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夜[宋]陈与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春节诗词名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春节诗词名句(10首春节诗词赏析)

春节诗词名句

除 夜

[宋]陈与义

畴昔追欢事[1],如今病不能。

等闲生白发,耐久是青灯。

海内春还满,江南砚不冰。

题诗饯残岁[2],钟鼓报晨兴。

【注释】

[1]畴昔句:杜甫《九日登梓州城》:“追欢筋力异。”畴昔,往日。

[2]饯:送行。1

此诗作于绍兴元年(1131),诗人于靖康之难后,经历了五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当时的行在所会稽,任起居郎。颠沛流离、年齿增长,除夕守岁时,诗人已感精力不济,诸项娱乐无力参与,熬夜的耐力还不如那盏青灯。好在诗兴不减,可以磨墨挥毫,饯别残岁。“耐久”句承前对仗贴切、意蕴深沉,故被纪昀评曰:“沉着有味”;“海内”句宕开一笔,使诗意更为饱满,然纪昀认为:“此句有偏安之感,非壮语。”实则其问题在于为引出“砚不冰”,虚实反差过大,而有些不太衔接。

除夜雪

[宋]陆 游

只怪重衾不御寒,

起看急雪玉花乾[1]。

迟明欲谒虚皇殿[2],

厩马蒙毡立夜阑[3]。

【注释】

[1]玉花:雪花。乾:健,指雪下得紧。

[2]迟明:待天明。虚皇:道教神名。

[3]蒙毡:马背上覆盖毛毯以御寒。夜阑:夜将尽。1

淳熙十四年(1187),陆游知严州(治今浙江建德)军州事。这是他最后一次出任地方官。这年冬天特别冷,除夕之夜下了场急雪。夜间温度骤降。诗人半夜起来看雪,等着天明去虚皇殿拜谒,却见厩中的马披着厚毯,同他一样立等天明。全诗的精神大概就在这“厩马”上,它应该是诗人自己心境寄托的对象。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马的本性就是要奔跑的。作为国家官员(士大夫),63岁的诗人依然老当益壮,思如厩马一效其力。积雪寒夜,蒙毡而立,好像时刻在等待诏命,杀向战场。所谓“诗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马是军人的象征,是男儿的象征。跨马杀敌是陆游毕生的心愿,虽然身处浙江山城,但他的心思早已越过当时的国境线(淮河),驰向他魂牵梦萦之地——中原。

初 春

[宋]陆 游

元日人日来联翩[1],转头又见试灯天[2]。

且欣一雪压灾瘴[3],不怕连阴咽管弦[4]。

陌上渐多酤酒舍,岸边初理下湖船[5]。

紫姑拟卜元无事[6],只问今春几醉眠。

【注释】

[1]元日:正月初一。人日:正月初七。

[2]试灯:元宵灯会,提前一两天为试灯日。

[3]灾瘴:灾害和疾病。

[4]不怕句:李约《观祈雨》:“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此为反用其意。

[5]下湖:《嘉泰会稽志·节序》载,三月五日,俗传禹之生日,禹庙游人最盛。士民皆乘画舫,酒樽食具甚盛。以为下湖之行。

[6]紫姑:女神名。相传原为一户人家的婢妾,受主妇折磨,于正月十五含恨而死。自唐以来就有元宵节迎紫姑以问祸福的习俗。1

此为庆元五年(1199),陆游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从正月初一开始,乡间的过年气氛日益浓厚,让人渐入佳境。初一至初七密集的年事后,转眼就到元宵试灯,十五那天,还要迎请紫姑,占卜新年的丰歉吉凶。由于感受到春的气息,人们纷纷到户外活动,路边的酒舍也忙碌起来。之后三月初五庆祝大禹生日,乡民们也非常重视,春节刚过就开始做准备了。近十年“身杂老农间”的诗人,以熟稔的笔调勾画了这幅安逸适足的田园景象。既然处身民间,就要思农民之所思,大雪寒冬虽然有碍乐舞宴会,但大雪会冻死蝗虫卵,预示来年无蝗灾,所以值得高兴。陆游是一个处在“国士”和“乡绅”之间的人物:作为“国士”,他以天下为己任,要求北伐,矢志不渝;而作为“乡绅”,则力求同化于当地民俗。本诗反映出他的后一方面。

灯市行[1]

[宋]范成大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

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

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

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

酒垆博簺杂歌呼[2],夜夜长如正月半[3]。

灾伤不及什之三[4],岁寒民气如春酣。

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

【注释】

[1]灯市行:此与后《卖痴呆词》皆选自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灯市,组诗总序云:“其二《灯市行》,风俗尤竞上元,一月前已买灯,谓之灯市,价贵者数人聚博,胜则得之,喧盛不减灯市。”

