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头条新人“修身与齐家”,我创作的内容全体现在我的笔名上啦,往后我会每天为大家推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读了我的文章之后能有一些收获。

我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跟大家分享儒学经典《礼记》中的文章——《大学》。

如何报大学综评(大学摘选解读)(1)

因为这篇文章包含了儒家治国理政的基础,做人求学的态度,是任何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的一篇文章,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基础,了解这篇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我们的人生有不一样的看法,会明白人生不同的阶段重心应该放在何处,也就会活得更明白!

《大学》原文很长,在这里我挑选一些核心的语句给大家进行解读,我们一起来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如何报大学综评(大学摘选解读)(2)

大学开篇立意,第一句话就将儒家的核心思想“三纲”(这个三纲是学习的三个纲领,不是指三纲五常)摆在大家的面前。宇宙内学问的至高之道有三,一在于明明德,即弘扬至高无上的德行(一般指尧舜禹的仁治),二在于亲民,亲民一般指亲近民众,即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要走进社会,在社会中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并用来造福民众,再在实践中推陈出新,总结出新的可行的知识。三在止于至善,即使人达到完美最好的状态,也就是修身之路,同时这句话也表示儒家的求学态度——永无止境,人怎么可能达到至善呢?孔子都认为自己远远达不到“仁”的境界,所以为了达到至善就要一直不停地学习,修行下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如何报大学综评(大学摘选解读)(3)

这一段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段,讲解了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而又该怎样去实现,这一段讲了儒家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明德,即人一生修行道路的步骤。

首先先格物,研究世间万物本质,或从书本,或从生活实践,穷极万物之理;然后致知,总结自己格物的经历,实践的感悟,参悟生物的成长兴衰的道理。这时候理解的东西多了,见识的多了,才能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才能知道世间的多少苦难,自然规律的无情,才能正真意义上的明白“明明德”的意义所在,才能诚意,自觉地背负起“明明德”这条大学之道。然后才能为了这个目标心无旁骛地去前进,这就是正心。

至此,基本上也就达到了修身的门槛,算是一名“君子”——有渊博的知识,以“明明德”为已任,有自己方向,还能坚定不移地前进。修身永无止境,但不妨碍你继续下一步地实行。当你开始为了“明明德”而修身之时,你也开始进入齐家的阶段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齐家并不单单止自己的小家庭,而是囊括家族邻里关系在内的社会关系,这时候,君子先“明明德”于家,利用自己的德行来影响身边的人,《论语》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讲的就是君子的德行影响百姓的道理。齐家做好了,然后治国,一步一步来,最终“明明德”于天下。这就是儒家的修身治国的态度,大道至简,由小及大,由简入繁。

《大学》是儒家的经典,而开篇的这两段又是《大学》的核心,告诉了我们为人求学应有的态度、应有的志向,希望大家看完能有所裨益,如果有时间的话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交流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