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

本章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十章,主要内容是为了阐述君子的处世之道。

解决问题的五种思路(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形式)(1)

对于我们普通的人来说,遇到事情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处理方法:要么认真细致,凡事较真逗硬,以自己最好的状态、最高的标准、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要么标准要求不高,遇事马马虎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敷衍了事。

而从孔子在本章的话中,可以得知,其实还应该有第三种处理方法:那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而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

要理解孔子的话,我们可以先从《论语·先进》篇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说起:孔子的弟子子路问道:“如果我听到了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就应该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道:“你的家中还有父母兄弟,怎么可以不管他们便去做呢?”然而,当孔子的弟子冉有问到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孔子却是回答他:“这样的话,你应该立即去做。”对于孔子前后矛盾的回答,公西华大感困惑,便向孔子请教其中的原因。原来,面对子路和冉有相同的问题时,孔子却是从两人的性格特点出发,进行了不同的回答:“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我限制他太过刚勇。”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当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像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并没有拘泥于形式,而是结合着实际的情况,合理分析、辩证看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答。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虽然我们没有孔子那样深邃的思想境界,但依然能够学习借鉴到很多的道理。

解决问题的五种思路(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形式)(2)

01.要学会观察和思考。

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入眼而不入心,只知道了解表面现象,而不去认真观察内在的涵义和本质。要认真思考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即使在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也要反复对比其内在是否一样,认真思考外界环境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为被苹果砸了一下头,最终在这么一个看似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的启发之下,却是让他成功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从而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巨大进步,使得我们终于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和探索宇宙之中的秘密。

02.要把握时机和规律。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依据当前所面临的时机,认真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特点,仔细对比时间变化之下,事情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走向。切不可限于惯性思维之中,导致自己在面对问题时,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处理,而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其中的新情况、新特点。

秦穆公派孟盟率军袭击郑国。秦军越过东周国向东行动时,被郑国商人弦高、蹇他发现了。弦高和蹇他商量说:“看秦军的势头,八成是打算袭击我们郑国。凡是要偷袭别人,一定是趁人没有防备。如果我们表示知道了他们的意图,他们一定不敢前进。”于是,弦高便假托奉了郑国国君的命令,带着12头牛到秦军中去慰问。秦军的三个将军互相商量道:“大凡偷袭都是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在郑国已经发觉了,准备一定很充分,如果我们继续前进,不会取得任何成果。”便率大军往回返。半路上被晋国拦截,在崤山几乎全军覆没。

显然,弦高和蹇他两人在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以固有的思维去处理和解决,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反其道而行之”。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仅仅以12头牛的代价,便成功化解了一次巨大的危机,其中的道理和特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学习。

解决问题的五种思路(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形式)(3)

03.要坚持突破和创新。

在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既要有规矩意识,凡事坚持好原则和方向,同时又不能完全被规矩所束缚。要在合理的环境之中,培养一颗突破束缚、敢于创新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取得不断的进步。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由于地心说最符合人们观察的现象,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人对此进行过怀疑。然而,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虽然因为日心说,哥白尼被教会的人焚烧而死,但其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人类走出地球,认识宇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显然,如果哥白尼一直被地心说的错误所影响,不敢走出思维认识的误区,就不可能有后面人类对于宇宙认知的巨大进步,更不可能留下鼎鼎大名供后世之人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