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佛拳,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相传为广东省新会京梅乡人陈享(1806年-1875年)所传。他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难得一见的南拳(这门了不起的南拳你听说过吗)(1)

蔡李佛拳拳不仅在广东地区,而且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也较盛行。此拳手法以拳、掌、桥为主。步法和腿法有弓、马、虚、拐、撒、扭步和踢腿、横踩、后钉、单飞脚和箭腿等。其特点是快速灵活,柔中带刚,左右开弓,步法多变,具有勇猛、机智的风格。此拳共有四十九个套路,分初、中、高级。初级有四平桥、小梅花、截虎拳等;中级的有平拳、八卦心等;高级的有虎形、鹤形、醉七仙、佛拳等。

此拳特点是快速灵活,柔中带刚,步法多变,左右开弓,动作舒展,长短桥混合使用。基本动作是穿、捞、挂、扫、插。拳法有直冲、横冲、直扫、横扫、斜扫。掌法有铲掌、抛托等。桥法有沉桥、截桥、缠桥等。该拳不仅有丰富的手法,而且腿法动作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前踢、侧踢、横踩、后蹬、单飞腿和箭弹等。手法与腿法互相配合,可使动作开展,勇猛灵活。

蔡李佛拳总结了蔡、李、佛三家之长。如“佛”家擅长掌法,攻防多用掌。长短桥结合左右并用。“李”家则偏重长桥大马与偏身侧马,直臂挥舞,步稳架大,势雄力猛。多以左掌为防,右拳为攻。而“蔡”家(非五大名家之蔡)则技法较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手并用,攻防严谨,手法多变,招打连环。尤以马步灵活,闪转进退腾跃自如。腿法更为独特,与南、北各派尤有不同,非但凌厉速疾,一发连环,更兼手脚并用。

总括“蔡李佛”拳风格特点为:

难得一见的南拳(这门了不起的南拳你听说过吗)(2)

1.身形端正,腰活肩松,动作舒展大方,活动幅度大。套路结构的活动范围较南派各家颇大。

2.步法稳健而灵活,快速而多变。有“定步如坐钟,活步似浮云”之喻。

3.腿法凌厉而速疾,有“脚法似流星”之喻,更有“无影脚”之称。多屈膝性腿法、一发连环,更兼手脚齐发。

4.手法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开弓,讲究攻防技法配合,招式势势相连,变化莫测。“姜子搥”是本派独特之手型。

5.劲力充沛,刚柔相济。刚而不僵,势雄力猛,有推山移海之势。柔而不软“手出如轮转”多以圆弧运动,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力点准确,用力顺达,多爆发劲,有如小捶敲破大石之象,一触即发。

6.吸气以蓄劲,呼气以助发力,发声更为吐气以助发力。发声与动作配合,助威助势。蔡李佛以“域”(音画),“的,益、吓、鹤”五音为本门标式。一般虎爪发“域”声,踢脚发“的”声,出拳发“益”声,蛇形发“吓”声,鹤形发“鹤”声。最常用的为“益、的、域”三声,故有谓:听出拳发声为“益、的、域”三声者则可知其为蔡李佛派也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