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淡忠奎 每经编辑:刘艳美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微博(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1)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这次地震发生的第4秒就发出了预警,应该也是最快的一次。”6月2日上午,在“芦山6.1级地震预警服务千万民众和系列重大工程的情况通报会”上,四川大学教授、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信息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减灾所)所长王暾表示,之所以比平均时间更短,是因为自芦山地震后,不断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持续优化技术服务的结果。

据悉,减灾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系统在地震发生时第4秒发出预警,给雅安市提前9秒预警,给成都市提前29秒预警。据介绍,电视、手机、大喇叭提前几秒到几十秒预警,工作人员、师生、居民听到预警后紧急避险。该地震也是中国地震预警网自2011年以来连续成功预警的第69次破坏性地震。

根据应急部门最新通报,地震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14人受伤。据报道,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落石导致道路和行驶车辆受灾严重,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释放仍然没有结束,从地震发生后已监测到余震400余次,其中4.5级1次,3.7级1次,目前仍要继续关注余震对抢险救援安全的影响。

在王暾看来,这次地震预警中还存在地震预警系统应用规模不足、预警响应不足,以及地震预警联动次生灾害的预警不足等短板。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比如导致滑坡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地震诱发的滑坡,降雨引发的滑坡以及工程行为引发的滑坡。

“以前我们对降雨引发的滑坡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的预警系统已经成功预警893次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不过,对于地震诱发的滑坡我们有研究但是还没有联动。”王暾认为,这次事件将会加速地震预警系统和滑坡预警的联动。以前地震发生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向地震部门和应急部门提供烈度速报图等数据,再由他们去联动,但是目前这个信息的时效性还不够、对民众的服务还不够,这方面未来要实现实时的网络链接。

王暾表示,这方面将联合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进行联合攻关,在多灾种预警和灾害链预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创新和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