硗碛,这两字很多人认不到。它是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管辖的一个藏族乡,海拔2200米,界牌上标注为qiaoqi,当地方言却念成了yaoji。本是一个鲜为人知、人口不足万人的边远小乡,却因它坐落在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山脚下,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硗碛也成为众多游客登临夹金山的“大本营”。

11月3日,“智行新长征 骏驰新时代”2020年重走长征路公益行12名队员,从硗碛入住的酒店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50多公里登上了夹金山垭口,重温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1)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2)

夹金山在嘉绒藏语中称“甲几”,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夹金”为译音。夹金山是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界山,红军翻越的垭口海拔为4114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空气稀薄,没有人烟,气候无常。“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这首藏乡民谣,就是对夹金山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3)

此次重走长征路公益行12名队员中,有11人为南方人,且大多人是第一次来到高原,更是第一次登临雪山,所以,登临前大家异常兴奋。不过,兴奋归兴奋,毕竟要登临超4000米以上海拔的大雪山,对赣州国机智骏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是一次全新挑战,对全体队员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为了确保安全,从雅安出发前,国机智骏新媒体运营专员王玲玲就提前购买好了氧气袋、暖手宝、人参红景天胶囊等。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入住酒店的老板李朝林是当地的藏民,得知重走长征路公益行全体队员要驾车前往夹金山探访,便热情地驾驶自家车在前引路,为大家当向导。

“你们看,这漫山的红叶、黄叶,好美啊!”“大家往左边看,硗碛湖的水湛蓝湛蓝的,这风景,简直是美爆了。”……看到队员们如此兴奋,向导李朝林呵呵笑道:“别着急,好风景还在山上呢。”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4)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5)

驶过美丽的硗碛湖,车队进到一个逼仄的峡谷,两侧山体危岩耸突,峭壁如削。随着海拔不断地攀升,道路蜿蜒崎岖,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深渊。行至海拔3500米处,浓雾笼罩,能见度不足50米,公路旁边不时还有牦牛出现,车队只好打开双闪,缓慢前行。穿过雾区,山体突然不见了寸草,放眼望去,呈现在大家眼前是茫茫白雪。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6)

“哇塞,这雪景太壮观了!”与记者同坐一车的王玲玲兴奋地大叫起来。她冒着严寒打开天窗,举起手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上午11时许,车队终于抵达夹金山垭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夹金山”字样的石碑,石碑上方标示海拔为4114米。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7)

登顶之悦,队员们难掩兴奋,大家冒着凛冽寒风,甚至不顾胸闷、头晕等高原反应,纷纷开启直播、拍照模式,探访当年红军攀爬过的雪山,亲身体验为了民族未来,红军将士翻爬雪山的壮举。

“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为了记录本次重走长征路“最危险”的一程,同事陈地长早有准备,上山之前,他就将无人机的电池放入怀中焐热,首次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放飞无人机,用高空俯瞰的角度,记录下了夹金山的美丽景色。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8)

站在夹金山垭口,空气稀薄,寒风呼啸,白雪皑皑。仅一段十几米高的斜坡,记者踩着积雪爬上去,顿感气喘吁吁。然而,就是这座被当地人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雪山,80多年前的红军将士,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顽强意志,完成了三度徒步翻越: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9)

第一次

第一次是在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主力陆续从宝兴硗碛翻越夹金山王母寨垭口(海拔4114米)进至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红一师则翻越了程胡岭垭口(海拔高度4400米至4500米),进至懋功与四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合;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10)

第二次

第二次是在1935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一部及中央红军中没有随主力北上而留下的那部分从懋功(今小金县)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

重走长征路吃长征饭(重走长征路长征万里险)(11)

第三次

第三次是在1936年2月,四方面军及留下的部分中央红军南下在西康发展受阻,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王母寨垭口,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其中,留下的那部分中央红军有的三次翻越夹金山。

红军两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为红军挥师北上奠定了基础,可不少红军将士却长眠于这茫茫雪山之上。红军攻克宝兴,翻越夹金天险,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故事,在壮丽的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毛主席曾在著名的《七律·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抒发了红军翻越夹金山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在我们吃饱穿暖,开车翻雪山都觉得辛苦,可想而知当年红军将士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徒步翻越茫茫雪山,实在是太伟大了。红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参加本次重走长征路公益行的国机智骏维修员马有胜动情说道。

近年来,宝兴县充分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以夹金山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体系,成功打造了夹金山干部学院、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烈士陵园、誓师坪遗址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

其中,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修建于2005年,位于县城内青衣江畔,占地约5000平方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在硗碛藏族乡的夹金山公园内,一座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的纪念碑熠熠生辉。夹金山上,昔日荆棘丛生的小道现已被柏油公路所取代,车辆可以直接翻越宝兴、小金两地。夹金山垭口,已经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和领略大自然雄奇壮美的旅游胜地。

当年红军经过硗碛藏族乡咎落村时,还是人烟稀少的破旧小山村,如今已变成依托旅游建设起来的幸福美丽新村。据悉,目前该村民宿、酒店就有四五十家。薄暮时分,乡村云气氤氲,藏族民居前的经幡在山风中猎猎作响,那一拨拨外地游客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的到来,不仅让当地的旅游产业得到发展,更让红军精神广为传承。

给重走长征路当向导的藏民李朝林告诉记者,之前他长年在外地务工,自从离家不远的神木垒景区建起后,他便回家创办酒店,20个房间常常住满,每年的七八月份或节假日,村里的各大民宿、酒店、宾馆更是一房难求。

夹金山海拔高,

但缺氧不缺精神。

传承着红军长征精神的藏乡人民,

依托自然资源、红军遗址和藏乡文化,

正以全新的面貌喜迎八方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