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之名(暗藏玄机的客家地名)(1)

客家乡村地名多姿多彩,历经漫长岁月的积淀,折射着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和民情风貌,显现了一方水土的人文特征。因而极具地方特色。品味着客家乡村的地名,虽然只是寥寥两三个字,却暗含玄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意味,道尽了地与人、事、物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从中领略客家人的民情风俗。

客家人之名(暗藏玄机的客家地名)(2)

纵观客家乡村地名,大体有以下几类取法: 以地形地貌特征取名。客家人多数居住在山里,地名也喜欢以地形地貌特征取村名,如“岭”、“坑”、“窝”、“坳”、“坝”、“岗”、“山”、“坪”等。如樟坑、白岭、黄村拗、铁岗、石坝、上坪等。

以“溪”、“河”、“湖”、“洋”、“塘”等与水有关的字取名。如咸水湖、竹洋、蓝塘、热水等。客家人喜欢择水而居,溪、河给了他们繁衍生息的不尽源泉,因此以溪河命名的村落也较多,如横溪、溪背。此外带湖、洋、塘字的地名有罗湖、咸水湖、竹洋、蓝塘等。客家人眼中的湖、洋不同于江河湖泊及汪洋大海,这些带“水”的村落也大多无湖无洋。只要被陆地围着有积水的地方就称为“湖”,而常年被水浸着的深泥田,客家人即称之为“湖洋田”。

以“上、中、下”和“东、西、南、北”等方位命名。例如以“上”、“中”、“下”命名的有上城、中村、下围等;以“东、西、南、北”命名的有东华、西屋、南山和程北等。这样的地名既可以相互对应,如上围村、下围村,又体现简便、好记、稳定的特点,因此以方位来作为地名自然为数不少。

以当地同姓人口居多的姓氏取名。这是客家人各地通俗的做法,许多村名都是在表示村子的名词前面加上一个姓氏,如马山村、赖源、罗坊、官庄等。它表明这个村子最先的居民是谁,或者表明整村的大多数居民都是同姓的。如张坑,因整个村的居民都是姓张的,其他如欧屋、曹坊、罗地等以姓氏命名村子,一般都是这个意思。这种命名源于客家人宗族观念浓厚。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都是举族而迁又聚族而居的。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姓氏为村子命名,既可让子孙不忘根本,又便于宗族内部联络感情。

以数字命名。数字命名往往数字在前,后跟地理实体名,像三山亭、四栋屋、泗水、五福等。数字地名的实际含义不同,有的标明地域的距离或高度,如十里排、五里段;有的标明地域的形状特征,如三角塘,四角丘、泗水坝;有的标明地域的数量特征,如三洞、四栋屋、十八排;有的是比拟的说法,如九牛塘、七目嶂、九龙峰;

以历史人物或是名胜古迹命名。如兴宁的石马镇,该镇因有形似骏马的巨石卧伏山岗而得名,石马卧岗是兴宁市的旅游胜地;如佗城是为纪念历史人物赵佗而命名。

民以食为天,田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客家人对田、地尤其钟情,即使取地名也不忘田和地,以此命名的有:田心、田背、车田、黄田、黄地等。

更有趣的是客家人凡事讲求吉祥、喜庆的心态,在取地名时同样一览无余,五彩缤纷的地名涉及吉祥、喜庆含义的不在少数:如五福(五福临门)、长安(长治久安)、升平(歌舞升平)及六吉、广福、福兴、龙田、隆文、丰良、丰光、长庆、正和、安仁、加丰等。这些地名体现了客家人对追求安居乐业、平安如意、吉祥富贵生活的美好向往,构成客家乡村地名的又一显著特色,确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韵味。另外还有众多乡村是以颜色为名,如赤水、黄坑、蓝塘等;以动物为名如:虎头坑、羊板岗等;以植物为名,如:杨梅村、梅林、桃花、杨桃坪、李树园、松树岗等……非常丰富。

当地名被叫开后,往往世代相传,具有稳定性,但年湮时远,不少地名发生变易。变易的原因主要是雅化或是寄托意愿、谐音误写等。例如珠富坑(猪牯坑)、罗子排(骡子排)、三僚(三竂)等。

综合编辑:文旅龙岩 来源:客家文化

客家人之名(暗藏玄机的客家地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