[2]博簺:一种博戏。

[3]长:常。

[4]什之三:十分之三。1

范成大晚年隐居苏州石湖,组诗记录的是这一带腊月的田家风俗,读来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南宋的乡村,与农人共度岁末。农历十二月,这里已起动了灯市经济,花样翻新的彩灯斗奇街头,招徕买家。路边的酒肆和卖家还合作经营,让客人在饮酒之余参予博戏,胜者可赢取某些昂贵的灯品。辛苦一年的人们每晚在此尽情玩乐,闹声喧天,仿佛元宵已提前来到。农人忙于田事,脱身不得,但也分明受到灯市气氛的感染,耕锄间隔,忍不住朝城里眺望。自己虽不能常逛灯市,但听听有关的消息已觉很满足,再想想今年灾害少,来年收成可望,心里更觉惬意,似乎一切的顺遂都是灯市带来的好运。

卖痴呆词[1]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2]。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捓揄[3]。

栎翁块坐重帘下[4],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5]。

【注释】

[1]卖痴呆:组诗总序云:“其九《卖痴呆词》: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云:‘卖汝痴!卖汝呆!’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余,益可笑。”

[2]厌禳:谓以巫术祈祷鬼神避除灾祸。钝滞:愚钝。

[3]捓揄:嘲弄。

[4]栎翁:范成大自号。其《代儿童作立春贴门诗三首》:“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栎翁。”块坐:独坐。

[5]奉:敬词。赊:赊欠。1

此诗记录了一种特殊有趣的民俗。除夕之夜,大街上此起彼伏的都是小儿的叫卖声,卖的是两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痴和呆。这两样东西谁都不愿多沾,一般无人理会。小儿喊累了,嬉笑一阵,权当好玩。偏偏诗人凑趣要买,小儿鬼怪机灵,接口说:您老人家要买,非但不用付钱,还可以奉送成百上千年的痴呆。痴呆彻底送出,自然精明能干,事事顺遂,这是小儿的心愿。诗人有志难酬,独自生闷,不如多添痴呆,无所挂怀。

水调歌头

元日客宁都[1]

[宋]赵长卿

离愁晩如织,托酒与消磨。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忍对碧天好夜,皓月流光无际,光影转庭柯[2]。有恨空垂泪,无语但悲歌。

因凝想,从别后,促双蛾[3]。春来底事,孤负紫袖与红靴。速整雕鞍归去,着意浅斟低唱,细看小婆娑[4]。万蕊千花里,一任玉颜酡[5]。

【注释】

[1]宁都:今江西宁都。

[2]庭柯:堂前之树。

[3]双蛾:女子双眉。

[4]小婆娑:盘旋跳舞的样子。

[5]酡:饮酒后脸色泛红的样子。1

元日漂泊他乡,比其他节日在外更感凄凉。一年之始,除旧迎新是一种象征,应该放下诸般事务,在家祭祖、洒扫、与亲友互致祝福,一直热闹到元宵。但总有各种原因,会让人滞留异地。孤身寂寥倒也罢了,更不堪的是心有牵挂。词人便恰恰是这样不幸的人,他被元日的离愁和相思彻底击倒了。离愁像丝一样越织越密,酒越喝越清醒,歌哭终夜。遥想家中,妻子也一定郁郁寡欢,无心外出踏春,空辜负了新衣靴。只想着归去,细看玉人轻舞。回去的理由和期盼,都显得如此普通,这种伤感只有深情的人才能体会。

青玉案

元 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1],玉壶光转[2],一夜鱼龙舞[3]。

蛾儿雪柳黄金缕[4]。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

【注释】

[1]凤箫:即排箫。

[2]玉壶:喻指明月。

[3]鱼龙:指做成鱼、龙形状的灯。

[4]蛾儿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皆为女子头饰。此代指赏灯的女子。

[5]阑珊:暗淡,零落。1

宋代元宵节灯市极盛,火树银花,通宵达旦。所出之灯也花样繁多,既有“鱼龙”之形,又有“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睹若飞星”(吴自牧《梦粱录·元宵》),则即“更吹落、星如雨”一句所本。词从开篇两句总写元宵灯市,直至下片“笑语盈盈暗香去”,以车马、道路、乐声、灯舞、女子极写元夕灯市之繁华热闹,但是这一切只是为最后三句作一铺垫。“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字面意思已是妙不可言,无怪乎王国维借以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之最高境界;如再细究其笔触深处的意境,则更如醇酒余香,绵绵不绝,回味无穷。或云那花灯阑珊处独自清醒之佳人实为作者自喻,“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也(《艺蘅馆词选》引梁启超语)。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1]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2]?整整韶华[3],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4]。为花常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5]。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6]。

