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英国人和阿卜杜尔·拉赫曼达成协议:英国保证阿卜杜尔·拉赫曼在阿富汗的统治、负责阿富汗的军事与外交、经济上帮助阿富汗;阿卜杜尔·拉赫曼则保证:绝不让沙俄进入阿富汗、绝不和英国以外的国家打交道。

一直到1929年纳迪尔上台,这期间阿富汗经历了三个“各有特色、天赋异禀”的奇葩国王:阿卜杜尔·拉赫曼、哈比布拉、阿曼努拉。这三人是爷孙三代,拉赫曼从英国人那里明确了阿富汗疆域,实施残酷冷血、专制铁腕的统治;哈比布拉只爱美女、美食和好马,承平顺意,但莫名其妙被暗杀;阿曼努拉眼界开阔,一心西化,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结果把王位弄丢了。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1)

公道地说,阿卜杜尔·拉赫曼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阿卜杜尔·拉赫曼是多斯特大王众多孙子中的一个,小时候也是锦衣玉食,奴仆成群。在他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外臣给他送来一个新鲜玩意:火枪,据说这东西只要轻轻一抠,就能打死人。拉赫曼拿起火枪,毫不犹豫就朝身边一个奴仆开了一枪,果然,这个仆人当场毙命。

拉赫曼见火枪威力这么大,哈哈大笑,对打死人却毫不在意,可见其狠毒冷酷与草菅人命的性格。17岁时,他就被安排到军队,带兵和父亲一起反对自己的叔叔希尔·阿里,失败后他和父亲一起被流放到荒凉之地;虽然被流放,日子过得很恓惶,他却不以为意,反倒是做起生意,很快成为一个有钱人。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2)

和英国人达成协议以后,他当上了阿富汗的“埃米尔”(领导众人之人)。不安分、有想法的拉赫曼按照轻重缓急,开始了治理阿富汗的工作。首要的,是要明确他到底统治哪些地方,因为英国把阿富汗搞得很乱,许多地方都是自治,有的也划归印度。

在和英国人杜兰德谈判时,拉赫曼做出一定妥协,接受了所谓的“杜兰德线”,但好歹,自己统治的疆域确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在国内收拾这些反叛势力、不听话的酋长、不配合的部落。拉赫曼在位21年,打了40场仗,确立了自己“铁腕埃米尔”的身份。

阿富汗的民族众多,拉赫曼把很多民族从原来住的地方迁到别的地方,比如让普什图族从北向南迁、哈扎拉人从阿富汗中部往北迁······这样迁移的结果是境内反对势力变得很弱,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支持的基础;同时,给阿富汗带领了民族融合,使得以前势如水火的民族间矛盾淡化。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3)

内、外大事搞定,拉赫曼开始加强自己的治理体系,方法简单有效:组建强有力的服从自己的特殊卫队、组建特务机关掌握全国状况、在官僚体系内实行残酷的淘汰机制、全面加强税收管理,应收尽收。对于国内宗教长老,拉赫曼不给他们干政的机会,连“支尔格会议”也变得可有可无,保证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阿富汗全部是穆斯林,拉赫曼在境内实行严格的宗教法律,派出“道德监察官”,监督妇女按规定着装。越是封建王朝,越对宗教要求落实得彻底,因为他们想在大家心里固化“君权神授”的印象,借此表达自己的合法性、必然性。

阿卜杜尔·拉赫曼一生征战无数,治理上也是严酷有加。1901年,阿卜杜尔·拉赫曼去世,王储哈比布拉平静地继承了王位,他的父亲采用雷霆手段给他扫除了一切障碍,制订了保证财政的税收制度,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培养了一批能干高效的官僚队伍。哈比布拉好好享受就好。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4)

哈比布拉三大爱好:吃美食、玩美女、骑骏马

哈比布拉从年轻时就想学他的父亲,但是他没学到他父亲拉赫曼的手腕,却学会了他的暴虐;他是个胸无大志的人,虽然不笨,却懒得去费脑筋思考,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手下去做,当然,作为王储,他也没什么大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美食、美女与骏马。

