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浙江副省长柴松岳和同事们一起去北京出差。

当时他和同事们住在浙江省驻京办的办事处。最开始一切都还挺正常,柴松岳和同事们有说有笑的。不过在谈笑时,柴松岳打了一个喷嚏。结果,腰间传来一股力道,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皮带断了,裤子也开始变得松垮起来。

这下可太倒霉了,打个喷嚏都能绷断腰带。而且同事还是女同志,这要是让同事们知道了,那可就丢人了。于是柴松岳紧了紧裤子,连忙跑到里屋。因为没有事先准备第二个皮带,所以柴松岳没有换的,最后弄了一根塑料绳代替。之后柴松岳让秘书去买了一根皮带,这才解决了难题。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因此过去,因为他在之后和朱镕基讲了。朱镕基在听到柴松岳倒霉的时候,没有表现出同情的样子,反而是哈哈大笑:“你这就是报应啊,报应。温州假冒伪劣产品都骗到你这个管工业的副省长身上了,你才引起重视,我过去跟你讲了好几次,你还不当一回事。”

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1)

为什么朱镕基笑着说这是他的报应?这中间有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柴松岳与“假冒伪劣”斗争

在80年代末的时候,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十分猖獗,时任浙江省副省长(主管工业)的柴松岳经常要去温州考察、督促温州市政府“打假”。

当时温州的一位市委副书记负责带柴松岳前往苍南检查工作,在苍南的时候,市委副书记看到柴松岳的皮带都破了,于是提议带柴松岳去买一根牛皮皮带。

市委副书记的本意是好的,想要给柴松岳换根皮带,同时还能宣传一下温州的牛皮皮带。有什么广告能比副省长都用的皮带更好?要是副省长柴松岳用了温州的牛皮皮带,那不就成了免费的移动广告。

柴松岳看腰间的皮带已经有多处破损了,再加上也想看看市场,于是就同意了市委副书记的建议,跟着市委副书记来到了苍南市场。

市场上的皮带一根接着一根,各种款式让人都挑花了眼。经过仔细挑选,最后柴松岳拿起一根心仪的皮带问老板:“老板,你们这是真皮还是假皮?我听说你们温州有很多假皮。”

老板拍着胸脯向柴松岳表示:“绝对是牛皮,是我们温州大批量生产的真牛皮!”听了这话,柴松岳还是有点怀疑,毕竟五块钱买真牛皮腰带,还是有点匪夷所思,于是他问温州的市委副书记。

副书记接过皮带看了看,最后说:“没关系,商户一般都不会乱说的。”就这样,柴松岳买下了这根皮带。买到之后,同行的同志还问:“五块钱一条的牛皮皮带?没这么便宜吧。”柴松岳觉得买都买了,而且还有市委副书记的鉴定,应该没问题,于是就带着皮带走了。

令柴松岳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条皮带还没用一个月,就在北京绷断了。这一次的教训让他感到十分尴尬,一省的副书记都能被假冒伪劣产品所坑,可想温州的假冒伪劣现象有多严重,于是在全省打假会上严厉批评温州的假牛皮皮带,并且督促温州市政府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不过事情还没过去,在之后朱镕基还曾到浙江检查工作,每次都会和柴松岳说:“你们浙江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太厉害了!一定要打击。”柴松岳向朱镕基解释,并且把自己绷断皮带的事和朱镕基讲了一下。

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2)

朱镕基听到他倒霉的经历,哈哈大笑,说这就是他的报应。之后还不忘督促他:“温州假冒伪劣产品都骗到你这个管工业的副省长身上了,你才引起重视,我过去跟你讲了好几次,你还不当一回事。”

柴松岳很是尴尬,最后说道:“我还是当回事的,不过这件事让我印象太深刻了。”

之后,朱镕基回到国务院经常拿柴松岳的事当反面教材讲,走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张口就是浙江那个副省长,早让他治理假冒伪劣产品,他不当回事,最后别人骗到他头上,他买的皮带还没用到一个月,放个屁就把皮带给绷断了。

每次一提到这事,大家都哈哈大笑,而且也经常讲给周边人听,就这样柴松岳放屁绷断皮带的事就传遍了国务院。之后国务院有同志去浙江考察的时候,见到柴松岳时就问:“柴松岳,听镕基同志说你放个屁就把温州的皮带给绷断了。”

柴松岳连忙和同志解释:“不是放屁绷断的,是打个喷嚏,镕基他弄错了。”

其实柴松岳并没有说把假冒伪劣产品不当一回事,相反,柴松岳还是十分注意假冒伪劣产品的,在任期间经常督促各地市政府“打假”,最出名的就是“乐清打假”。

1989年,乐清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低压电器。大量的不达标电器很容易引起火灾等危险,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此,国务院七部委组成了一个整顿检查组,前往乐清调查。

调查组对生产假冒低压电器的商户态度就是:“关厂、封门、抓人”。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商户和制造厂商东躲西藏,失去工作的人们也变得茫然起来。要知道当地有1000多家个体工商户,全部关停很容易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就业。

