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恶论背后隐藏的大秘密,儒家盖世内功心法

最近围绕着FF以及她的粉丝诸多言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议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说“人性本善”的认为FF之流不惜与社会主流意识对抗,在于后天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终形成畸变的人格、甚至出现被害狂想症状。

而坚持“人性本恶”的则认为这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为了求生或获得更大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一种“天性”。就好比两个婴儿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翻对方碗一样,都是一种有意识的本能。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还是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1)

那么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呢?这个事情还是得从孔子说起。

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恢复周礼,崇尚古制,试图让已经式微的周室再归往日荣耀。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孔子带着门众弟子游历列国,鼓吹他那一套“仁义礼智信”的说法,都没有得到任何认可,只能蔫蔫回家,老死家中。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还是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2)

孔子的学说并非一无是处,他的失败在于他的理论并不适合那个诸侯混战的时代。对于诸侯国君来说,如果让国力强盛,快速开疆辟土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孔子的“仁义”显然不符合他们心中的“王道乐土”。

儒家的学说既然不适合乱世,自然有适合乱世的理论,如兵家,法家、农家等等,一时间“百家争鸣”,各家学说空前繁荣,如今推崇的国学之首儒学,却显得“不合时宜”,“格格不入”,无人问津。

儒学是如何重登舞台,掌握话语权,一统天下的呢?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还是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3)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精神领袖,真正让儒家开宗立派,名垂千秋的还是之后的两大分舵门主,提出“人性本善”的孟子,以及提出“人性本恶”的荀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若想练成盖世神功威震江湖,就不能像其他门派那样捧着祖上流传下来的秘籍吃老本,得弄出点新意,直抵灵魂深处,自创一门千古绝唱的盖世神功方才能立于江湖不败之地。

既然直抵灵魂深处,普通的《金刚铁布衫》这样的外功是拿不出手的,最少也是《九阳神功》《北冥神功》这样玄而又玄的内功才行。

作为一代开山门主,荀子继承燕赵之风,外修其身其行,内修其心其智,不光自创了功法,还教出一群厉害的徒弟。例如韩非、李斯、浮丘伯等等,一时风头正劲。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还是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4)

荀子所处的时代,比孔子更加糟糕,正处于天下风云跌宕的时代,一场大风暴转即将至,而不管是谁,最终只能有一方活下来。

在这种动荡之中,荀子在稷下闭关数年,最终领悟了天下第一的心法。提出了“人性本恶”这一惊世骇俗,让所有人不禁虎躯一震的理论学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什么意思呢?

荀子认为,人天性本能就是恶,所有善良都是刻意人为。人生下来就有喜好利益之心,所谓的谦让都是后天教育改良的结果,不是出于本性。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还是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5)

人生下来不是善良,而是怀着嫉妒憎恨之心,希望得到更多,而一旦顺着本性,就会导致纷争,发生残杀陷害的行为,忠诚信实荡然无存。

人生下来就有五官,喜好声乐享乐是本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不能后天克制,就会在放纵中迷失自己,丧失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

说到最后,荀子提出人性天生就是丑恶的,只有通过后天不断磨砺,教化,才能抑制这种生而俱来的缺陷,最终练成天下最为厉害的武功,“仁义”。

简单说,荀子结合儒家的天地仁义,又融合了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大胆地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武学至高思想。

荀子的“人性本恶”尖锐地指出,以往大家不能突破功法瓶颈就在于认识不透彻,没有看清人性的惰性和各种缺陷,以为天资聪慧就能天下无敌,其实不然。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还是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6)

正因为天生具有人性的缺陷,后天才更要努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勤学苦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修正自身的不足,才能笑傲江湖,立于不败之地。

荀子的这种理论可谓开天辟地,如同黑夜里划过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无数人的灵魂。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完美弥补了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这一理论的不足,大胆肯定了人性好欲逐利的本能,打着儒家的旗号,却自成一派。

荀子认为,顺从天性本能,表面上是回归原始淳朴的起点,然而却是最为错误的方法,只能让物欲横流,人心涣散,所有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导致阶层混乱,群体意识模糊。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还是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7)

人之所以要练功,就是去除本性的不善和孽根,换句话说,所谓的美和善只能产生于后天提升过程之中。通过长期不断的教化和努力,如同逆水行舟,才能保持不沦丧心智。

和其他鼓吹“众生生来平等”的学说不同,荀子尖锐指出,一个社会的稳定结构注定是金字塔三角,而不是平面,既肯定阶级存在的必要性,也提出上下尊卑的管理模式。

人性本恶”的前提,决定着人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去追逐获利,最终产生争夺和混乱。唯一避免这种后果的方式,就是制定礼教去约束规范大家的行为,以主动的方式矫正大家的本性,使其合乎社会整体的要求,从而达到“人人有功练,大家有饭吃”的理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