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瞬间#

《寻觅“唐代三绝”的那点过往》文一一王林平

岁月是无数次花开花落的轮回,辄承载着斑驳陆离的记忆。但凡消失的那段过往或者是久远的记忆,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依旧都被称为“历史”,在我的脑海中充满了神奇的想像与满满的诗情画意,尽管她在我们中华民族稍显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中只存在了几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她却成为了一个令我魂牵梦萦的梦境般的美好,这就是曾经历史上最最让我寻寻觅觅探寻其中感动不已的大唐。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经济发达,无论是文化艺术还是工艺拓展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就在此时,经过社会的层层筛选,唐文宗李昂曾向全国诏书御封当时在文化领域达到登峰造极成就的三位名仕,称之为“唐代三绝”,即:裴旻剑舞、李白诗歌、张旭草书。

在这里我们简单的认知与回忆一下“唐代三绝”们各自独到的超然绝技。

王林平随笔寻觅(王林平随笔寻觅)(1)

王林平随笔寻觅(王林平随笔寻觅)(2)

裴旻舞剑。

唐代的歌舞艺术是历史上最经典的一次升华,主要是在大唐贞观之治开放的政策下融入了胡人粟特人等周边国家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引进了胡旋舞与胡腾舞与大唐自有的软舞硬舞相结合,一种新的舞蹈元素贯穿了硬舞类的一种舞蹈叫“剑舞”。

剑舞也可以称为剑器舞,是一种手持短剑表演的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 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营造一种阳刚之气的战斗气氛。

查阅了一些有关裴旻的资料,有一段故事很令人津津乐道。

话说“在开元年间裴旻的母亲去世,裴旻很是伤心。他邀请当时著名的大画家吴道子给母亲的墓葬里作一幅壁画,超度母亲亡魂。这吴道子虽然盛情难却,但一时也没有灵感。他感叹自己已经好久没作画,希望裴将军能舞剑,好启发一下他的灵感。大孝子裴旻当场便脱去孝服,随即持剑起舞。他矫健的姿态,就像天神乘着风飞翔而来,速度犹如闪电般当面袭来,宝剑在他手上走马如飞,只见裴旻将剑向左一旋,向右一掷,突然间,剑便向上掷出十丈那么高,像穿入云层一般。在众人吃惊之时,那剑又像电光往下冲来,裴旻拿着剑鞘,面不改色,稳健落地,看得吴道子目瞪口呆,待回过神来确是惊诧又充满了激情,讶叹于剑舞的神奇而留下了精湛的壁画。不过壁画吗估计是看不到了,总不能扒人家古墓吧,但是吴道子的大笔一挥,那绝对是绝世大作了。

王林平随笔寻觅(王林平随笔寻觅)(3)

王林平随笔寻觅(王林平随笔寻觅)(4)

诗仙李白。

对于李白,我们今人绝不陌生,诗仙诗圣的桂冠要冠在他头上绝不为过。

那时的李白嗜酒如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注于酒中,酒醉便癫狂,沉醉于自己"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的自我陶醉当中,吟咏出李白生命的千姿百态。李白的诗与酒经过体内发酵后的反复酝酿,不但成就了他的诗仙至尊,也促就了醇厚而浓烈的酒文化,促成了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王林平随笔寻觅(王林平随笔寻觅)(5)

王林平随笔寻觅(王林平随笔寻觅)(6)

张旭草书。

张旭字伯高,吴郡(江苏苏州)人。据记载也是位酒神级的人物。每每喝爽了醉酒后大声的呼叫狂走,癫狂之际向人索要笔墨纸砚,即时泼墨挥洒,在当时留下了“张癫”的称号。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其书法借鉴与传承了张芝与王羲之的一些狂草风格,结合自己的独到与放荡不羁的个性,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惊世骇俗的狂草。他把那惊天地的狂草热情倾注在点画之间,如醉如痴如癫如狂,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一幅珍贵的“古诗四帖”,它是张旭唯一流传于世的墨宝,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也就是图中所展示的局部。

看了半天,一个字都没看明白,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小不好好练毛笔字,现在别说写大字了,看着这世人叹为观止的精品却目不识丁,太惭愧了!

今天跟着华夏在线准备去密云欣赏桃花,一早出发,就此搁笔吧。唐代的文化太深厚,虽然喜欢但历史的浩瀚如烟也只能是撷取点滴简单认知罢了!

朋友们安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