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词句赏析(每日一词水调歌头)(1)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①。何人为写悲壮②,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③,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④,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⑤,富春秋。小乔初嫁⑥,香囊未解⑦,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⑧,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⑨。

水调歌头苏轼词句赏析(每日一词水调歌头)(2)

【注释】

①风约楚云留:作者当时在抚州,抚州古时为楚地。所以说是被楚地的风云所阻留。②写:通“泻”,意为渲泻。③湖海平生豪气:此句取用《三国志·陈登传》中许汜的话:“陈元龙(登)湖海之士,豪气不除。”④剩喜:甚喜、非常的欣喜。剩,通“甚”。然犀处:指采石战场。《晋书·温峤传》载:苏峻兵反,温峤奉命平乱,平定后回师至牛渚矶(采石矶),水深不可测,当地人说下面有怪物。温峤点燃犀角往水下照,“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着赤衣”。此句将金人比喻为妖怪。然,通“燃”。⑤周与谢:指东汉末年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和东晋时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⑥小乔初嫁:取自苏轼《念奴娇》一词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⑦香囊未解:谢玄少年时喜佩香囊。此句是说,谢玄当时正值壮年(四十一岁),少年时佩带的香囊尚未解下。⑧肥水:淝水。在安徽境内,是东晋谢玄击败前秦苻坚大军的地方。⑨击楫誓中流:《晋书·祖逖传》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水调歌头苏轼词句赏析(每日一词水调歌头)(3)

【译文】

大雪洗净了金虏扬起的战尘,风云却把我阻留在楚地。何人为了宣泄悲壮,而在古城楼上吹奏号角?平生有廓清江湖的豪气,(面对)关河要塞如今的风景,(禁不住)剪亮烛光,把视吴钩宝剑。十分喜欢当年燃犀的采石矶,惊涛骇浪与天一同沉浮。

回忆当年,周瑜、谢玄正值年富力强。小乔刚娶进门,香囊尚未解下,就从容悠然地建立了不世的功勋。赤壁矶头落日残照,淝水桥边草木衰萧,不禁唤起茫茫忧愁。我欲乘风而去,在大江中流击楫而誓!

水调歌头苏轼词句赏析(每日一词水调歌头)(4)

【赏析】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虞允文率领建康大军在采石矶与金主完颜亮带领的金兵展开一场大战,最终取胜。金主完颜亮因战事失利而遭到部下杀害,于是金兵撤退。采石矶大捷很快传到朝中,爱国之人无不为之欢欣。词人当时也受到了莫大鼓舞,写下这首词以表达他的振奋之情与北复中原的志向。

上片歌颂胜利,表明自己灭尽胡虏的志向。“雪洗虏尘静”开篇便做壮语,形容大战的形势,这次击退金兵,就像雪洗一般,将金人掀起的战尘全部洗净。“风约楚云留”只可惜我如那被风留住的楚云一般没有参加这次战争,这里“风”指喻朝廷,“楚云”是词人自指。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两句由虚转实,城楼上正奏着军乐在为这次胜利唱颂歌呢。这里用疑问句加强气势。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三句写战胜后词人的心情。他平生就负大志,如今敌人已经撤退,遇上这好时机,词人连夜拿出自己的宝刀,准备为北复中原效力。

“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然犀”,用温峤在采石矶“然犀”的典故,既点明地点,又含有把敌兵比作妖魔鬼怪的意思。这两句一方面直接抒发了词人对采石矶之战胜利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又用夸张手法,描绘出他对采石之战雄伟场面的想象。

水调歌头苏轼词句赏析(每日一词水调歌头)(5)

下片怀古言志。“忆当年”到“勋业故优游”是回忆周瑜、谢玄两位英雄。他们当年何等英勇,壮年时期,一大破曹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一大破北方前秦军队,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情绪由高昂转向低沉,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英雄已经不再,徒然叫人生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乘风”,《南史·宗慤传》记载,宗慤少有大志,曾对他的叔父宗炳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击楫”句化用《晋书·祖逖传》中“中流击楫而誓”句意。这两句话巧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渴望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与上片“湖海平生豪气”相呼应,更突出了这首词的爱国主题。末两句写得意兴昂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个豪兴满怀、少年英雄的词人形象。

总体上来说,这首词从“闻采石战胜”的兴奋喜悦写起,歌颂了抗战将领虞允文的伟大功勋,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情怀,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中原故土的怀念和异族入侵的悲慨。

此词喜中寓愁,壮中带悲。全词笔墨酣畅,舒卷自如。格调激昂慷慨,用典贴切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特点,对于研究张孝祥词有相当高的价值。

水调歌头苏轼词句赏析(每日一词水调歌头)(6)

词的品赏知识

张元干和张孝祥词的比较

一、就词的题材上来看,他们二人都颇多爱国词。但张元干前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婉约词,而张孝祥词中,这样的婉约词就比较少。

二、在表现情感上来看,张元干和张孝祥的词中有许多是表达爱国情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豪壮,掷地有声。

三、从词风上来看,两人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以豪放悲壮著称。但与张元干相比,张孝祥某些词风格比较接近苏轼,清旷高雄。

张孝祥这首《水调歌头》,其中就充满英雄豪气,与张元干词气势相当。

水调歌头苏轼词句赏析(每日一词水调歌头)(7)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后因事触秦桧,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其词风早期清丽婉约,南渡后转为慷慨激昂,多抒发爱国思想。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

水调歌头苏轼词句赏析(每日一词水调歌头)(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