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这是诗人们最喜欢的“烟花三月”,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景象给人一种极其愉悦的心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大多数人还在享受这建国后难得的宁静氛围时,有这么一群人已经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队伍,决心保家卫国远赴异乡,为抗美援朝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应征入伍的人有很多,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为国尽忠的爽朗笑容,尽管他们知道这次的战斗很可能会有去无回,但却没有一个人因此而退缩,男儿的血气比任何时候都要高涨。
很快登记的地方就被各地的有志青年围得水泄不通,此时在密集的人潮中,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孩子挤了进来,他按照指示进入检查室,几分钟后检查结果出来了,但看到结果的那一瞬间,男孩却哭了,因为检查单上简单明了的写着“身高不合格”,他入伍的申请并没有通过。
男孩的哭声引起了接兵部队首长的注意,他亲自过来询问了一番,当得知男孩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时,首长也被感动了,他弯下腰轻声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黄继光”
男孩爽快地回答道,
“以后你就是志愿军了”,
那一天首长破例同意了黄继光的入伍申请。
黄继光故事画
由于身高不占优势,黄继光入伍后被分配的职位是志愿军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的通讯员,这个职位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黄继光的优势,他可以接着身体之便一会趴着,一会跳进坑里,工作效率远超其他人,所以入伍后的每一次任务黄继光都能顺利完成,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次黄继光身处险境,为了能节省时间且尽可能多的为前线战士服务,他不惜穿过被敌人封锁的小路,尽管指导员多次责备他这种不顾安危的行为,但只要是黄继光下定决心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
负责通讯侦查的志愿军通讯员
当然,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黄继光在战场上还做了很多事,比如战士们修筑坑道工事的时候,他也会积极参与其中;电话线被炸断,战士们失联时他会第一时间回到战场上寻找铜丝,尽快恢复前后方的通讯工作;每当有战友在战场上受伤,医疗兵救助不过来时,他就会冒死扛回负伤的战友,交给后方人员及时救治。
由于在战场上表现积极,入伍后没多久黄继光就荣获三等功,并多次受到志司的点名褒奖,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人小志大”的战士只剩下不到6个月的生存时间了。
互帮互助的志愿军战士
1952年10月,朝鲜北部的空气中已经透出丝丝寒意,但朝鲜战场的气氛却异常焦灼,为夺取上甘岭阵地,“联合国军”集结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以每天250~280轮的轰炸频率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我军虽然也投入兵力4万余人,炮弹40万发,但比起美军的火力来说依然是小巫见大巫,此时黄继光所在的6连正好负责防守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经过几天的对峙,597.9高地上的6连战士们已经伤亡惨重,美军扔下的炮弹不断夺走战士们的生命,但即便如此,军长依旧命令战士们死战不退,因为597.9高地不能丢!
上甘岭战役中受重伤的联合国军士兵
为了尽快突破敌人的火力封锁,6连连长万福来与2营参谋长张广生连夜制定反击战术,他们将阵地分割成几个部分,并标注上“0”、“1”、“2”、“3”等数字用以区分,接下来的战斗我军就要按照数字标注分步夺回丢失的阵地。
志愿军军官正在部署战斗
由于战术应用得当,美军兵力被一点点分割,6连很快就夺回了“4”、“5”、“6”等高地,但在夺取“0”号阵地时,6连却遇到了障碍,由于长时间战斗,到夺取“0”好阵地时,6连还能继续战斗的战士仅剩7人,如果继续强攻,胜率寥寥无几,而且“0”号阵地与其他阵地不同,美军在这里建有碉堡,碉堡里面配有两挺机枪,之前负责夺取“0”号阵地的8连战士就因为这个碉堡不得不隐蔽在坑道中,无法快速夺取阵地。
经过多次尝试后,张广生决定对敌人的碉堡实施爆破,但这个艰难的任务应该派谁去完成呢?就在连长万福来准备接下这个任务时,一名通信员却先一步站了出来,主动请求担负爆破任务,这名通信员就是黄继光。
黄继光被任命为6班班长,他和另外两名战士吴三羊和肖登良组成了简单的三人爆破小组,接过炸药包和手雷后,就毅然转身向战场走去,他们知道这次的任务九死一生,但为了祖国和身后的国人,他们不能退缩。
一开始的爆破任务还算顺利,三个人在与敌人周旋期间连续摧毁了敌人数个火力点,但前进的道路难免会有人牺牲,由于他们的连续爆破,敌人的警觉性也随之提高,接下来的爆破难度越来越高,吴三羊在炸掉一个地堡后不幸被敌人发现,头部中弹壮烈牺牲,肖登良在前进过程中腹部和臂部多处受重伤,无法再继续执行爆破任务,唯一还能走动的黄继光,左臂和左腿也已中弹,只能趴在地上匍匐着向敌人的碉堡爬去,在距离敌人碉堡50米的时候,他果断扔出了怀里的手雷,“砰~”,一声巨响之后敌人的碉堡被手雷击中,隐蔽已久的8连战士立刻跳出坑道,准备对敌人发起大反攻。
然而,黄继光的这颗手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由于距离太远,加上手雷的威力不够,敌人的碉堡只是在这场爆炸中被炸掉了一个角而已,碉堡里面的两挺机枪毫发无损,依旧在不停的向外扫射,眼看着8连的兄弟战友们一个个冲出来,却又一个个的倒在敌人的机枪之下,黄继光心急如焚,此时的他什么武器都没有,还能怎么去拯救自己的战友呢?
