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潘素出生在苏州的名门之家,祖父曾官拜丞相。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在潘素小时候母亲不惜花重金聘请名师教她书画和弹琴,为此,潘素从小就练得一手好琵琶和绘画的基础功底。

都说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母亲不幸去世,父亲找的继妻非常不慈。眼看着潘素越长越大,看着潘素一副闭月羞花之貌,聪明伶俐的样子,内心非常不喜,时间一长,就起了一个歹毒的念头。于是,这继母天天吹着枕边风,父亲竟然默认继母将她卖进青楼。潘素哭着求着父亲,继母在一旁跟潘素说“又不是让你接客,只是做个清倌人罢了,家里的吃用不够,你琵琶弹得这么好,总要挣些钱贴补家用吧,你父亲养你这么大,你也顾着些他吧!”。潘素眼瞧着她父亲一旁频频点头,凄然一笑,这家看来也呆不着了,不答应也得答应了。

一夕之间,从名门闺秀落入凡尘妓女,潘素并没有自艾自怜,她很快接受了命运的起回转承。

民国女画家潘素 民国名门闺秀潘素(1)

在大上海的青楼里,她凭借出色的容貌,不俗的谈吐,绝伦的琵琶琴声,很快声名鹊起。惊奇的是潘素往来的并不是达官显贵,潘素的客人居然是上海头的二等流氓,这些人天天到潘素那里酣畅淋漓吃花酒,摆黄腔。潘素照样应对自如地接待着,丝毫不影响她在接堂差和卖艺间的平衡感。流氓黑社会们大多喜欢纹身,潘毒便在手臂上纹上一朵香艳的花。

民国女画家潘素 民国名门闺秀潘素(2)

所以每逢大家说起潘素,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手臂刺花的盛颜仙姿的奇女子游刃草丛的场景,想着那俗世的欢腾和喧嚣的热闹,只剩下她只身其中却不沾染半分俗气的轻灵,虽然身世堪扰,却和红颜薄命恹恹无语扯不上半分干系。

直到二十岁那年,潘素遇到了她的命定之人张伯驹。

民国女画家潘素 民国名门闺秀潘素(3)

张伯驹是与少帅张学良,大总统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溥仪的族兄溥侗被称为民国四公子。张伯驹是直隶都督张静芳的儿子。从小就很聪明,九岁能诗,还是光绪三十年的进士。他长相俊美,风流倜傥,玉树临风。郞艳才绝。书画古玩唱戏无不精通,满腹的才情画意。世人都说他有宝玉的骨相,纳兰性德的脾气。于是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退出官场纵情山水书画戏曲。

就这样的一个家世好,才情好,长相好的绝世好男人,也有不平之处,在他16岁那年,父母做主娶了门当户对的富家千金,可是小姐一过门,他就傻了眼,父母给他娶回的妻子,大字不识,长相平平,还裹个小脚。张伯驹越看越不喜欢,索性离开家,找喜欢的事去了。

张伯驹执迷唱戏他遇到了唱京韵大鼓的一个姑娘,这姑娘长相一般,但戏唱的很出名,这一点深深的把喜爱唱戏的张伯驹吸引住了。这位姑娘人爽快,性格和他有些相似。在民国男人三妻四妾也是寻常,于是他把姑娘娶回家,成了他小妾,怎奈大老婆小老婆肚子几年都没动静。张伯驹父母急了,托媒婆给他儿子又娶一房小妾,这个穷人家的女孩长相漂亮,张伯驹一眼也是相中了,这女孩也算争气,不久就给他们张家生了个男孩。父母乐坏了,尤其对这个小妾格外的好,还让她打理家里的吃穿用度。张伯驹这回就更安心了,于是放开了做自己的事业。

37岁这年,张伯驹去到上海检查工作。工作之余,他和朋友来到上海有名的青楼玩乐。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至爱。

民国女画家潘素 民国名门闺秀潘素(4)

“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张伯驹见到美若天仙的潘素后感悟,见过无数男人的潘素不由得对眼前这个男人刮目相看,她觉得她是真正遇到了知音。从此他们喝酒吟诗,谈琴唱曲,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而此时潘素与国民党中将张卓是有婚约的,张卓知道他们的事后很生气,将潘素软禁起来。张卓低估张伯驹的决心,张伯驹买通了张的身边人,只身涉险,把潘素救出来后两人远走高飞。然而,到了北平,他们的婚事却遭到了家中长辈的阻挠。哪家有娶青楼女子当妻子的啊,最多抬做姨太太,张家可是有头有脸的豪门大族,真丢不起这样的脸。但张伯驹却抗争到底,他不愿委屈潘素,他将家中妻妾遣散,打扫门庭只希望能够迎娶她进门。

1935年,潘素嫁给张伯驹为妻,婚后两人举案齐眉,恩爱如初。

民国女画家潘素 民国名门闺秀潘素(5)

婚后,张伯驹看到潘素绘画上的天赋。给她请名师教她画画,入门之后,老师劝说她,古往今来,大凡女子多是善于画花鸟的,画山水的却很很少。是啊,女子从来都是足不出户,看不到大山名川,所以也领悟不了那种嶙峋巍峨、伟立高峻高山和潋滟蜿蜒的水。

民国女画家潘素 民国名门闺秀潘素(6)

名师的这番话倒是激起了潘素的不甘心,她对张伯驹说:“男子能作山水,女子焉何不可!正因为善画山水的女子少,我才更应该改行,专攻山水画。”张伯驹笑吟吟地看着妻子气鼓鼓地做决定,在一旁安抚打气:“那我们就学习山水画。” 潘素陪张伯驹到处收藏字画,张伯驹带潘素行走于大山名川之间。他们相亲相爱无怨无悔。潘素的画《漓江春情》得到周总理“此画颇有新气象”的评价。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民国女画家潘素 民国名门闺秀潘素(7)

张伯驹不仅是一名雅士,更是一名内心炽热的爱国人士。 他一生花费重金醉心于收藏, 潘素全力支持。他们不惜钱财和生命,为保护国家珍贵文物作出巨大贡献。1930年,为了不让我国珍贵无比、传世最古的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留失海外。夫妻不惜卖掉房产(李莲英的旧墅),又向朋友借了240黄金买回收藏。潘素为了支持丈夫买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细软,花得重金4万银元买下这幅传世墨宝。夫妇俩先后收藏了李白、杜牧、黄庭坚、唐伯虎的手迹和其他珍贵文物。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保护这些珍宝,免于日军掠夺,潘素将珍品藏于被褥和棉衣中。1956年起,他们将苦心珍藏的书画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以上无不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他俩爱国之举在文画界一度传为佳话。

民国女画家潘素 民国名门闺秀潘素(8)

张伯驹和潘素这对双向奔赴的感情,不可复制,像章回小说一样让人荡气回肠!婚姻是互相成就,互相尊重,你懂我的言外之意,我懂你的沉默不语,在潘素这段幸福美满的婚姻里,您体会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学到了什么?希望每一个家庭,每一对夫妻都能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字,记得分享给朋友,分享更是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