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1)

乾隆皇帝画作:两只胖鸳鸯,价值3千万!

仿赵子昂作品2幅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2)

乾隆:

“一直在模仿,没想着超越”。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3)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4)

乾隆 御笔仿赵孟頫汀草文鸳图

估价:RMB10,000,000 —18,000,000

尺寸:71×36 cm. 约2.3平尺

年代:辛丑(1781年)作

作者:乾隆皇帝(1711-1799)

日期:2015-05-17

材质:水墨纸本

装裱:立轴

钤印:古希天子、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石渠宝笈所藏、八徵耄念之宝、意在笔先、摛藻为春、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深心托豪素、徐氏竹隐庐藏(1-9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106、61、122、133、82、83、45页

签条:御笔仿赵孟頫汀草文鸳图。

著录:《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6册,第2490页,上海书店,1988年版。

01

作品鉴赏

乾隆皇帝是个极勤奋的帝王,万机之暇好作诗,传世有数万首之外;更勤于临池,几乎无日不作书法;偶亦作画遣怀,或临仿古人,或以逸笔自运,枯木竹石,类多墨戏。此图仿赵孟頫。写鸳鸯一双,休憩于水边沙际,其旁水草丰茂,水平无边。通幅以淡墨湿笔写出。唯雄鸳略以浓墨点睛羽。笔墨虽拙嫩,然墨韵颇淳厚,一是佳纸良墨起的作用,一是作为帝皇作画尽属消遣,出笔少顾虑,气足了,笔底便不浅薄。

图上诗题,前录乾隆四十二年春日题赵氏原图所作诗,后则为乾隆四十六年临此图时的和诗,中间有跋记录了作诗作画的原委。图上玺印累累,可见颇为其自赏。传为赵孟頫的《汀草文鸳图》一直是清宫藏品,它至今仍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先在六十七岁时为之题咏,又在五年后对之临摹,可见那是他经常展玩的爱物。乾隆本人这件仿赵氏的作品,亦同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而他的诗题,则收录于他的《御制诗文集》,故不仅画笔与书法皆为其典型,而诗文、著录及图上的玺印都是可信的旁证。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5)

题识:

飞潜胥各乐生生,汀草双栖具逸情。波面鲤鱼风欲起,漪纹写照滟光晶。辛丑长至月中浣,偶仿孟頫此图,即用丁酉题图韵成什书之帧首,并附前作于左。沤窟兴来偶写生,全从隶法表神情。文鸳乐意相关处,隐寓其居是水晶。御笔。

说明:

1.乾隆皇帝题诗收录于《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五,第17页,《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吉林出版社,2005年版。

2.“徐氏竹隐庐藏”印或为徐用仪(1826-1900)印。徐氏字吉甫,号小云、筱云,浙江海盐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初年充军机章京,累官至大理寺卿、总理御门大臣、兵刑吏部侍郎。

02

再来一幅临摹赵孟頫的作品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6)

作为帝皇作画尽属消遣,出笔少顾虑,气足了,笔底便不浅薄。图上诗题,前录乾隆四十二年春日题赵氏原图所作诗,后则为乾隆四十六年临此图时的和诗,中间有跋记录了作诗作画的原委。图上玺印累累,可见颇为其自赏。传为赵孟頫的《汀草文鸳图》一直是清宫藏品,它至今仍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先在六十七岁时为之题咏,又在五年后对之临摹,可见那是他经常展玩的爱物。乾隆本人这件仿赵氏的作品,亦同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而他的诗题,则收录于他的《御制诗文集》,故不仅画笔与书法皆为其典型,而诗文、著录及图上的玺印都是可信的旁证。

题识:

飞潜胥各乐生生,汀草双栖具逸情。波面鲤鱼风欲起,漪纹写照滟光晶。辛丑长至月中浣,偶仿孟頫此图,即用丁酉题图韵成什书之帧首,并附前作于左。沤窟兴来偶写生,全从隶法表神情。文鸳乐意相关处,隐寓其居是水晶。御笔。

签条:

御笔仿赵孟頫汀草文鸳图。

03

赵孟頫原作《汀草文鸳图》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7)

该幅:45x36.7公分

诗塘:25.1x36.7公分

全幅:61公分

赵孟頫原作《汀草文鸳图》,一直是清宫藏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上除了乾隆八玺和嘉庆、宣统的多方印章外,还有名家题诗多首。

原作《汀草文鸳图》题诗

一雨过池塘,新蒲绿渐长。

望中森翡翠,居上见鸳鸯。

肯向暄沙睡,宁从近堵藏。

安车如我召,簉羽振朝行。

——元代诗人赵岩

得意鸳鸯似,江湖烟水家。

迎风藏近渚,贪煖睡平沙。

朝退分星点,川融耀日华。

共眠汀上草,懒逐浪中花。

——大梁朱荣禄

水晶宫里闲沤窟,日煖忘机春梦长。

浅际明沙青剑密,不嫌如恋紫茸香。

——钱塘杨彝

其中乾隆皇帝在赵孟頫原作上的题诗如下:

沤窟兴来偶写生,全从隶法表神情。

文鸳乐意相关处,隐寓其居是水晶。

——丁酉新春月御题

这是题诗,看来乾隆皇帝也颇为欣赏,因为我们从前面的介绍中知道,在他的仿作上他又题了一遍。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8)

原作局部

对比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9)

从上面的对比图,我们能够看出来,仿作的笔墨纯熟程度当然是无法与赵孟頫相提并论的,但作为一个业余画家,达到如此水平也算是不容易了,它反映了乾隆皇帝多方面的修养和兴趣。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10)

100幅鸳鸯国画 赏国画两只胖鸳鸯(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