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纪录中国理事会联合举办“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系列推优活动”,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和十大入围优秀作品。这让国产纪录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经典纪录片清单(记住这些纪录片)(1)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经典纪录片清单(记住这些纪录片)(2)

《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海报

经典纪录片清单(记住这些纪录片)(3)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剧照

经典纪录片清单(记住这些纪录片)(4)

《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之《落地生根》

经典纪录片清单(记住这些纪录片)(5)

纪录片《西泠印社》海报

经典纪录片清单(记住这些纪录片)(6)

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经典纪录片清单(记住这些纪录片)(7)

纪录片《中国》剧照

时代性强化立根之本

纪录片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在于它紧跟时代发展,将时代的热点和痛点及时记录反映出来。时代性是纪录片的立根之本。

在人类发展史上,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中国政府当机立断的果断措施,在极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不少纪录片都围绕这一重大主题进行创作,从而达到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魂、为人民立传的效果。在这次被评为最具影响力以及入围纪录片中,有不少是以抗疫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获得大众点赞。

《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体现了全媒体时代纪录片创作手法的新突破。它采取“众筹创作”的方式,以“日记体”形式,讲述了身处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的抗疫故事。之所以说是“众筹创作”,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基本素材是由一线医护人员、军人、市民、快车司机乃至外国人直接提供的,而且是从自己与抗疫有关的工作和生活出发记录故事,从而大大弥补了素材的不足。但是,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些素材还是太过业余,在经过专业人士进一步打磨提炼之后,从而更好表达了危难之下人们守望相助的动人时刻。《金银潭实拍80天》《中国医生战疫版》《好久不见,武汉》《英雄之城》等也都是以武汉抗疫为主要题材的纪录片,在播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从而见证了纪录片的时代担当。

《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尽管时间节点定位为2020年,但是作品所反映的事件都维系了一定的长度,每个故事都差不多经过两年的跟踪观察拍摄,从而让大众了解到脱贫攻坚的真实面貌。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儿女》《为了和平》将视线拉回到70年前,在再现历史场景的同时,达到弘扬革命英雄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可以说很好地将历史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值得一说的是,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还催生了以百名老战士为主题的微纪录片《我的抗美援朝故事》,从细节上达到感动人的效果。

民族性彰显外在张力

国产纪录片之所以得到大众认可,甚至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质上在于通过民族性和民族品格彰显其外在张力,从而达到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从2020年推优的纪录片来看,内在的民族性和民族品格使得作品张力十足,在获得国内广泛认同的同时,也得到国际上的诸多关注。

《2020年我们的扶贫故事》在把握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域扶贫业绩的同时,重点聚焦关键点位和关键农户,以具体案例来聚焦脱贫攻坚的执行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并围绕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劳务输出、科技扶贫、第一书记等具体做法和话题展开,从而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叙事,很好完成主题表达,彰显了民族品格,自然能够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认同。《石榴花开》则聚焦少数民族扶贫,全方位展现各民族在精准扶贫和决胜小康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营造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氛围,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做了生动阐释。可以说,这些纪录片不光聚焦重大主题,更一定程度在国际上传播了中国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品格。

几部以抗美援朝为表现对象的纪录片,本质上也并不只是回望历史,而是重在表现民族品格。比如《为了和平》分为《正义担当》《殊死较量》《血性迸发》《英雄赞歌》《万众一心》《伟大胜利》六集,一方面反映战争的正义性,另一方面则更多体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和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风味原产地·甘肃》作为美食类纪录片,《棒!少年》聚焦于北京郊区的棒球队,《掬水月在手》定位于词学大师叶嘉莹,何尝不是民族性的体现?《从长安到罗马》则着眼于国际交流,更是将民族性与国际性直接对接起来。

人文性夯实艺术范

人文性作为纪录片的内在属性,在强化作品艺术范的基础上,通过小人物反映大时代,为转型期的人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人生第一次》撷取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人生重要阶段,聚焦平凡个体在不同境遇下的“第一次”,组成充满欢乐和泪水的人生图鉴。《棒!少年》记录了在北京市郊的爱心棒球基地组成的一支特殊棒球队,向观众展示了这群少年懵懂而又热血的生活,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一部名为《中国》的纪录片,讲述了中华民族从春秋到唐代的文明演进史,在回望历史的同时,给当下中国以诸多启迪。“梳理漫漫来时路,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走好未来的路。”导演的创作初衷如此,对于大众来说,更是被激发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作品聚焦历史上的闪亮人物,比如第一集《春秋》,通过孔老之会、陈蔡之厄等历史场景的展示,一方面揭示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另一方面完成了中国原发思想启蒙的追溯,在文气氤氲中让大众有诸多启迪。

《掬水月在手》以叶嘉莹的传奇人生为表现对象,但是拒绝浮华,也不在形式和节奏上刻意讨巧观众,在稳固的结构模式中体现人物坎坷坚韧却又矢志不渝的品格。作品在院线公映之后,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被不少青年疯狂“圈粉”,实属难得。

作为著名的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位于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已经走过百年历史。纪录片《西泠印社》以《君子》《大师》《师父》《衣冠》《兄弟》《刀法》等六集的篇幅,讲述其百年传奇。尽管表现对象属于静态型,但是创作者有意通过老物件、老照片展示以及金石篆刻名家的后人现场出境的方式,从而形成影像表达的逼真感。整部作品既有人物经历的叙说,也有历史语境的展示,更有民族品格的彰显,江南风光与君子傲骨在这里得到完美结合,艺术范十足,但是却又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聚焦于表现对象的同时,努力寻找大众化表达,从而保证了人文性的本质内涵。

相关链接

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

《中国》

《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

《人生第一次》

《西泠印社》

《武汉,我的战“疫”日记》

《金银潭实拍80天》

《中国医生战疫版》

《为了和平》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英雄儿女》

来源: 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