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邓超的新片《银河补习班》,数次被感动到泪流满面。
也数次从影片中得到育儿思考,为人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是给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虽然,目前该片有人称赞,也有人批评。但作为一名妈妈,我真的强烈推荐为人父母,一定要去看一看这部电影,接下来,重点为大家介绍,值得我们深思的三个育儿思考(涉及剧透)。
思考一:我们学习别人的教育好方式,是不是大多依葫芦画瓢?
很多人对电影的评价,都是“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是天才。”
电影里,邓超扮演的父亲,一直坚信儿子马飞是与众不同的,即便他是全校最后一名,被老师同学看不起,包括被自己的母亲说“天生就长着一张考最后一名的脸。”
邓超不这样认为,他夸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
颇有点像傅园慧的爸爸,当年,傅园慧的队友们对傅爸爸说:“傅园慧说她是个天才。”
小姑娘们都当笑话讲,傅爸爸却非常认真:“是的,我的女儿就是个天才。”
而傅园慧也曾说过:“天才这话听起来很傻,但当你遇到很多困难,别人不相信你,或者攻击你的时候,就会成为你非常重要的力量源泉。”
于是,很多的父母,都觉得,我们应该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个天才。
其实,不是。
大多数父母,总期待自己能够找到一本育儿宝典,里面详细的记录着一二三,我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对应着找到教育条例,就能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大错特错。从来没有一个教育是可以复制黏贴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马飞。
这个在妈妈眼里一无是处的孩子,最后被爸爸培养成天才,并不是仅仅因为被爸爸认为是天才,更重要的是,马飞,是被爸爸培养成天才的。
剧中有一个情节特别感人。
因为意外,马飞陷入洪水,他困在洪水里大哭,叫着爸爸来救我。
邓超站在堤坝上,用大喇叭喊:“马飞,我相信你一定能出来,快看看你周围有什么东西,能用什么东西把自己救出来。我相信你,一定能出来。”
结果,奇迹就出现了。
马飞找了块木板当小船,把烂衣服扭成桨,又找到哨子一直吹,又翻出手电筒一直呼叫。
马飞得救了。
你以为这只是邓超祈求苍天,相信正能量的力量吗?
不是,如果不是邓超一直以来“培养儿子独立思考”,马飞没办法想到可以利用身边的这些木板来救自己,如果不是邓超一直告诉儿子“绝对不要认输”,马飞一个初中生,也绝对没有办法在洪水中自救。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邓超平时的教育,他喊一百遍“我相信你一定能出来”,马飞也出不来。
这和天才是一样的道理。
孩子是天才,并不只是父母相信他是天才,更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把他培养成天才。
这才是我们应该学到的育儿精髓。
思考二: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如何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路?
《银河补习班》之所以被批评,是因为,邓超的教育方式实在不现实。
比如说,眼见着就要期末考试了,所有的学生都封闭训练,邓超倒好,偷偷带着马飞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去旅行,跑了大半个国家去海南看航空展出。
电影里的结局非常完美,白天,父子俩旅行,见证了高山流水,到故宫看到了历史兴衰,晚上爸爸给孩子补习功课,结果,孩子不但瞬间长大,也完全没有耽误功课。
他的成绩,从最后一名,上升到年级前十名。
这现实吗?我们只能说,确实会有这样的奇迹出现,但确实太少太少了。
对于这个问题,邓超作为导演,其实也在电影中提出来了。
邓超作为素质教育的代表,期待孩子把每天都当做学习的重要日子,为了梦想而学习,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知识面。
以学校闫主任为代表的一方,则明确表示高考就是孩子改变人生的唯一机会,好学生的任务就是应该考上清华北大,人生是有标准答案的。
电影里,邓超赢了,他培养的马飞,不但成绩优秀,而且个性不服输,敢于独立思考,到后来,更成为拯救宇宙飞船,为中国争光的大英雄。
而闫主任培养的儿子,虽然成绩优秀,考上北大,却因为大二的一场考试不及格,选择了跳楼自杀,最后精神失常。
我们不得不说,邓超的教育方式是理想的,我们期待的。
但现实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也必须要为孩子的分数负责,为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而努力。
所以,我们对邓超的电影嗤之以鼻,如果不是像邓超孙俪那般有钱,我们又怎么可能放下工作,陪着孩子四处旅游,还能确保孩子一路高中?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其实教育方式并不在于是否带孩子出去旅游,而在于为人父母,是否可以引导出孩子心中的光。
很多父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读书是为了考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再把孩子培养成好学生,考上好大学,结婚生子,循环往复。
可,这就是我们期待的人生吗?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脱离社会的应试教育,那么是不是还可以在应试教育之下,为孩子专门折腾一条路,像邓超一样告诉孩子:清华北大只是过程,找到你喜欢的才是目标。
愿意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愿意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
当马飞爬上山顶,欣赏着天空呼啸而过的飞机群时,他的眼里真的有光。或许这就是他坚定自己要当飞行员的萌芽,那时候,他初一,已经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帮助孩子找到他的梦想呢?
思考三:没有完美的教育,也教不出完美的孩子
剧情有一幕,挺让人伤感。
马飞被选拔为航天员时,邓超正因为自己被冤枉的事情上诉寻平反,马飞求他放弃。
邓超黯然神伤,说自己的教育失败。
所有的观众都恨铁不成钢:“你看,你为儿子付出那么多,可结果,到关键时刻,儿子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父亲的心情于不顾?”
另外一个导演俞白眉做了解释:“如果我现在只有20岁,我不会这么拍,但我现在40岁了,我明白了,再完美的教育,也不能保证你教出来的孩子不犯错,成年后的我们,都曾不同程度,无意地伤害过父母。但是,第一了不起的,是父亲总会原谅我们,第二了不起的,是好的家庭教育让人学会道歉。”
邓超饰演的父亲,曾对马飞说:“对不起,我是第一次当爸爸。”
而马飞在经历灾难,回到地球时,向爸爸道歉:“对不起,我是第一次当儿子。”
电影的结尾,马飞获得中国荣誉的勋章,而爸爸的冤案也终于平凡,父子俩和解了,邓超对马飞的教育成功了。这样的结局真的让人潸然泪下。
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总是有着完美的苛求,我们期待有完美父母,对我们小心翼翼呵护,稍有一点不顺,就指责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痛苦;
同样,当我们成为父母,又期待有一份育儿宝典,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掉所有问题,把孩子培养成完美的孩子,听话懂事孝顺读书棒,人生一帆风顺。
但怎么可能?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教育。
就如俞白眉所说,不管孩子做错什么,父母总是能原谅;不管谁对谁错,总是有家人能道歉,一家人才能在这些争吵矛盾原谅中,获得更加根深蒂固的缘分。
邓超在电影里扮演的父亲,真的是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父亲。
我们生活中有吗?我不知道。包括邓超自己也说,那是他奋斗的目标。
但我想,这部电影对于父母的意义,并不在于只是呼吁让父亲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是让全天下的父母,都意识到,在培养孩子方面,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
邓超说,银河补习班是全世界最好的补习班。
我不知道世界上最好的补习班在哪里,但是我知道,少年强,则中国强。
而家庭教育强,少年才有机会强。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