对于美食的追求,他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常常像古罗马贵族那样吃到撑;他还特别喜欢骏马,经常骑马打猎,消耗吃下去的美食。至于美女,他在教法允许范围内娶了尽量多的正妻,这样他还是不能满足,继续以纳妾、给妻妾找侍女的方式搜罗美女。

自己宫里的美女如云,哈比布拉还不满足,经常以聚餐的方式要大臣带妻女参加。有的大臣为了满足他,就在外找一个美女,说是自己的夫人带去;有的大臣不愿意这样,遭到的就是哈比布拉的殴打甚至迫害。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5)

这样的暴君,他的统治却稳固得很,因为国家税收是稳定的、下层官僚是能干的、军队是忠诚的、制度是健全的······总之,他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好局面。这时的阿富汗国家实力达到了一个顶峰,市场比较繁荣,贵族、商贾过着体面的日子。

见到国家的变化,以前战乱时跑出去的贵族们,有很多又回来了,他们在朝廷谋得一个位置,尽心尽力为“埃米尔”出谋划策。正好哈比布拉不愿意费事,所有的事就交给了这些见过世面的人;而阿富汗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事业的奠基、文化艺术的开端、科技的发展就在这个时候繁荣了起来。这大约是哈比布拉“无为而治”带来的好处。

在回流的贵族中,有一个叫纳迪尔的人,带着四个弟弟一个妹妹做了国王的顾问,他的妹妹非常漂亮,当然就“顾问”到哈比布拉的后宫,有了这层关系,这几个人也更加得到重用;纳迪尔成为禁军统领,这是一个最重要的位置,其他几个弟弟都做了外面行省的总督。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6)

同时期回来的还有一个叫马哈茂德·塔尔齐的人,他是个翻译家,也是个见惯了西方政治的学者。他的思想、见识都是超前的、居高临下的;喀布尔的贵族青年大部分都倾倒在塔尔齐的学问与见识之下,那些革命、宗教改革等新事物让贵族们眼界大开。

埃米尔哈比布拉的好几个儿子都是塔尔齐的学生,塔尔齐翻译的国外书籍对他们的影响巨大,比如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环游世界八十天》、《天空之旅》等,简直闻所未闻。埃米尔哈比布拉的三儿子阿曼努拉还娶了塔尔齐的女儿索拉娅为妻,这是个美丽、智慧的女人。

实际上,哈比布拉如果好好干,完全可以成就一番大业,但是,他流连在美食与美女之间。到了后期,他身边的人,比如纳迪尔、塔尔齐等,完全可以把他推翻。但纳迪尔是他的大舅哥、塔尔齐是他的亲家,“太熟了,下不去手”,所以,局面就这么维持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准确讲是1919年2月,哈比布拉还是和以前一样,带着人马出去打猎,晚上露宿时,他遭到刺杀,凶手跑了,不知道是谁。国家立刻陷入混乱,有宣布自立为王的,有赶回去想继位的王子。最后,哈比布拉的三儿子阿曼努拉继承了王位。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7)

阿曼努拉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把王位弄丢了

阿曼努拉上位以后,借助给父亲报仇的名义大开杀戒,排除了朝廷里自己的政敌,稳固了自己的地位。阿曼努拉是个崇尚变革的人,也是个能和底层民众打成一片的人;受老师兼岳父塔尔齐的影响,他还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要自己的国家真正地“独立”。

所谓真正的“独立”,就是要摆脱英国对阿富汗的控制,他要收回国家的外交权。但是傲慢的英国人没有理他,觉得这个新国王在异想天开。

1919年4月,英国在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则枪杀示威游行的印度平民,造成大量伤亡;阿曼努拉抓住机会,宣布阿富汗摆脱英国的控制,实现“完全自主”,并号召阿富汗民众向英国殖民者发起“圣战”。第三次英阿战争打响。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8)

