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1)

开腔▻▻▻

第40届金像奖落幕了,《浊水漂流》11提0中,让很多人感到错愕。

但金像奖毕竟不是奥斯卡,不仅会员数量有限,又有越发保守的倾向,更没有习得向艺术片倾斜的新时尚。

而且,无论如何,这算是一届“大年”,与其在意谁最后拿奖,不如说我们大量的内地观众,关心的还是“香港电影”本身。

看着这斜阳残照,胸中涌起的是难以名状的复杂滋味。

——枪稿主编 徐元


香港电影没死,但比死还难受

文/子戈

作者介绍:影评人,枪稿主笔,一个不够温和的中间派。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2)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3)

昨天是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的日子,也是王家卫六十四周岁的生日。这两个日子撞在一起,冥冥之中就像一个隐喻。

王家卫一直停留在九十年代,停在大历史的拐角处。他始终徘徊在那里,不停讲述着回不到过去、望不见未来也抓不住现在的故事。那是一种无解的困顿,也是凝滞的漂泊。

某种程度上,香港电影也从未离开过那个转角。

尽管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港片把视野转向了本土。

《金都》探讨了香港当代女性对于婚姻与自由的焦虑;《叔·叔》大胆呈现了一对古稀老人的同性之爱;《翠丝》讲述了一位跨性别者艰难的变性之旅;此次金像奖提名影片里,《浊水漂流》将镜头对准一群深水埗的露宿者,讲述他们微末的生存与无力的抗争;《手卷烟》以一位退役的华籍英兵为主角,在如今废墟般的土地上,重现昔日香港黑帮片的荣光……

这些电影都试图跳出“后九七”的叙事框架,重新构建一个当下的香港。然而到了今天,一切已变得越发无力。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4)

《浊水漂流》在第40届金像奖提名十一项却颗粒无收,吴镇宇也再次陪跑影帝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5)

自然,这些电影我们无法在大银幕得见。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另一类香港电影。它们仍然保有港片那种癫狂、过火的特质,它们也依然残存迷人的港味儿,哪怕已步入后调。

尤其是近三年来的三部港片,《拆弹专家2》《怒火·重案》《神探大战》,堪称“愤怒三部曲”。它们都在表达一种不满,对“用完即弃”的命数的不满;也都在抒发一种愤懑——这世界眼见越来越糟,不如尽情投入这场末日狂欢。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6)

昨夜刘德华代陈木胜导演领奖,并念出陈木胜遗孀的感谢词

但与此同时,它们也都把情绪小心翼翼地裹藏在类型片的框架下,只可意会,难以明见。

这也正是今日港片在大陆院线的处境:表达抽象的愤怒是可以的,但呈现更具体的悲情,则不被允许。

但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港片仍是中国电影难得的一块飞地。它仍然在散发着垂死的生机,仍然在源源不断提供着主旋律以外的插曲。

科长最近不是说,中国电影不能成为主旋律的专卖场吗?

至少目前看来,在大势已不可阻挡的当下,港片已成为最后一道防线,仍在顽强抵抗着被彻底吞噬的命运。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7)

陈木胜导演2020年8月离世,《怒火·重案》是他作为导演最后的声音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8)

香港电影未死,只是活得比死还难受。

我们一方面见证了北上港人,如何在拥抱这一命定的大市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被磨损,被同化;另一方面,则是回归本土的香港年轻创作者,死守着越来越狭小的空间,慢慢失去机会。

这一切不过是现实政治的重演。而现实,比电影残酷得多。

所以金像奖把最高奖给到《怒火·重案》,而不是《智齿》或《浊水漂流》,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这一切早在审查的那刻,就已决定了大半。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9)

(图注:来自湖南,第一次入围金像奖的刘雅瑟凭《智齿》获最佳女主,她在台上说:“电影对于我来说就像一道光,指引我走到这里,我相信它可以引领我到更远的地方。”)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10)

幸好,我们暂时还有港片可看。

每次看港片,其实都是在怀旧。哪怕那是一部今时今日的港片,也难免令人怅惘。

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里,有这样一段话: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满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

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会返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无疑,银幕就是那块积满灰尘的玻璃。而每个爱香港电影的人,都是那个“他”。

还没有死(香港电影还没死)(11)

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奖名单

终生成就奖:许冠文

最佳电影:《怒火》

最佳导演:陈木胜 《怒火》

最佳男主角:谢贤《杀出个黄昏》

最佳女主角:刘雅瑟 《智齿》

最佳编剧:欧健儿、岑君茜《智齿》

最佳男配角: 冯皓扬 《妈妈的神奇小子》

最佳女配角:廖子妤《梅艳芳》

最佳新演员:王丹妮《梅艳芳》新晋导演:陈健朗《手卷烟》最佳摄影:郑兆强《智齿》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时间的初衷》(一秒拳王)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坂本龙一《第一炉香》最佳美术指导:麦国强、王慧茵《智齿》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叶嘉茵《梅艳芳》专业精神奖:周国忠最佳剪接:彭正熙《怒火》最佳视觉效果:余国亮、林嘉乐、梁伟民、洪敏诗《梅艳芳》最佳音响效果:杜笃之、吴书瑶《梅艳芳》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谷轩昭、谷垣健治、李忠志《怒火》最佳亚洲华语电影:《美国女孩》

本文配图部分来自ViuTV网络直播

编辑/徐元

排版/青柠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