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编和朋友聊今年上半年投融情况,一位做投资经理的朋友表示“现在这种形势下,投消费的压力太大了,而且募资也难拿到钱,短期内可能不会看新消费项目了,后续可能会多关注硬科技领域”,其他朋友大多也都表示赞同。

新消费,确实正在退潮。笔者查阅来觅数据发现,2022 Q2新消费领域投融事件共147 起,已披露融资金额合计 44.2 亿元,融资金额较Q1减少了 56.6 亿元,降幅高达56.1%。在确认了新消费领域正处在极速遇冷状态同时,笔者也比较好奇资本关注的硬科技领域,除了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等吸金大户,会不会有一些新的板块也在“悄悄”冒头呢?

一查数据还真有,3D打印行业就是典型代表。根据来觅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国内3D打印领域已有投融事件25起,合计融资规模已超30亿元(谨慎处理,数千万按1000万计算),其中融资事件数已接近去年合计,而融资规模已经超过去年整年融资规模。并且今年亿元以上融资事件有10起,另有4家企业获得了多次融资,也都超过去年整年水平;很显然,3D打印的资本关注度再度回归,行业投融资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3d打印的市场痛点第一财经(新消费都不投了)(1)

资料来源:来觅数据

3D打印行业目前发展如何?又成为笔者关心的下一个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行业概况进行了梳理,在此与读者一起分享:

什么是3D打印

3D 打印又称为增材制造,可以通过预设程序、数字模型,采用喷粉等方式逐层打印,最终得到高精度的立体产品。3D 打印作为目前工业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集合了多种技术,包括分层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数控技术、CAD、激光技术、逆向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等,可以直接、快速、自动、精确地将设计电子模型转变为具有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而高效的实现手段。

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断层扫描的逆过程。断层扫描是把某个东西“切”成无数叠加的片,3D 打印则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技术,因此3D打印制造技术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

3D打印的优势在于:一是“所见即所得”,一次性完成打印,不需要反复的切割、磨削,简化了产品制作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二是理论上批量化生产成本优势大,3D打印完成产品生产制造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低。三是产品的精密化程度更高,特别是在精密零件制造方面,利用 3D 打印所得产品的精确度可以达到 0.01mm 级别。四是创意性强,适合个人创意设计,可挖掘消费级别潜力大。

有哪些应用领域

3D打印应用领域非常之广,可以称得上“万物皆可3D打印”,目前已经在建筑、医疗、航空航天、汽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在建筑行业,将 3D打印技术与 BIM 技术相结合,在计算机内构建建筑的三维模型,然后将其打印出来。通过 3D 立体建筑模型,在建筑展示、施工参考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医疗行业,主要应用在骨科疾病、手术导板、矫形支具、康复辅具以及牙齿修复和治疗等。另外还有手术规划模型,医生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病理模型,设计手术方案,进行手术预演,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航空航天领域,利用 3D 打印可以制作出符合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的高精密零件,例如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一体化燃油喷嘴等。

在汽车领域,3D打印技术应用到汽车零部件研发过程中则可快速对复杂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缩短工序和减少成本;如奥迪采用Stratasys J750全彩多材质3D打印机打印出完全透明的多色车尾灯灯罩。

市场规模有多大

目前,3D打印行业已经跨过了导入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未来市场规模也将呈现跨越式增长。据《2022年沃勒斯报告》披露,2021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规模达到152.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5%,过去4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20.4%。另外,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有望产生20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我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也在迅速增长,并且增幅大于全球;根据《2021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披露,2021年我国增材制造企业营收约为265亿元,近4年平均增长率约30%。我们预测2022年,国内3D打印市场规模将接近350亿元,随着技术突破、价格下降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到2025年国内市场有望突破760亿元。

图表 1:20217– 2025年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情况预测(亿元)

3d打印的市场痛点第一财经(新消费都不投了)(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来觅数据预测

行业痛点有哪些

根据相关研究,目前3D打印行业痛点仍然不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3D打印材料有限,从某种方面阻止了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 3D打印技术可用的快速成型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虽然聚合物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商业 3D打印机,但其他材料的应用仍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例如限于特定塑料,树脂和金属的材料,精度只能达到微米水平),所以数量有限的印刷材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3D打印技术的推广。

二是3D打印的价格不稳定,优势不明显,3D打印技术在单件小批量或个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制造价格与传统制造的价格相差无几,其生产效率却是传统制造的几倍。但在一些特殊领域或大批量生产等方面,成本又相对较高,总体呈现出价格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在某些方面,目前3D打印技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生产。

三是3D打印操作技术要求高,专业性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目前3D打印行业是多学科融合领域,入行标准较高,因此无论是科研探索还是下游应用转化人才缺口都非常大。目前人在培养进程在逐步加快,据统计,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设有3D打印专业,涉及20余门相关专业课程,并已设立50多个3D打印实验室/研究所。但人才培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短期内可能较难解决短缺问题,仍需要加大力度。

四是3D打印机型号较少,产品型号缺少统一标准,据报道,目前一共只有6种可以进行多种材料打印的3D打印机,分别涉及FDM,SLA,3DP,SLS,LOM,PCM技术,并且都价格不菲。由于目前3D打印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所制造的快速成型零件的质量和精度不能达到直接使用的标准,产品型号缺少统一标准,只能作为原型使用,最终还是离不开传统制造。

五是3D打印产品数字化模型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使用3D打印技术的很多都是现代化艺术品制造业,其取胜关键不是生产规模,而是取决于产品创意,所以对知识产权的原创性要求较高,在创意性产品方面容易面临盗版威胁,会出现模仿者过多,市场产品雷同的状况。

未来趋势如何

一是标准更加完善。行业发展前景可期,但需要完善标准制度来来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未来可能有相关部门牵头,行业权威机构主导,制定包括材料生产标准、设备研发标准、技术评估标准等在内的统一制度标准。

二是材料仍是行业创新的重要板块。除了上文提到的更加丰富的材料选择,随着更多领域推广,未来对材料性能要求也会更高,包括稳固性方面、特殊环境适应性等。

三是材料使用率提升也是突破重点。理论上3D打印技术在生产环节能大幅减少生产材料的消耗,但实际上产生的边角料回收率不高,粉末材料收得率只有30%-60%,直接提升了生产成本。提升材料使用率能加快3D打印普及。

四是3D打印设备价格继续下降,消费级3D打印前景广阔。价格高昂仍是其全面商业化的拦路虎,未来随着技术突破和国产化加速,成本下降是必然的。并且随着功能提升,家用消

费领域 3D打印机的应用范围将迅速扩大。

五是智能化程度更高。随着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未来的 3D 打印技术将会向智能化、简便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使用体验。

参考资料

1.3D打印技术及应用趋势研究_杨勇

2.3D打印技术及应用趋势分析_孟伟

3.3D打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_马晓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