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特朗普执政时期是美国是全员开火状态,不管是盟友还是美国认为的敌人,都没有逃开美国的枪口如今,拜登已执政满100天,这100天里,特朗普所提出的诸多政策都被一一驳回,盟友关系也在逐步修复,那么......非盟友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伊拉克最后判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伊拉克最后判决(伊拉克外交家阿齐兹)

伊拉克最后判决

众所周知,特朗普执政时期是美国是全员开火状态,不管是盟友还是美国认为的敌人,都没有逃开美国的枪口。如今,拜登已执政满100天,这100天里,特朗普所提出的诸多政策都被一一驳回,盟友关系也在逐步修复,那么......非盟友呢?

四月七日,拜登政府首次与伊拉克进行会谈,在会谈之前,伊拉克空军基地遭到了两枚火箭弹袭击。一时间众说纷纭,问题的矛头无疑会指向美国,因为伊拉克与美国,历来便不是朋友。在美国与伊拉克的对决中,我们还要提到一个人,阿齐兹,一个惊才艳绝却最终担负争议而陨落的外交家。

萨达姆,一个不合格的合格总统

在说到阿齐兹之前,要说一说阿齐兹所效忠的对象——总统萨达姆。伊拉克是什么样的国家?也许在我们的记忆中,能跟伊拉克挂钩的词就是“炮火连天”,说起难民,就能联想到伊拉克。

实际上,作为中东这一石油丰盛地区的一员,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可能跟我们想象中的稍有偏差。而这一切都要从一个人说起——萨达姆总统。伊拉克政权不稳,夺权者时而有之。萨达姆便是夺权者的一员。

1979年,贝克尔逝世,萨达姆上位。一时间,萨达姆不仅手握军队大权,还掌握了政治实权,此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开启了一段属于萨达姆的王朝。

世人对萨达姆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说,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一度走向巅峰。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萨达姆的带领下,伊拉克大搞石油经济,使得伊拉克得以从贫穷走向繁荣,对于百姓来说,安居乐业便是最大的幸福,从这一点来说,萨达姆至少是一位合格的总统了。

只是,他的目标不止于此。野心,有时候是前进的动力,但有时候又是灭亡的加速器。萨达姆不仅仅想要让本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更想扩张。所以他发动了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

众所周知,战争之下,牺牲的必然是安宁的生活,这两场战争,让伊拉克又回到了起点。也正因如此,百姓对这位带着他们过了几年好日子的总统又生出了怨气,这也是最后萨达姆落得被绞死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游走各国的“喉舌”,忠于职守

萨达姆发起了两伊战争之后,从1980到1988年间,一位外交家一直在苏联与美国之间往返,为伊拉克争取支持。甚至,在海湾战争时,还以“萨达姆发言人”的身份多次亮相。这个人就是阿齐兹。

阿齐兹作为萨达姆的“喉舌”,多次替他发言,甚至在美国国务卿劝其将劝说信交给总统的时候,阿齐兹还拒绝了,理由是国务卿在信中的言语带有“羞辱”的成分。除此之外,伊拉克在国际社会上的每一次出场,都会有阿齐兹的身影。从这一方面来看,说他是萨达姆的心腹似乎也并无不妥。

阿齐兹忠于他的总统。打仗需要武器,但武器总有用完的时候,尤其是伊拉克这种根基不算稳当的国家。刚刚发动了两伊战争,伊拉克便要面临着武器短缺的问题,这时候便要向其他国家求助,带着这样一种责任与使命,阿齐兹在各国游走,为伊拉克争取物质与政治上的支持。

比如阿齐兹便说动了苏联向伊拉克出售武器,在战争后期,也正是有了这些武器,才能让伊拉克扭转局面。谁又能说,没有阿齐兹的存在,伊拉克在这场战争中到底会结局如何?

阿齐兹的态度便代表了萨达姆的态度,但阿齐兹并不是大肆鼓吹战争的人。海湾战争爆发前,阿齐兹还与贝克进行了交涉,在长达八小时的谈判失败后,两国交战。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游走欧洲,在各国之间斡旋,寻求支持,以求避免战争。只是最终这些努力都失败了。

阿齐兹也完成了他的使命。阿齐兹赞成这些战争吗?也不见得。在他眼里,这些战争其实并不符合国家利益,而我们所能看到的事实,也是伊拉克作为主动发起战争的一方,即使失败也是咎由自取,但阿齐兹作为外长,捍卫国家权利是他的职责。

所以他要游说各国,告诉大家,伊拉克是站在正义的一方,从这一点来说,阿齐兹是忠于职守的。

向美国自首,被通缉的“叛徒”

