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

叶剑英

前言

叶剑英元帅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都无比忠诚。在每次的重大以及历史紧要关头,叶剑英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在晚年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依旧放心不下工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82年9月初,叶剑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真诚的说道:

“我今年已经85岁了,年老病多,工作起来已经力不从心了。为了党的事业着想,我此前多次提出退出领导岗位。不过,在中央批准之前,我定当尽力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即便早有退位让贤之心,并且非常坚定,但叶剑英此次还是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没多久,他又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可见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2)

叶剑英发言

同时,叶剑英的这番话,也让在场其他人员感动不已。作为一名85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仅仅是与病魔作斗争,就已经耗费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但他却还要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操心,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几年了,着实不容易。

早在1979年,82岁的叶剑英就出现了走路不稳,步幅越来越小的情况。这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着急,叶剑英是中央重要领导人之一,再加上当时中国处于关键时期,如果他出现什么问题,将会很麻烦。

因此,大家都劝叶剑英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但是,当时的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常常忙的焦头烂额,一直没时间去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检查,只能在工作间隙,见缝插针的做一些检查。

这样一来,医生们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不久,邓小平同志注意到了这件事。他立即指示中央保健委员会,成立一个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主的医疗保健组,定期为叶剑英检查身体。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3)

邓小平与叶剑英

由于叶剑英忙于工作,医生们只能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为他做检查。但是,经过几周的观察、分析,医生们还是无法确定叶剑英得的是什么病,大家因此心急如焚。

如果不能及时对叶剑英进行对症治疗,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该如何向党和人民交代呀。

细心的叶剑英发现了医生们的焦虑,为了缓解他们的心情,叶剑英在一次吃完午饭后,开玩笑的对医生们说:

“我大概是患上了什么还没有发明名字的疑难杂症,你们如此下功夫也不好起名,不如就让我自己给它起个名字吧,就叫难治之症吧。”

工作人员都被叶剑英的幽默逗笑了,紧张的心情瞬间得到缓解。同时,大家也觉得非常感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元帅,在配合他们工作期间,一点架子都没有。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4)

叶剑英观看排球赛

由于要做分析,医生就让他来回走。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炎热,经过一遍遍的走,叶剑英热的全身都是汗,但他没有一句抱怨。大家因此更加敬重与爱戴叶剑英。

后来,经过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诊断工作终于有所突破。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叶剑英得的是巴金森氏病。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这个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感冒等等。

因此,每年一过春天,叶剑英都会疾病缠身。再加上遇上阴雨天,叶剑英的肺部出现感染,每隔几天,就会发作一次。每次只要一发作,叶剑英就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

即便如此,叶剑英依旧没有放下手上的工作。就像他在会上说的一样,虽然他年老力不从心,但是,只要他在岗一天,就会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幸的是,叶剑英的身体情况,并没有像他始终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样。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5)

叶剑英

1983年11月,正在家里吃晚饭的叶剑英,在饭桌上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出现胸闷等症状。工作人员赶紧将叶剑英扶到床上,躺平休息。同时,火速打电话通知医务人员前来做检查。

医务人员赶到后,立即给叶剑英做了个心电图,结果显示不正常。随后,专家们又对叶剑英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与诊断。最终得出结论,叶剑英这次得的是“急性高侧壁小造型心肌梗塞”。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叶剑英必须卧床休息三天,不能再工作了。但是,在第二天凌晨,叶剑英的身体又出现了新状况,正如医生所料,并发症出现了,而且还是肺炎。

医生们认为,肺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后果将会很严重。因此,几个专家每天守在叶剑英的病床前,研究分析他的病情,慎之又慎。经过一番讨论与权衡,大家终于确定了治疗方案。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6)

邓颖超看望叶剑英

由于医生们处置及时,方法得当,再加上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叶剑英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他非常高兴,总是充满感激地说:“医生就是医生,专家就是专家。古人都说,华佗是药到病除。我看他们个个都是华佗,有他们在,我很放心……”

