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忠堪称当今上海沪剧舞台上的“常青树”,国家一级演员,不仅戏路宽,舞台生涯也长,前不久,年近八旬的他又在《雷雨》中演父亲周朴园一角,唱腔依旧苍劲有力,宝刀不老。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

汪华忠在《雷雨》中扮演周朴园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2)

汪华忠在《雷雨》中扮演周朴园

六十多年来,他在沪剧《夜半歌声》、《秋海棠》、《芦荡火种》、《甲午海战》、《雷雨》、《借黄糠》、《一个明星的遭遇》、《姊妹俩》、《逃犯》等剧目中担任主演或重要角色。他的唱腔以学习“解(洪元)派”为主,又适当吸收“王(盘生)派)和袁(滨忠)派”唱腔音乐元素,表演富有激情,刚柔相济,所扮小生潇洒飘逸,演绎老生苍劲深沉,不少唱段在观众中广为传唱,1988年他获得了沪剧中年演员声屏大赛十佳演员称号榜首。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3)

汪华忠生活照

NO1

汪华忠生于1943年,安徽广德人,从小喜欢读书和戏曲艺术。1959年中学毕业时,他同时报考了中医学院和上海人民沪剧团学馆,成绩都不错。正当汪华忠为到底学哪一行而犹豫时,时任人民沪剧团学馆老师的著名沪剧老演员筱文滨亲自登门,动员汪华忠进沪剧团学馆。汪华忠受筱文滨的肯定与鼓励,即入沪剧团学馆,开始学艺生涯。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4)

汪华忠学馆时期留影(后排中间)

1961年,渡过三年学馆生涯的汪华忠,以唱做俱佳的优异成绩进入了人民沪剧团,成为一名沪剧演员,即在沪剧《芦荡火种》中担任小战士一角。

当时的人民沪剧团认真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注重青年演员的素质培养,演战士就要先当战士。于是汪华忠等一班年轻演员经常到部队去体验生活,出操、劳动、打靶、野营拉练……样样来真的。不料,正式演出那天,汪华忠上台后因多日劳累人突然紧张起来,浑身发抖,竟一下子晕倒在舞台上。幸亏扮演指导员郭建光的著名沪剧演员解洪元,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即兴编台词,“命令”其他“战士”将汪华忠抬下舞台送医院治疗,而台下近千名观众竟无一人察觉到这是一场“事故”。可见老演员解洪元的临场应变能力是何等高超,由此解洪元也与初出茅庐的汪华忠结下师生缘。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5)

汪华忠在演唱会上

1963年人民沪剧团青年团排演《芦荡火种》,角色自然全部由青年演员担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年轻的汪华忠却在戏中演“大反派”胡传魁一角。开始汪华忠有点不适应,但是他想到这是领导多方面地锻炼他,内心便燃起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一招一式地学老演员俞粦童的唱念做,居然也学得八九分像。后来此剧火遍上海,还专门到北京为中央首长作专场演出,受到沪上报界舆论的好评,汪华忠也开始引人注目。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6)

汪华忠在《芦荡火种》中扮演陈天民

NO2

1976年之后,沪剧《芦荡火种》重新恢复上演,但这时解洪元因为喉疾切除了部分声带无法上台演戏,他原来扮演的陈天民一角就由汪华忠担任。

汪华忠细心揣摩解洪元唱腔的咬字和润腔方法,加上他嗓音宽宏醇厚,行腔抑扬有致,吐字清晰,韵味浓郁,音色与解洪元十分“神似”,表演又富激情,陈天民一角获得了成功。吸引了解洪元的子女都到剧场看戏,称赞汪华忠演得像、演得好。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7)

汪华忠在声屏大赛上

汪华忠初学沪剧时,喜欢的是飘逸潇洒的王派唱腔,但当他接触了解洪元的唱腔艺术之后,觉得苍劲有力的解派唱腔也很有艺术魅力,又喜欢上解派,此后就主工解派了。解洪元也非常喜欢汪华忠,不遗余力地辅导汪华忠,使汪华忠在唱腔艺术方面提高很快。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8)

汪华忠在演唱会上

接着,在复排《借黄糠》时,汪华忠又扮演解洪元演熟的李俊民一角。解洪元也天天到排练现场,带病向汪华忠讲解示范。话说不出来时就用笔写代替,为此经常错过午饭时间。这让汪华忠十分感动,也增强了学习好、继承好解派艺术的决心。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9)

汪华忠剧照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0)

汪华忠剧照

1988年,汪华忠开个人演唱会时,解洪元建议汪华忠演唱《董小婉》中的《金殿赞美》一段。这是解洪元年轻时演过的顺治皇帝一角所唱,吸收了锡剧唱腔元素,颇有创新意味,成为解派的代表性唱段。不过,汪华忠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老师的唱腔,而是将唱腔节奏作了变化,更适应当下的沪剧观众,受到解洪元的肯定。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1)