而且这些个体工商户中,有一些是生产条件不达标的手工作坊,但是也有一些合规的制造企业。如果一刀切,那么对那些合规的制造企业就是一种伤害。针对这种情况,柴松岳提出了新的看法:“整顿、杜绝、打击、扶持”的八字方针。

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3)

整顿:整顿生产不合格的企业,督促企业合规生产;杜绝:杜绝劣质产品,严格按照规格生产;打击:打击违法乱纪的企业,对故意偷工减料的企业重拳出击;扶持:扶持符合生产条件的正规产业,同时提供紧缺原材料。

柴松岳这种根据情况制定的八字方针更具有人情味,同时也更具备执行力。如果直接关厂、封门、抓人,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能震慑那些不法商家,但是在之后这些商家又会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不过柴松岳的八字方针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打击不严厉的话,很多商户得不到严惩,必然会屡教不改。这一点是老大难的问题,毕竟假冒伪劣产品的利润空间太大了,总是会有人禁不住诱惑,铤而走险。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句话在古今中外都适用,无论法度多么森严,无论造假多么困难,总会有一些不法商人铤而走险,制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截止到现在,假冒伪劣产品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尤其是在80年代,当时遍地崛起的个体工商户很多都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温州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就连柴松岳都上过当。

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4)

温州与“假冒伪劣”的斗争

改革开放之后,温州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在1985年的时候,《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就是《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可见当时个体工商户之多。

我们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个体工商户多了,那也是什么鸟都有,有合法合规的正规商户,也有违法乱纪的不法商户。许多不法商贩生产、贩卖假冒伪劣产品,大肆的攫取利益,损害顾客的利益,破坏温州的商业形象。不仅是皮带行业,甚至有名的温州鞋业也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

这一点让政府也十分苦恼,毕竟要监管三十三万人合法合规生产,那绝对是比海底捞针还难的问题,所需要的时间、物力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十分猖獗。

面对这种情况,柴松岳也曾多次前往温州检查工作,督促市政府的“打假”行动。尤其是在遇见假牛皮皮带后,柴松岳在全省打假会上严厉批评温州市政府,同时要温州表态。温州出席会议的官员非常不好意思,也为此感到羞愧,当场表示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之后,温州市政府还专门给柴松岳赔了一根牛皮皮带,并且说:“这是我们给你赔礼道歉的,请你一定要收下。”柴松岳也不客气:“收下!通过这件事,我也收下你们打假的决心。不过后续我还是要看你们打假的成果!”温州市政府在后续就开始展开全市大动员行动,把收来的劣质皮带、皮鞋、眼镜之类的产品都扔在了武林广场,当众一把火烧掉了。

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5)

但是这次打假显然并没能根治问题,假冒伪劣产品还是很猖獗。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当时没解决,就算是到现在也没能解决。温州和假冒伪劣产品之间的斗争一直存在,“打假”活动也从未停止。

还记得80年代的时候,温州生产的皮鞋质量十分之差,消费者们给温州皮鞋起了称号“一日鞋”、“晨昏鞋”。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引起了全国消费者的公愤,各地商场开始抵制温州皮鞋,更有甚者,一些商场打出:“本店无温州鞋”的公告。

1987年8月8日,这一天是注定要载入温州鞋业史的一天。在这一天,几千双温州皮鞋被市民扔入熊熊大火之中。这一把火烧毁了几千双皮鞋,同时也刺痛了温州人的神经,被温州鞋企视为“耻辱之火”。

这把火让温州鞋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有远见有良知的老板开始建立品牌,同时一起建立了“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在之后,协会开始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同时不断的倡导诚信的重要性,要所有的温州鞋企都牢记教训,共同努力维护一个良好的行业面貌以及信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温州诞生了一系列的品牌企业,比如康奈、奥康、吉尔达等。

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浙江副省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6)

但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浴火重生,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像温州鞋业一样,很多行业还是充斥假冒伪劣产品。朱镕基对这一点印象十分深刻,多次督促浙江要注意假冒伪劣产品,一定要把“打假”放在心上,不要不当一回事。

朱镕基在浙江检查工作的时候,还特意和柴松岳说:“柴松岳,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太厉害了!一定要禁止!”柴松岳就向朱镕基讲解温州动员整顿的情况,同时还把自己倒霉的经历告诉了朱镕基。

可惜的是,温州换了一届又一届的领导,打过一次又一次的假,但假冒伪劣产品就跟附骨之疽一样,一直没能根除。历次的打假也抓了不少人,也烧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不过在利益面前,总是有一些不法商贩铤而走险。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制越来越健全,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违法乱纪的成本越来越高。相信终会有一天,假冒伪劣产品会消失在市面上,我们的消费环境也会大大改变。不过我们要铭记朱镕基、柴松岳这些人,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路上,他们是先驱者,值得我们的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