但是,身体还没完全好,叶剑英就又惦记上了工作。1984年的元旦刚过完,叶剑英就向医生们提出要工作。医生看叶剑英态度坚定,只能答应他的要求。

考虑到叶剑英大病初愈,又是80多岁的老人,如果过于劳累,势必会使肺炎再次发作。因此,医生便劝叶剑英先休息一段时间,再工作也不迟。

叶剑英虽然嘴上答应了,但他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工作上,总是着急想要了解情况。不久,叶剑英肺炎再度复发,病情越发严重。

你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1月11日,医疗小组组长邓家栋等人,向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志详细汇报了叶剑英的病情。听完汇报,杨尚昆面色沉重,他紧紧握住邓家栋等人得手交代道:“你们一定要尽全力抢救叶剑英同志,我会尽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7)

邓家栋

为了更好抢救叶剑英,邓家栋等人住进了叶剑英西山的家里,与专家们一起协同工作。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治疗,叶剑英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但是,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

六个月后,叶剑英的病情再次恶化,突然病危。出现持续发高烧、痰多咳不出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经过诊断,专家们发现,叶剑英此时的病情非常复杂,除越发严重的心肺疾病外,还引发了多种并发症,而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

为了抢救叶剑英,当时的医护人员全部集中在一个大厅里,24小时对他进行严密监护会诊以及抢救治疗。实在累得不行了,就随便找个角落靠一下,休息几分钟,又爬起来工作。

对于这次的病情,王敏清这样形容:

“叶剑英元帅的各个系统几乎都出现了病症,治疗非常困难,那种复杂的情况,还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我们将那次抢救,称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8)

王敏清

抢救期间,中央下达指示:“一定要尽一切力量抢救叶剑英,各个方面都要全力以赴的支持抢救工作!”

为了让全党了解叶剑英的情况,提前有所准备,中共中央分别于7月16日、29日,向全党同胞叶剑英的病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专家们在又一次会诊后提出,叶剑英的呼吸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找广州的呼吸系统专家钟南山医生来参加治疗。

随后,中央指示一定要尽快找到钟南山。没错,这里的钟南山,就是在疫情期间,被大家所熟知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是呼吸内科学家,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病的研究,在这方面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此之前,他也曾感受过很多冷眼。

1979年,钟南山从国内出发,坐了9天的火车,由内蒙古出境到英国,准备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以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9)

钟南山一家

但是,当他满怀希望来到异国后,却发现自己深爱的祖国,在当时英国人的眼中,是非常落后的。在英国教授看来,中国学生就像是从原始森林里出来一样。因此,他们非常看不起中国学生。

更加刺痛钟南山的是,原本他要在英国进修两年,但英国导师却轻蔑的对他说:“你根本不用待两年,以观察者的身份,留8个月就足够了。”

倍感屈辱的钟南山,内心憋着一口气,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争一口气。因此,他每天都格外努力。留学期间,他完成了7项试验,其中6项都有成果发表。导师因此对他另眼相看,开始尊重这个中国学生。

另外,他还想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他想让那些英国人知道,中国的落后,只是暂时的。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某些方面,中国是远超西方国家的。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0)

钟南山

因此,他会为了准备一份介绍中国医学情况的讲稿,认真背稿一个月。他想让他们知道,支气管舒张剂的主要用料“麻黄素”,中国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了。

虽然获得了认可,但终南山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学业完成后,他便返回国内。他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能离开我的母亲!”

