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出。

该榜单标准依托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算法框架为:一级指数的权重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计入,二级指数以下的数据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

1

关于新一线城市的排名,其实并没有官方标准。

过去都是通过行政级别、城市人口和GDP规模对城市进行划分,而“12345678线城市”则是从世纪之交时演变而来的市场化的分级方法

也就是说,“1234线城市”更多地被运用在房地产市场领域。大伙更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样的概念,从而形成了当前的城市排位赛。

正如榜单制作方所称,他们是从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个方面进行评定。

具体操作,则是通过收集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

简而言之,对于城市的分级,重点,榜单是重“商”。

商业魅力=城市活力。

2

对一座城市的能级定义,除了商业、人口等,更离不开核心支柱产业。

比如,城市之间有一个官方概念,叫“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是明确的九个中心城市。

相比定义偏市场化“1234线城市”,他是国家在发展战略上给出的名单,更具有行政色彩。

深圳、杭州不在其中,却又平起平坐。

为什么?

凭借的就是他们强大的市场力量。

生产、服务、金融、创新、物流等等综合性产业,也恰恰决定了其城市的地位,包括他的城市等级。

所谓一线城市,不仅是GDP,还包括政治级别和各类经济数据,以及城市规划。

想跻身一线城市,并且长期保持自身地位,最主要的应该是在某一领域或产业中,具有全国性的超级影响力。

比如,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广州是商业贸易中心,深圳则是科技创新中心。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一线/新一线城市”,至少应该具备几个条件:

3

因此,看到重庆位于新一线城市第二名,我很开心,无论是从“商业资源集聚度”,还是“城市枢纽性”等维度去看,作为网红城市,重庆的活力满满,受全国朋友关注。

此外,还有很多亮点:

在综合衡量餐饮、便利店、超市、服装店总量的基础商业指数中,重庆排名全国前五;

重庆位列“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

2019年旅客吞吐量总和超过了4600万人次;

铁路在建规模超过1000公里、高速公路在建规模接近1400公里;

重庆完全是有资格上榜。

夜生活、实体消费、商业中心数量上,甚至我认为会超过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但我们距离正儿八经的“新一线”,老老实实说,还是有一段路要走!

4

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及各个微信群里传开了。

标题很现实,叫《资本为什么不看好重庆?》。

作者站在新兴产业的角度上,从城市占比份额、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科创活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重庆目前产业转型面临的一部分现状。

有困难,也有机会。

比如,

1)重庆在新经济方面的投资吸引力并不强劲,投资难,融资亦难

2)经济结构支柱,仍然是基建、地产、老牌的工业制造业,新经济、互联网、IT都明显弱于成都。

3)科创领域,处于第三梯队,落后成都、西安。

4)国企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活力和影响力不足。

显然,这些都是重庆自工业重镇转身时留下的疑难杂症。

他们便是最大的阻碍。

当前,城市分布与变局确实太快太快。

从过去的“北上广”到后来“北上广深”,甚至于,现在到了“北上深杭”

或者是成都提出的“北上广蓉”

不得不说,“新产业、新经济”尤为关键,已经成为了城市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工具。

何谓新产业呢?例如我们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来看。

重庆一直都是一线城市吗(重庆究竟如何成为真正的新一线城市)(1)

5

直到目前,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看,重庆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一个工业城市转型,并不容易,但绝非不可能。

重庆想异军突起,就要不断围绕“新经济”“新产业”“新基建”去抢位,推进城市形态与产业结构向高端演进。

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一,在城市圈大格局下,谋求新空间。

未来的竞争,不是城市与城市的竞争,而是一群城市与一群城市的竞争。

成 渝,肩负起西部大开发下的重任,在拓展城市圈方面,空间更大,城市首位度更高。

完全能在政策支持下,把主城都市区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二,在国家战略中谋求新空间。

这样的例子太多,陆海新通道、国家枢纽门户城市等等加持。

只要快速解决过去遗留的诸如高铁网络、营商环境等问题后,重庆会迎来快速发展周期。

第三,开放、创新的良好创业生态环境。

最好的办法,我认为是抄作业。

如深圳、杭州,作为互联网、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云集之地,更为宽容自由的创新环境、政策支持、从市场出发的管理机制,释放了民间大量的潜在动能,使得深圳、杭州都能异军突起,相比那些传统制造业大城,拥有了超级想象空间。

我想,当前,对于重庆来说,是成为真正“新一线”,最好的时代。

这样的日子,其实,也并不遥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