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长斑、生锈、穿孔,随着气温快速高升,各种叶部病害接踵而来,本期小编即总结了园林中常见的十大叶部病害及防治要点,赶快收藏起来!

【1】白粉病:

发病时叶片表面生出白粉斑,严重时连片覆盖,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园林中以4-6月,9-10月份发病较重,高温干燥,施氮肥偏多,过度密植,阳光不足或通风不良有利病害发生。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1)

【2】锈病:

病害发生时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植株大多4月下旬开始发病,6-8月发病严重,温暖、多雨病害发生较重,偏施氮肥加重病害的发生。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2)

【3】炭疽病:

初期在叶片上呈现圆形、椭圆型小斑点,后期扩大呈深褐色病斑,中央转为灰白色,边缘则呈紫褐色或暗绿色,有时边缘有黄晕,最后病斑中央部褪成灰白色至白色,病部极薄,呈半透明状,易穿孔,严重时,使叶片枯死脱落,老叶从4月初开始发病,5-6月间迅速发展,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3)

【4】叶斑病:

叶斑病是植物叶片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常见如黑斑病、褐斑病、赤斑病等,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害发生。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4)

【5】穿孔病:

主要危害叶片,又分为霉斑穿孔病、褐斑穿孔病和细菌性穿孔病,典型特征是初期在叶上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色晕坏,最后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纹,而形成穿孔。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5)

【6】煤污病:

典型症状为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病。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6)

【7】叶枯病:

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在7-10月份均可发生,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重。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7)

【8】疮痂病:

受害叶片开始呈现油浸状斑点,后变蜡黄色,病斑扩展,并向一面隆起成圆锥形的瘤粒突起,如病斑聚集,叶片扭曲畸形,落叶严重。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气温16-24℃易发病,易发生期在3-5月。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8)

【9】霜霉病:

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易发病。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9)

【10】灰霉病:

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发病叶片、叶柄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传播。

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园林植物十大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10)

【11】园林植物叶部病害综合防治方法:

1、养管措施:通风透光较差、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是诱发病害发生及传播的有利条件,在日常养护中,注意排水、合理修剪可改善环境条件,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2、防治虫害:如煤污病类病害由刺吸式害虫所引发,可及时使用淇林巴亚、广正等灭杀害虫,再使用药剂喷施防治。

3、对症下药:根据病害症状及类型不同,可使用专业药剂,如淇林田钧、净白、仕勋、柯骏等对症治疗,在使用时配合淇林植大壮或岁语可提高药效、助力植物恢复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