【注释】

[1]元日:正月初一。

[2]椒盘:盛有花椒的盘子。古时习俗,正月初一饮用花椒酒,在盘子里装上花椒,饮酒时就取花椒放在酒中。彩胜:一种饰物,古时习俗,在立春之日,用五色纸或者绢剪成旌旗、燕蝶等多种形状,戴在发髻上,庆祝春日来临。

[3]韶华:美好的时光、年华。

[4]记省:回忆。

[5]飘零:凋谢,凋零。

[6]凭准:准信,可以确信的依据。1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元旦恰逢立春。人们欢饮椒酒,争戴彩胜,欢洽喜悦之情越发浓郁。元日是一年之始,立春是四季之初,两日交正,故谓“整整”。春逢佳节共欢,人与春风同乐。往日的时光不堪回首,连春花也要忌恨春天的早早到来,更何况惜花之人。他怎能不怨对新春:它来晚了,百花也迟现;来早了,又是百花早凋。两种惆怅,总难取舍。今年立春已来,百花相约之期计日可待。只是久知世事无常的诗人,不得不担心那霜风冷雨无知无觉,又要催谢了那刚刚勃发生机的娇花。

花事盛衰,随时光更替,不得自主,又受制于外界风雨,更是飘摇不定。而人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已接近知天命之年的辛弃疾,自21岁加入义军,期望能收复国土,抵御外侮。然而时光忽忽,数度宦海沉浮,受帝王朝廷内外权力斗争的掣肘,多年被迫闲居,身不由己,夙愿难偿,这也是他发出“只愁风雨无凭准”的感叹的来由了。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宋]姜 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1]。笼纱未出马先嘶[2]。白头居士无呵殿[3],只有乘肩小女随[4]。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5],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释】

[1]巷陌:街巷。纵赏:尽情欣赏。

[2]笼纱:即纱笼,用绢纱作外罩的灯笼。

[3]居士:文人雅士的自称。呵殿:古代官员出行时,有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此代指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

[4]乘肩小女:坐在肩上的小女儿。

[5]沙河塘:在钱塘南五里,是南宋杭州的繁华地区。1

此日灯会佳期,车马喧嚣。大户人家打灯笼开道的仆人还未出来,已经传来了急于出行的马嘶声。富贵人家自然宝马雕车,前呼后拥来作乐,而贫寒的诗人只有最堪怜爱的小女儿坐在肩头,陪伴他赏灯。“白头”一句自画像,微微辛酸中寓闲适自得之情。

满市鲜花,月华如水,诗人在繁华中恍惚见到昔年美丽的恋人,而月色依旧人不再,年少轻狂时的情事,陡然触动起伤感之情。这一日赏灯毕,人烟散处,塘河水寒,繁盛之后,趋于寂静,异常凄清。诗人携幼女归家,胸中有遥忆当年情事的缠绵凄婉,有念及南宋国力式微、强盛不再的悲切怆凉。百种感触,汇集一处,吐为“缓缓归”一喟。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1]

[宋]姜 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2],

吴宫烟冷水迢迢[3]。

梅花竹里无人见,

一夜吹香过石桥。

【注释】

[1]石湖:湖名,在江苏苏州西南,吴县与吴江县之间。苕溪:水名,在浙江吴兴境内,吴兴治所在今日湖州。时姜夔居住在此地。

[2]销:溶化,消融。

[3]吴宫:指苏州灵岩山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迢迢:遥远的样子。1

姜夔可说是古代不得志文人的代表,他满腹才情,书法精湛,诗负盛名,词更是独步一时,开创了格律词派。但只因终生不及第,生活贫寒无依,只能依附范成大做清客,寄人篱下。淳熙二年(1175)除夕,他从范成大石湖的别墅乘船返乡,途中写下了《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组诗十首。

夜色苍茫,寒气袭人,残雪颓草,水雾中隐隐透出远处灵岩山上旧日吴宫的淡淡楼影,陪伴诗人度过这个落寞孤寂的除夕夜的,是疏影暗香的梅花。虽然它掩映在竹林后,不能见到,然而夜风直送缕缕清香,也慰藉了诗人的心灵。四句中浓缩了细草、沙地、残雪、吴宫、石桥、水雾、竹林等诸多意象,更以气味勾带出不见其形的梅花,构成一个幽冷飘渺、烟水迷蒙、暗香徜徉的月夜,虽然无一字干涉到诗人,但“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的心境恍然可见。此诗清妙秀远,难怪杨万里爱赏这组诗,认为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

岁朝图(清蒋廷锡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