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工作中的变化很多也许你还没消化上个问题,马上就要面对下一个挑战这种现状就导致你应接不暇,可能出现下面3种心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工作中的变化很多。也许你还没消化上个问题,马上就要面对下一个挑战。这种现状就导致你应接不暇,可能出现下面3种心态。
第一,等:爱观望,等机会、等经验。
遇事习惯观望,总想等别人先做,或者等一个更好的机会。比如说,你需要带团队做创新业务,你就想等别的团队先试试水深水浅。或者是觉得时机不对,总想着招到专业的人再做。但问题是,等别人先做了,你的机会也没有了。
第二,靠:习惯依赖,不会独立思考
“靠”就是遇事习惯依赖他人,自己不愿意做也不喜欢思考。比如公司确定了转型方向,你的团队需要调整架构和业务。你只是做个传声筒,和员工同步消息,员工有疑问也不解释。你想,反正老板总会想清楚的,总会跟员工讲清楚的。再比如,你的团队有人离职,你就找HR申请招人;产品卖不出去,就找市场部增加广告投放。总是想着靠老板、靠招人、靠投放,从来不想怎么解决问题,也不思考为什么出现问题。
第三,要:只谈条件、极度功利化。
张口就谈条件,只顾眼前利益,不坚持长期主义。当然不是说你不能谈条件,而是不能只谈条件。要想一件事情拿到结果,需要很多部门、同事协同配合。比如经营部门业绩好的背后,是服务、品牌、广告、营销都做得到位。做管理要共赢,为了完成共同目标,发挥各自价值,而不是只论好处不论其他。
管理者有等靠要的心态,会带来如下问题
问题一:错失发展机会。
机会转瞬即逝,你抓住了,就能快速发展;抓不住,就只能看着别人飞速发展,自己团队越带越散。面对新业务机会,你不带着团队做,自然有别人做;你想等经验,自然有人敢赤膊上阵,成为规则制定者。面对团队问题,情势不等人,如果你不及时去干预、处理,可能小问题发酵成大问题。比如说,团队里有员工状态不好,如果及时处理,可能你只需要听他发发牢骚,情绪表达完之后就没事了;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就是员工离职,你要付出更多时间去招聘、培养……错失机会的成本和代价,是长期的、隐性的,很难估计。
问题二:患上管理肤浅综合征。
作为管理者,你自己不思考、不做事,总想着靠老板,会变成复读机或传声筒。如果你每天变得无所事事,或者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而没有解决本质问题,就会患上管理的肤浅综合征。比如某大型集团有几百家连锁机构,总部的督导组常去各地分公司出差。疫情期间则通过电话沟通。督导组电话效率很低,总公司管理者规定,每次电话不能超过5分钟,超时话费由个人支付,结果效率更低了。因为督导组成员每次在快到5分钟的时候,就挂断。挂断后再拨通。电话效率低,就希望通过控制时长来解决,这就是管理肤浅综合征。管理者应该想想电话的目标是什么、流程如何优化、打电话员工的技能等。
问题三:没有全局思维,只看短期利益,凡事只想自己的利益、团队的利益、本部门的利益,而不管公司的利益,这样的管理者注定走得不长远。
做管理如果动辄只谈利益和好处,很多事情就没办法做了。现在就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不能说你完成目标的时候,需要其他兄弟部门全力协同;别的部门需要你配合反馈优化路径,你就借口没有利益和好处不去做。只有你部门的目标完成了,但是公司利益受到损失,长期下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团队对其他部门的价值,是其他部门判断的,你做管理是要成就别人的。
如何戒掉“等、靠、要”的心态
1、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解决问题没有完美的办法,也没有最好的机会。先做起来,就能找到答案。比如说你想做创新业务,就别想着等别人的经验。经验总会过时,只有实践才是试金石。先行动起来:首先,你可以去行业头部的公司、做得最好的人去请教学习;其次,选出适合做创新业务的人,选一些简单有理想有韧劲充满热情和好奇心的人;最后你要躬身入局,带着团队去做,而不是要他们去做。
2、学会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
想做好管理就需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度思考。可以通过工具来倒逼自己。比如说你可以写TDL,每天早上先花一个小时做TDL。想清楚今天最重要的是哪三件事,你为什么要做,怎么做,遇到问题应该去找谁,你今天的总结是什么,明天的规划是什么。当你开始写TDL了,你要想清楚上面这些问题,就必须要通盘思考、深度思考才能得到答案。通过这个工具,就能极大提升管理效率,同时训练好你深度思考的能力。
3、有全局思维,坚持长期主义
做管理的人,其实都需要有管理的信仰,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做管理?是什么支撑你想做好这件事?从员工的层面讲,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你要通过激发员工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变得自驱,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从组织的层面来讲,你作为组织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需要帮助公司实现目标、创造更大价值。从你的位置上跳出来,在全局角度看看:公司战略是如何拆解成公司目标,公司目标又是如何拆解成各部门目标的?哪个部门是你实现目标的关键、你又为哪个部门创造价值。如果你可以这样思考问题,就能摆脱凡事先讲条件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