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羡慕皇帝,特别是那庞大的后宫,可谁能知道其中的凶险。得帝王一幸,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帝王一怒,或冷宫凄惨一生。

历朝历代都有集荣华与权力于一身的女人,可也有那些被摘掉凤冠的女人。当然明朝也不例外,明朝的后宫跟所有朝代相比,她们算是安静的了,可也有被废的。明朝第一位被废的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有着贤名的她却失去了中宫之主的位置,是否全部要归结于朱瞻基的情绪化——冲动。


明宣宗后妃简介(明宣宗原配胡善祥)(1)

胡善祥


Ⅰ模板化的出身

明朝的后宫按照整个脉络来看,很少有出身于权贵之家的,大多都是出自一般的清白家庭。此原因也是受到明太祖的影响,以及前朝之鉴。

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此是《明史·外戚传》中的记载,外戚之所以安分守己,无法掀起更大的风浪,除了明朝对于这方面规定的严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后宫大多人的出身并不是多么显贵,或者说她们的家庭多数处于统治阶层的下游。

从朱瞻基原配胡善祥来看,她就属于这类,首先来看一看她的出身。

胡荣,济宁人。洪武中,长女入宫为女官,授锦衣卫百户。永乐十五年将册其第三女(胡善祥)为皇太孙妃,擢光禄寺卿。

这段是胡善祥父亲的记载,可以看出在胡善祥进宫前,她父亲只是一个锦衣卫百户。锦衣卫百户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小官,虽然位于机要单位,但从其系统看,并不是多么大的官。

正因为其父是锦衣卫所以胡善祥的家世是清白的,锦衣卫就是没有任何前科的人才能去担任,这一点是选人的条件。所以胡善祥的父亲是锦衣卫,能有效使得皇族知晓其家世是否清白。

除了清白的家世,胡善祥还有一大闪光点,那就是"贤",众所周知这是后宫选人所必看的一点,也是历来贤后所具有的必要条件。"贤"在那个时代除了表明能很好的理解皇帝外,也间接地说明会减少干政的可能。

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已,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为皇后。

因为家世清白,再有贤名在外,所以胡氏很幸运地被选为皇太孙妃,也就是朱瞻基的正妻,此时的朱瞻基还只是太孙,因为他爷爷朱棣还在世。


明宣宗后妃简介(明宣宗原配胡善祥)(2)

锦衣卫飞鱼服


Ⅱ太孙妃,太子妃,皇后

胡善祥成为朱瞻基的大老婆,没有意外,身份一路从太孙妃变化到皇后。公元一四二六年,朱瞻基登基,原配老婆也顺理成章成为皇后。从皇后的角度来看,胡善祥是一个符合明朝皇后标准的中宫之主。

后每乘间规讽,无媚顺态,居常服食侍从澹如也。

胡善祥除了贤之外,对于朱瞻基还时不时规劝,可以说与前辈们相比,虽有些差距,但毕竟发挥了一个皇后该有品质。

从永乐十五年,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到宣德元年成为皇后,近十年的时间,胡善祥作为正妻一步步陪着朱瞻基。

要知道虽胡善祥为太孙妃,可朱棣晚年有换太子之心,所以说朱瞻基这个太孙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也就是说胡善祥也有可能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朱瞻基登基,胡善祥成为皇后,按道理是白头偕老的,可是似乎就是没有道理。


明宣宗后妃简介(明宣宗原配胡善祥)(3)

朱瞻基


Ⅲ皇后为何变道姑

胡善祥做了三年的皇后,就被朱瞻基突然废掉,并且是以无子多病的理由,朱瞻基这一决定让很多人觉得没有道理。

为什么说觉得没有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看作是明朝的之前的传统。在朱瞻基之前,明朝的每一人皇帝都是与正妻从一而终,而朱瞻基的废后似乎在传统上找不出根据来。

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

胡善祥被废后,是做了道姑。从记载看,是朱瞻基让胡善祥自己主动退位,也就是自己打辞职报告。虽然这一处理似乎是给双方留点面子,但胡善祥被废成为事实,也是明朝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废后是需要理由的,理由要能让人信服,不然皇帝的面子没有地方搁。但有时理由却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其一,官方说法:无子多病

此说法说明朝皇后的官方说法,也是现在辞职报告上辞职原因中的个人原因。确实,胡善祥没有给朱瞻基生下一个男孩,只有两个女儿。

抛开朱瞻基父亲、爷爷和祖父不说,历史上因为无子被废除后位的不在少数,但也不是没有儿子而一直稳居中宫的。

所以从这一点看,朱瞻基与胡善祥归根结底就是不爱了。

其二,实际理由:孙贵妃诞下长子

虽然说朱瞻基的父亲、爷爷和祖父都没有废皇后,但作为正妻的皇后都有嫡子,反过来说,皇帝的母亲都是皇后(朱棣暂时也算)。

皇后无子,这一情况在朱瞻基之前,明朝是没有先例的。对于皇后要这么处理,可以说在本朝是找不到理由的。

孙贵妃是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废胡善祥,也就是给她上位。朱瞻基对于孙贵妃是非常宠爱的,从他为孙贵妃争册宝就可以看出。

故事册皇后用金宝金册,皇贵妃而下,金册无宝。时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孙氏,特为孙氏请宝于太后。敕尚宝制金宝如后,赐孙氏,当时疑之。

当孙贵妃诞下长子时,朱瞻基就开始实际的废后行动。

其三,猜测理由:明仁宗继位的影响

胡善祥被废,不可能是朱瞻基的冲动之举。作为皇帝,他可能考虑的更多。当他是太孙时,他的父亲就遭遇到继承皇位的危机。

这一危机是朱瞻基实实在在经历的,而其父之所以能继承皇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长子,还是就是朱棣皇后徐氏的帮助。

朱瞻基的父亲可是嫡长子,但也还是有继承不稳的风险。那么现在从胡善祥和孙贵妃来看,一个是皇后无子,一个是贵妃生有长子。

若从保证长子顺利继位的角度来看,孙贵妃为皇后,就是在长子的继位上加了一道保险。毕竟从明太祖到朱瞻基都没有处理过皇后无子的情况。


明宣宗后妃简介(明宣宗原配胡善祥)(4)

张太后


Ⅳ被废之后

胡善祥虽然被废,但她并不是彻底被打入冷宫了,而是名义入道家,还得到朱瞻基母亲张太后的庇护。

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

从这一点看,胡善祥还不算太惨,最起码在后宫有人照顾一二。而且从张太后的举动来看,张太后对于胡善祥的认可度要比孙氏高一点。

胡善祥和张太后是处出了真感情,张太后去世后,她是痛苦万分,也随后不久就去世了。胡善祥的名分问题一直到孙氏去世后,才被明英宗复位号。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

在朱瞻基晚年虽然表示后悔,以"此朕少年事"为自己辩解,但废胡善祥时,朱瞻基已经三十了,一句年轻似乎解释不通。

其实,反过来看,就算朱瞻基不废胡善祥,但无子的她能否坐稳中宫,母凭子贵的孙氏从她后来事迹看不是个简单的女人,贤惠的胡善祥能否有个稍好的结局。

或许,胡善祥之所以被张太后关照,不能不说没有母亲为自己儿子犯错买单的意思。帝王家哪有那么简单的爱与不爱,有时为了皇位的稳定,不得不牺牲掉某些人,即使她无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