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狂谋贾文和,此人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他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的过人之处,但就客观效果而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当年陈寿写《三国志》,曾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并列立传,后代史家对此多有争议。但若撇开道德威望,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

贾诩的乱武从哪来(乱武贾诩)(1)

他出生在武威,时称“金武威,银张掖”,也算是大西北一个重镇。贾诩年轻时也小有名气,曾被人评为“有良、平之奇”。在那个天高地远、充满犷悍之气的地方,少年贾诩濡染其中,斯文气中难免也会夹杂若干匪气。有个故事是关于他的:有一次他在道上遇到强盗,居然巧舌如簧的骗了强盗们,说自己是太尉的外甥,太尉肯定会出重金来赎他的......于是因此脱身。由此可以看出,他身上同样洋溢着一股匪霸之气,正是它让强盗相形见绌。

贾诩的乱武从哪来(乱武贾诩)(2)

在贾诩投靠曹操之前,他先后为之献策的,多属造孽江湖的恶棍型军阀。当年,挑动李傕、郭汜反上长安的,就是他。他先后投靠段煨、刘表和张绣,但这些人都是他内心颇为鄙视的。他投靠他们,肯定有着自己的谋划。难道贾看不出这些人都是碌碌无为之辈?那么他为什么又要屈身以事?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他喜欢谋略,他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不管所事是谁……也许可以把他理解成这样一个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于是他投靠的是张绣,而不是曹操、袁绍,便是最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贾诩的乱武从哪来(乱武贾诩)(3)

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本人又计谋百出,他在那里注定难以鹤立鸡群;袁绍志大才疏,有着一个奇怪而又致命的弱点: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计谋,他一概不采纳。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败仗,都不会不提宛城战张绣。那也是曹操输得最为凄惨的一仗,长子曹昂及猛将典韦相继阵亡,还有曹操所乘的大宛良马"绝影",亦中箭而死。毫无疑问,这一仗曹操其实是输给贾诩的。贾诩后来又赢了曹操一回合,就是在追击的时候,曹军撤退,而张绣立功心切,想追杀。贾诩在一边连连阻止,但张绣不听,没多久,追兵就被殿后部队杀得大败,狼狈逃回。但这时贾诩再建议他去追……这第二次追击,把曹操杀得溃不成军,这让曹操见识了贾诩这个人的厉害。

​在曹、袁的钳制下,张绣投靠袁绍还是曹操,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他又出主意说:投降曹操。你虽与曹操有过节,但依我看来,曹操有雄杰之气,肚量宽宏,肯定不会为难你。再说,袁强曹弱,将军这点兵马,袁本初未必看得上眼,而曹操现在却很需要兵马。果然,张绣投靠曹操,待遇不薄啊!“尔使吾信于天下…”这是曹操对贾的欢迎辞。

贾诩的乱武从哪来(乱武贾诩)(4)

至此,早年把东汉折腾的昏天暗地的贾诩,开始过相对平静的生活。虽然他仍不时献策,尤其在征伐马超、韩遂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总体上看,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显。一个早年拿大砍刀在大街上砍人的古惑崽现在蹲在暗室里抽着雪茄……他知道自己的过去并不光彩,所以一直韬光养晦,晚年尤其乖觉无比,闭门不出,谢绝交游,真乃深得道家“抱残守缺”之道……

在曹操立太子的过程中,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争权的过程中,他又压对了宝。曹操曾向他请教立太子一事,他说了一句话:我突然想起了两个人,袁绍和刘表。曹操闻之,哈哈大笑。

贾诩的乱武从哪来(乱武贾诩)(5)

晚年的他,是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过着恬淡的生活。这个早年混黑道、到处煽阴风点鬼火的狗头军师,晚年竟然学起道家!这个邪恶的播种者,谋略的热衷者,居然活了七十七岁。在那个人均寿命都不长的时代,他真可谓寿比南山!这个老狐狸深得中国式的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