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复习课(岳阳楼记复习)(1)

一、重要实虚词、句子梳理。(加粗字、词、句后括号内注音,横线上写出对应的意义用法)

庆历四年中,滕子京谪( ) 守巴陵郡。越 明年 ,政通 人和 ,百废具 兴,乃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 诗赋于 其上。属 予 作文 以记之。

予观夫 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 )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 矣。然则 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若夫霪雨 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 ,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 )摧 ;薄 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满目萧然 ,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 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 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 。把 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是 进 亦忧,退 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文学文化常识

作者 ,字 ,谥号 。 (朝代)政治、军事、文学家。著有《 》集。

三、用原文填空

1、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3、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4、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5、 “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作者的览物之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7、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四、理解内容

1、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3、“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4、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5、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 天气阴冷(阴); 相关览物之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 春光明媚(晴); 相关览物之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6、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7、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8、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9、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 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 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0、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六、拓张延伸

1、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孟子:强调君王应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2、比较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或 夜 昏怠,辄以 水沃 面;食不给,啖 粥而读。既 仕,每慷慨 论天下事,奋不顾 身 。乃至 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 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