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了魏国伐赵、伐韩,最后又在惠施的策划下乱齐。魏国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可是热门国家,几乎所有的国际问题均离不开魏国。

读战国策的八个陷阱(无言以对楚王问)(1)

今天我们来说说魏国人江乙。这个人在当时可谓是智者。有一次,楚宣王问群臣:“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楚宣王突然发问,令群臣手足无措,大家一时无法弄清楚宣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家不知道楚宣王此举是要褒奖昭奚恤,还是趁机打压昭奚恤。一时间,群臣无言以对。正当群臣沉默之际,江乙举手示意要回答楚王的问题。

江乙并没有直接回答楚宣王的问题,而是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普遍道理,告诉楚宣王说:“大王明鉴,臣跟您讲个故事听听吧。”此时轮到楚宣王疑惑不解了,心想:“你跟寡人玩什么把戏,认真回答寡人的问题就行了,讲什么故事。”楚宣王转念一想,幸好今天无事,他想讲故事就听听吧,就当解闷了。

读战国策的八个陷阱(无言以对楚王问)(2)

江乙的故事是这样的,老虎号称“森林之王”,在森林里它以百兽为食。有一天,一只狐狸对它说:“别看你谁都敢吃,你就不敢吃我。”老虎轻蔑地看了狐狸一眼,没搭理它,心里想:“笑话,就你小胳膊小腿的。本王饿了什么都吃,包括你。”狐狸明白老虎在想什么,又说:“上天让我来管理百兽,你要是把我吃了,不就是有违天命了么?”说到这里,老虎闭着眼睛还是不搭理狐狸,狐狸灵机一动,说到:“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狐狸的挑衅激起了老虎的斗志,老虎自信自己生来就是“森林之王”,管它什么上天不上天的。

读战国策的八个陷阱(无言以对楚王问)(3)

老虎来了精神,对狐狸说:“本王倒是要看看你有什么手段。就按你说的,本王跟你走一遭。”

令老虎没想到的是,它和狐狸一起走森林里,所到之处百兽见之到处躲藏。老虎暗暗称奇,心想:“你还别说,这家伙瘦骨嶙峋的,还真有两把刷子。”老虎没往其他地方想,就相信了狐狸的话。

江乙总结说:“百兽躲藏,看似是惧怕狐狸,实际上是惧怕老虎。”讲到这里,群臣仿佛明白了江乙的意思。江乙进一步说到:“而今,大王您拥有方圆五千里的楚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带甲士兵不下百万,楚国之强,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与我们楚国相提并论。”

读战国策的八个陷阱(无言以对楚王问)(4)

江乙看了看端坐在宝座上的楚宣王,利用刚才的故事点到要害处,他说:“如此强大的楚国,而今却交由昭奚恤一人独揽,所以北方各诸侯国均惧怕昭奚恤。其实,他们惧怕的不是昭奚恤,而是大王您交给昭奚恤的百万雄师。这和刚才的故事是一个道理。百兽不畏狐狸,而畏狐狸身边的老虎。”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楚宣王有可能已经觉察到昭奚恤大权独揽,不但令群臣胆寒,也逐渐威胁王权。楚宣王抛出这个话题,让群臣讨论,或许是想借群臣之口说出昭奚恤独揽大权的事实。同时,在群臣面前抛出如此话题,也有引导舆论方向之嫌,可以借由舆论的压力除掉昭奚恤。

读战国策的八个陷阱(无言以对楚王问)(5)

群臣之所以无言以对,其实不是不能回答楚宣王的问题,而是担心说错话,不是得罪楚宣王就要得罪权臣昭奚恤。江乙以故事的形式剖析问题,跟大家讲了一个浅显的“狐假虎威”的道理。

欢迎关注“历史倪说”,与您一起分享历史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