就在大家都以为8连危在旦夕时,碉堡旁的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身体艰难地爬向了敌人碉堡,三米,两米,一米。。。。。。接近敌人中心火力点时,他突然用手臂撑起自己的身体,紧接着向前一倒,用身躯压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大概是没有想到志愿军会做出这种举动,碉堡里的敌人一晃神停止了扫射,就在这时8连的冲锋号响起,战士们呐喊着冲向敌人的碉堡,碉堡里的敌人恢复了神志,此时他们还想用机枪继续扫射,但黄继光的身体却死死的堵住了枪眼,无论敌人的机枪晃动的再猛烈,他始终牢牢地抓着碉堡上的草袋,至死也没有放手,十几分钟后“0”号阵地终于被攻克,597.9高地重新回到我军手中,但黄继光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风华正茂的21岁。
战斗结束后,8连战士第一时间赶到了黄继光的遗体旁,他们看到黄继光的胸口和腹部都是大大小小的洞,这是敌人的机枪扫射后留下的弹孔,他的脊梁早已被打断,鲜血凝固和衣服黏在了一起,但那双手仍死死的抓着草袋,生怕有一个敌人逃出碉堡。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黄继光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向其颁发“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虽已牺牲,但他的精神却“活”了下来,为了追悼这位爱国英雄,“继光乡”、“黄继光纪念馆”相继问世,他的辉煌事迹被写进了教科书中口口相传,关于他的电影、书籍更是层出不穷,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位英雄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了这个世界上。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却引来了某些人的质疑,关于他用血肉之躯堵枪眼一事的真实性,一些人认为这“不符合科学”,因为子弹可以轻松击穿身体,黄继光的肉身如何能做到堵住枪眼呢?
对于网上的这些质疑之声,当年为黄继光处理遗体的卫生员之一王清珍主动站出来为黄继光正名,她清楚的记得当年的场景:黄继光被送来的时候还保持着堵枪眼的姿势,他的血液早已流干,整个背部都空了,身上到处都是伤口。那一天王清珍含着泪为黄继光缝合伤口,最后给他换上了干净的军装,而当年与黄继光一同执行爆破任务的肖登良也看到了一样的场景,这样的英雄事迹绝不存在虚构或者夸张的成分。
那么黄继光是如何堵住枪眼的呢?实际上,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机枪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让敌人的枪口哑火,想要用脆弱的身体堵住机枪确实不太现实,这么做更大的意义在于为我军提供一个“视野死角”,当时敌人都在碉堡之中,黄继光用身体堵住碉堡不仅仅是暂时性的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还有敌人向外看的视野,即便敌人的机枪很快就洞穿了黄继光的身体,但黄继光的身体却挡住了碉堡四周的视野,敌人短时间根本找不到目标,而且战场上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哪怕很短暂的时间,就可以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这才是黄继光用身体堵枪口的最大意义所在。
虽然如今的社会高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相信“科学”,以致于各种质疑声也层出不穷,但这种质疑的态度如果用在那些为了人民、为了祖国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身上,实在是一种令人寒心的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