#晒出我的家乡粽#

提到端午,就想到小时候寻艾枝的事儿。老家有句俗话,叫五月五,寻艾叶(枝)。端午除了吃粽,便是到田野山地寻找艾枝。

家里的艾枝,一般是母亲到山坡上去割回来的,母亲清理艾枝后,捡出四五枝插到大门边上,其余的就用簸箕摊晒着。盛夏常被蚊虫叮咬,也爱起疹子,母亲就烧一锅艾水,用作洗澡水,洗上几次,疹子和叮咬红包自然就消了,这时才知道母亲为何寻那么多艾枝的原因。

我觉得艾枝真是灵丹妙药,便对母亲说,下次由我去寻。次年端午当日,我背着背篓,拿着镰刀,按照母亲交给的方法,满山遍野的寻找,很快就割了一背篓回家。本以为母亲会表扬我,哪知母亲见了,摇了摇头。原来我割回来的是苦蒿枝,并非艾枝。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便是到田野山地寻找艾枝)(1)

“艾叶和这个一样啊。”我坚持自己没认错。

母亲就去对门伯母家拿来伯母割的艾枝,和苦蒿枝摆在一起对比。

“喏,艾叶背面有一层小绒毛,有点白。苦蒿枝叶子不是这样子。”母亲说道。

我挠了挠脑袋,不得不承认自己大意了。

母亲告诉我,苦蒿和艾枝很相似,可能是“一奶同胞”,但人们大都只认艾枝,因为艾自带香气,叶白绒,有驱毒与富贵的寓意。

多年后在城里生活,每年端午,我就到市场寻艾枝,依然用母亲的方法辨认,几乎一看就准,谁也蒙骗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