阿齐兹为萨达姆做了那么多,照理来说,他应该也算是萨达姆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学生时期便于萨达姆相识,又为萨达姆所用,为之发声。可惜,事实却又不是如此。

哪怕阿齐兹一直在为伊拉克外交事业而努力,却没有进入政权的中心。伊拉克对基督徒并不友好,而阿齐兹恰好就是基督徒,光从这一点来说,阿齐兹便不符合萨达姆政权核心这一要求。

因为基督徒的身份,虽然身居高位,实际在在各大会议中并无多少发言权,甚至于,阿齐兹还将原本基督徒意味较强的名字改了。

伊拉克战争爆发。就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再一次打起来的时候,美国进入伊拉克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通缉令——抓捕阿齐兹。为什么呢?也是因为阿齐兹与萨达姆关系“密切”。

美军侵入伊拉克,萨达姆政府人物仓皇逃跑,早已卸下外长担子的阿齐兹也受到了牵连。是什么让阿齐兹选择向美国自首呢?是家人。一方面,在第二次发动战争的时候,阿齐兹事实上持反对态度,为了防止阿齐兹变节,政府便扣押了其家属。

可以说这是踩到了阿齐兹的底线,让阿齐兹对伊拉克大失所望。与此同时,美国方面态度又比较积极,想要拉拢阿齐兹。而如今,城已破,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成了输家,阿齐兹又高居通缉令榜单上,此时他的家人已经落入了美国的手中,为了家人,阿齐兹选择了自首。

虽然阿齐兹并不是萨达姆政权核心要员,但阿齐兹所知道的信息,也绝非一个普通官员能比的。所以阿齐兹的投降,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更是牵扯到了整个伊拉克,如果不是因为阿齐兹供出萨达姆的藏身地点,或许萨达姆也不会那么早就被美国俘获,不管结局如何,阿齐兹还是那一个忠臣。

只是,经历了这件事后,他再也不是那个忠于职守的外交官,而是挂上了叛徒的称号。

凄惨晚年,只落得等死结局

那么向美国投降的阿齐兹后来的结局如何呢?按照正常路线走,阿齐兹这个本来就在美国拉拢行列的要员,在投降之后应该至少能够得到美军的善待。只是我们都忽略了,美国还是美国,还是那个利己主义者,有价值者才能得到优待。

对于此时的美国来说,伊拉克已经被攻破,阿齐兹交代了总统藏身地,便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所以,哪怕阿齐兹向美国自首,美军还是把阿齐兹关了起来。后来,美国在伊拉克建立起了新的政权,阿齐兹便被交给了新政权。

作为独裁集团的一员,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哪怕阿齐兹自己并没有认同过萨达姆进行战争的行径,他为萨达姆奔走也是事实,这几场战争也确实有他的一份,所以新的伊拉克政府也没有给阿齐兹优待,而是给他安了一个合理罪名,判他入狱。

在狱中的阿齐兹,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抱负,此时的他再也不是一个外交官,而是阶下囚。走到这一份上,人生似乎便走到了终点。挂上了“叛徒”的名号,阿齐兹的家人甚至都不允许探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阿齐兹一个人守着四面高墙,等待死亡的到来。

或许会有人说,这是阿齐兹罪有应得,因为他是萨达姆的叛徒,也是伊拉克的叛徒。从将前任政党的信息告知美国这一点来说,阿齐兹确实是背叛了萨达姆。可是,这不是抹杀他曾经所做努力的理由,为了避免战争,他也曾努力过,阿齐兹对国际局势一直保持很清醒的认知。

虽然行动上是支持萨达姆的,但在阿齐兹并不赞成萨达姆的决定。只是,当下的掌权人是总统而非外交官,所以他也只能遵照命令行事。由此可见,“一个人说了算”对国家来说,极其不利。一个人作出的决定,一旦稍有偏颇,付出代价的便是整个国家。

但阿齐兹对伊拉克这个国家来说,必然是忠诚的。战争未发生前,阿齐兹便在为避免这一切发生而努力,战争发生了,阿齐兹也要为伊拉克争取支持,让自己的国家不至于因为不受支持而最终落败。

最后伊拉克失败了,无论阿齐兹有没有投降,结局已定。而阿齐兹投降,是为了保全家人,保不住国家,便要保全家人,从这一点来说,阿齐兹的选择似乎也无可非议。

因果循环,如果阿齐兹所效忠的政党是一个清廉、政策正确的政党,阿齐兹又何须因为不受喜爱而隐退,又何须在隐退之后还要为了家人而背上千古骂名。只是,若说阿齐兹是伊拉克的叛徒,便是对他的偏见了。因为他背叛的,不是国家,而是一个失德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