英国人刚打完一战,国力还没有恢复,所以对这次英阿战争采取了冷处理,他们在陆地战场并不大打,而是派出飞机对喀布尔等大城市进行了有限的轰炸。本来热血澎湃的阿富汗人傻眼了:以前用刀打不过带枪的英国军队,现在也有枪了,但英国人用飞机扔炸弹,还是打不过啊。

阿曼努拉知道不能再打,他向英国提出谈判;而英国也没有力量打了,印度还乱得一塌糊涂,不能让阿富汗拖住自己;另一方面,一战后的世界形势已经变化,沙俄都没有了,印度目前没有紧迫的危险。所以,英国人和阿富汗达成协议,阿富汗得到了自己的“独立外交”权;阿富汗也见识了英国强大的作战能力,不敢对印度想入非非。

阿曼努拉一直想在全国进行改革,他万分向往西方世界的世俗化生活。要改革的方面太多了:教育、特别是对女孩的教育;法律制度;宗教规定内容,特别是妇女戴面罩、穿黑纱,必须取缔;童婚问题;多妻制问题;······阿曼努拉还要自己造飞机,上次和英国的战争就是输在没有飞机上了。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9)

1923年,阿曼努拉推行新宪法,这部新法是他自掌权以来的心血结晶,他称之为“尼扎姆纳马”,即“秩序之书”之意。改革全面推开,但是,掌权的教会、保守势力,尤其掌握大权的纳迪尔和他的兄弟们都反对。在他们看来,国王的改革动摇了国本;抛弃了伊斯兰教规。他们甚至把阿曼努拉说成是异教徒。

1927年,阿曼努拉对欧洲各国进行了访问,他从印度出海,先到埃及;再到意大利;到法国;去德国;最后一站是苏联。这次访问,国王的风度和王后的美丽给西方带来轰动;国王、王后和外国政要交流的照片也在报纸上连续刊登。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10)

阿富汗国内炸锅了,自己国家的王后就这样“赤裸裸”展现在世人面前;要知道,在保守的宗教势力和一般老百姓看来,阿富汗女人露脸出来,跟西方女人不穿衣服一样。更有甚者,王后的手就这么被外国男人摸来摸去,王后还和外国老男人拥抱、接吻、贴脸。“这是卖国”,宗教势力喊出了最有杀伤力的口号。

但是,这些反对并不能动摇国王的决心,正在的危机是一个地方的土匪,名字叫萨考。这个土匪在山区拉起一帮人,打家劫舍,但老百姓说他们是行侠仗义。土匪也不会成为大麻烦,毕竟势力悬殊;坏就坏在那些有剿匪责任的警察和军队已经被反对改革的人控制。

在一系列错误之后,这些带着最简陋武器的土匪居然打到喀布尔,阿曼努拉带着王室成员逃到坎大哈。1929年的冬天,阿曼努拉悲惨地投降了,他穿着简陋的衣服,站在大街上宣布:放弃之前的一切改革,废除“秩序之书”,同意多妻制。为了表示自己坚定地支持教义规定的多妻制,他还娶了自己19岁的表妹阿利亚为妻。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11)

但这时的阿富汗已经没人管他了,“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没有任何财产的阿曼努拉带着一家子人跑到了意大利,他除了当过国王之外一无是处,可是,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国王”。

萨考和他的农民军成为王宫的新主人,他们惊呆了,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好的东西。也不会当国王啊,他们都不认识字。只是一会宣布免除所有税赋,一会宣布恢复一切旧制度,妇女不得上学,外出要男人陪着;必须穿罩袍等。

乱糟糟搞了几年,萨考自己也觉得搞不下去了。1929年,纳迪尔在军队打散土匪、吊死土匪头子萨考之后,召集各部长老召开了一次支尔格大会;在这个大会上,纳迪尔就像当年“国父”艾哈迈德·沙阿为王那样被大家推举为国王。他在位时间是1929年~1933年,阿富汗末代国王查希尔是他的儿子。

据说,纳迪尔推辞了三次,就是推不掉,大家非要他当。于是,纳迪尔只好勉为其难,当上了国王。

国王美貌夺人脸上蒙了七层面纱(为了脱下妇女的罩袍)(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