汪华忠剧照

汪华忠在其他演唱中也没有一味追求“原汁原味”,他在《小巷之花.读遗书》等唱段中就巧妙地将王派、袁派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新颖别致,又不失解派的韵味,受到观众喜爱。汪华忠作为“解派艺术优秀传人”的身份也就此得到公认。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2)

汪华忠剧照

作为后来上海沪剧院的当家老生和小生,汪华忠曾先后与马莉莉、茅善玉、诸惠琴、沈惠中等数位著名女演员演搭档戏,但最多的还是与沈惠中合作演戏。因为沈惠中师承丁是娥,而丁是娥又是解洪元的舞台搭档和生活伴侣。借着两位老师的影响,两人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水乳交融,是沪剧界又一对“黄金搭档”。在1980年与1990年之间,他们将丁是娥、解洪元演过的《蝴蝶夫人》、《金黛莱》、《家》等经典唱段,整理加工重新演绎,为沪剧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音像资料。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3)

汪华忠与沈惠中

NO3

在漫长的沪剧演艺生涯中,汪华忠既演主角,也演配角,既演正角,也演反角,每一个角色都演得相当成功和精彩。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4)

1980年剧院排演了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由年方十八的茅善玉扮演主角周璇。茅善玉虽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毕竟是第一次在大戏中担纲主演,为了尽快推出青年演员,此戏的其他配角大都采用“大牌”老演员,邵滨孙、马莉莉、许帼华等众星捧月,汪华忠也在其中演了个诱惑周璇的电影公司小老板“风流小生”谢开白。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5)

汪华忠与茅善玉在《一个明星的遭遇》中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6)

汪华忠在电视访谈中

此角的人物形象一反汪华忠之前“稳重”的舞台形象和戏路,开始汪华忠真的不想演。后来由于导演的坚持以及汪华忠自己的醒悟,他开始品尝到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反派”人物的创作乐趣。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7)

汪华忠在演唱中

汪华忠没有脸谱化地去表演谢开白,而是将人物的风流倜傥与虚伪狡诈交织起来;其唱腔也没有全部采用解派唱法,而是融入其他流派的元素,既潇洒飘逸又流畅多变,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洋场小开”既精明而又轻浮浅薄的行为举止。本编曾于1981年4月在上海共舞台看过此剧演出,对“谢开白”一角印象较深,虽然当时还不知汪华忠为何许人也。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8)

汪华忠与茅善玉在《一个明星的遭遇》中

1984年,汪华忠在沪剧《夜半歌声》中扮演男主角宋丹萍,正演得票房红火时,院长丁是娥把他叫到跟前,要调他到青年团去演《姊妹俩》中的配角,一个军人出身的父亲辛政委。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19)

汪华忠与茅善玉等在《姊妹俩》中

开始汪华忠心里自然不很情愿,从风华正茂的小生“转行”去一个演白发苍苍的老人,谁都会有心理波动。但汪华忠很快就被丁是娥的谆谆教诲所打动:一个成熟的演员既要演好戏,也要为更年轻演员铺路搭台。他愉快地投入全新的创作,结果,此剧一炮而红,汪华忠凭辛政委一角获得了全国现代戏会演配角一等奖的荣誉,这也是汪华忠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奖。对此汪华忠十分感念丁是娥等老艺术家对他的“知遇之恩”,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自觉地为传承沪剧解派艺术而努力,悉心培养多位新一代的解派传人。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20)

汪华忠在《姊妹俩》中

NO4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汪华忠长年在舞台上演“父亲”,内心愈发变得慈祥温柔起来,生活中也是一位好父亲。很多年前,他夫人工作的医院里突然出现一个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幼小孤女。汪华忠见状动了恻隐之心,随即与家人商量,毅然收养了这个孤女。如今孤女早已长大成人,成为汪家一员。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21)

汪华忠与马莉莉在《石榴裙下》中

虽然如今说起此事的前后经过,汪华忠显得风轻云淡,然而地球人都明白,抚养一个孤女,其间的付出和辛劳远非像在舞台上演戏那么“轻松潇洒”,汪华忠的人品着实让人钦佩。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22)

汪华忠与王珊妹在《一夜生死恋》中

最近,汪华忠又在电视荧屏上演唱了沪剧唱段《战胜疫情再相见》,为抗疫宣传作出了一份贡献,其声腔依然是那么苍劲有力、韵味醇厚,在此祝愿这位沪剧表演艺术家身体健康,艺术生命常青!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23)

汪华忠演唱《战胜疫情再相见》

沪剧演员子女唱沪剧 沪剧常青树(24)

汪华忠与任珍演唱《战胜疫情再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