关于爱国这一点,钟南山始终如一。回国后,他曾在“南山班”的开班仪式上,对自己的学生说: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

如此爱国,也与父亲对他的影响有关。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著名儿科医学专家。他于1930年毕业于协和医院,后又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1)

钟世藩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要求时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的钟世藩,携带医院巨额资金,跟随他们一起撤退台湾。但钟世藩却毅然拒绝,留守广州。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医院的所有财产,全部清点,移交给继任院长。

王敏清六点多给广东省卫生厅打过电话,当天晚上九点多,钟南山就就奇迹般的出现在了叶剑英的抢救室里。

由于临近“八一”,考虑到叶剑英的病情,中央开始通知各国驻华使馆:今年的“八一”不举行建军庆祝活动。

与此同时,人民大会堂也接到通知,近期不要安排活动,着手准备布置追悼会,预备花圈。另外,还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准备遗体保护工作。可见,叶剑英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危急。

经过一番紧张抢救,奇迹终于在8月10日出现,叶剑英的病情终于稳定了,所有工作人员全都长舒一口气,一位护士开心地说道:“今晚可以看看电视了。”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2)

胡耀邦

这些天,他们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一心扑在叶剑英的身上,不愿辜负叶帅对大家的信任。好在,结果还不错。

抢救结束后,中央对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胡耀邦亲自到西山探望时,激动的对医护人员们说:“你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一个奇迹!”

几个月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招待了所有参加叶剑英抢救工作有功的医护人员,钟南山也在其中。

几次抢救,遗憾离世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叶剑英的肺炎症状基本消失,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身体机能看起来恢复不错。医生们觉得,叶剑英可以尝试停止使用呼吸机。

于是,他们便开始训练停止使用呼吸机。经过8个小时的停机训练,叶剑英的呼吸恢复正常,他本人也感觉良好。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叶剑英的身体都没有再出现过大问题。直到1985年7月底,医生在回证过程中,突然发现他的双肾有问题。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3)

叶剑英

经过两次B超检查,医护人员发现,叶剑英的两个肾里面都有积水。这一现象,引起了医生们的高度重视,大家的神经再次高度紧张起来。

医疗小组经过商议,火速制定了医疗方案,并上报中央。获得中央批准后,医生们给叶剑英做了引流手术。术后,叶剑英的体温很快恢复,膀胱也随之缩小。

看起来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自此以后,叶剑英的病情越来越多变,时常反复,身体情况也很虚弱。而且,医生们也找不到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规律。

即便如此,大家也从未放弃。每到病情危急的时候,他们的眼前,总会浮现出,叶帅此前乐呵呵的说:“你们个个都是华佗,只要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

尽管医护人员奋力抢救,日夜守在叶剑英的病床前分析病情,研究方案。但是,病情的发展,并不能被人的意志所转移。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4)

叶剑英与彭真握手

一年后,叶剑英的心脏突然出现室颤。这一症状,让医护人员们万分惊讶,谁也没有想到,叶剑英的病情,竟然已经恶化到如此境地。

眼看叶剑英的血压没有了,心率也变得非常慢,一些医护人员开始慌了。此时,一位叫审佩朗的医生镇定自若,仅仅一分钟的时间,就成功将叶剑英成功抢救回来。

但是,仅在这一晚上,叶剑英又相继出现了两次心颤。王震、杨尚昆等中央领导,纷纷前来看望叶剑英。看着病床上虚弱的老战友,大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谁也不知道,这个老朋友能不能挺过这一关,大家都在期待奇迹的再次出现。

经过漫长的等待,叶剑英终于被抢救过来。王震等人怕打扰到叶剑英休息,便悄悄退了出来。

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984年叶剑英病情恶化)(15)

叶剑英看报

10月21日,叶剑英又出现两次心颤。被抢救过来后,他的病情又在当天深夜出现急变。杨尚昆等人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往病房。

看着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再看看病房里,各种监测仪器上显示的数据,大家都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是,这一次,所有人的愿望都落空了。

次日凌晨一点十六分,叶剑英的心脏骤然停止跳动。当天下午,这个二号传遍国内外,引发巨大反响。

去世前,叶剑英曾说,想要回到50多年前,在他和张太雷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战友身边。

因此,在叶剑英追悼会结束后,中央指示用专机,将叶剑英的骨灰送往广州,暂时安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随后,海内外相继有10万余人,前来吊唁这位在中国历史转折关头,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