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舞台上《打金枝》中贤惠明理的沈后,也是《义仆忠魂》里聪明伶俐的千金女,在她精彩的戏剧演绎中,这些角色栩栩如生。
她就是山西省晋剧院国家二级演员——郭梅芸。一路走来,她秉承恩师的教导:“演好戏,首先要做好人。
因为热爱,也为了传承,从剧场到“快手”直播间,郭梅芸一直坚持做着一件事。她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传统戏曲都是连接民族魂的纽带,遇见“快手”,戏曲有了另一种传承方式。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6月的太原,天气炎热。龙城街头人声鼎沸。这种热闹让整个城市显得那么有生机。
郭梅芸工作、生活在这里。当大家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时,她仍一如既往地在舞台上水袖飘飘、晋腔声声,坚守曾经的诺言,要把戏曲当作终生的事业。
说起从艺道路,郭梅芸说只有一个词,那就是“喜欢”。她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受家庭熏陶,幼时便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郭梅芸说,她受弹奏传统乐器的父亲影响,喜欢听戏,从小就跟着家里的录音机模仿各种唱腔。每次父亲外出表演,她也经常跟着。可能是对音乐的敏感,不论父亲弹什么曲子,她都能唱下来。尽管那时的她还不懂戏,却得到了街坊邻居的不少称赞。
1996年,郭梅芸考上了艺校,孤身一人来到太原。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艰苦的训练、陌生的环境并没有阻断她追求艺术的梦想。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下,她顺利地通过层层考试,嗓音状态变佳,业务日益精进,平时还跟随老师外出表演,为自己赚取生活费。2000年毕业后,郭梅芸进入山西省晋剧院,师从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粟桂莲,一唱就是二十多年。
对郭梅芸来说,日常除了在剧院演出,就是下乡演出。不过,近几年来,演出频次明显少了。她表示,自己一定会坚守梦想,认真唱下去。
“快手”直播间“好戏连台”
在新媒体时代,戏曲会不会淡出大众的视野?作为一名一线晋剧演员,郭梅芸是最能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戏曲境遇的人。有一点是无疑的,就是舞台下的年轻听众越来越少了。
2017年年底,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郭梅芸在自己传统领地之外,发现了另一个舞台——很多同行都在“快手”上直播。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快手”什么,在同事的指点下,她也开始玩起了“快手”。
从剧场“转战”手机屏幕,郭梅芸表示,直播间和戏曲舞台有很大的不同。直播间以唱为主,舞台上还需要走步表演;直播间更灵活,除了唱晋剧,她有时还会唱其他戏种,反串其他角色。郭梅芸的爱人是原平市晋剧团的一名北路梆子演员,有时候,他们会在直播间一起表演。直播间里的表演,要兼具娱乐性和专业性。太专业观众听不下去,太娱乐票友们也会不高兴。此外,直播间唱的一般是选段,更有点折子戏的意味。
不过,郭梅芸说:“在直播间唱戏就跟上台一样,丝毫不轻松。上了台就要提着一股劲,我每次直播都是站着表演。”与唱歌不一样,唱戏必须靠真嗓子,没有任何捷径。
而且,相对在剧院演出,郭梅芸需要一个人在直播间里八面玲珑地应对观众,还要盯着字幕,跟观众互动。观众有时候会点戏,有时候会点评,当然他们还会因为喜欢,为她点赞刷礼物。
现在,在“快手”上直播唱戏,已经成了郭梅芸的固定日程。她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在“快手”上唱三四个小时,经常从晚上七八点钟唱到十一二点,可谓“好戏连台”。截至目前,郭梅芸已经在“快手”上唱了2000个小时左右,她的“快手”号(ID:A196196196)已经有了近二十万粉丝,直播间里几百人同时在线是常事。观众来自不同的地方,各个年龄层次都有。也有固定的票友,每天等着郭梅芸的表演。让她感到意外的是,有时她的直播间里甚至还会出现外国观众。
通过“快手”展现真实的自己
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能够复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像郭梅芸一样的不懈追求者。他们通过“快手”这个平台,走上了另一个舞台。
对于玩“快手”的出发点,郭梅芸表示,希望将生活中的自己展示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台上唱武则天或穆桂英的那个青衣演员叫郭梅芸。戏曲演员在台上表演必须戴上头面,化上角色妆容。如果不是特别有名的角儿,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演唱的是谁。
在“快手”直播间,郭梅芸虽然和她的粉丝们之间隔着屏幕,但她却能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存在。大多时候她会化上淡妆,配上简单的道具,向大家展示了生活中的自己。偶尔她也会在粉丝们的建议下,化一次角色妆。
戏曲演员最大的价值体现在舞台上。手机屏幕作为新的载体,代替了剧场,使得很多戏曲演员找到了另一个舞台。粉丝们观赏戏曲有了新的体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快手”这一平台上进行自由选择。
如今,郭梅芸每天晚上8时左右都会在朋友圈发一条信息:“我正在‘快手’直播中,快来围观!”
这条消息是为了提醒朋友们当天的直播开始了。她的微信好友中很多人都是“快手”上听她唱戏的粉丝,为此她还建了两个戏曲讨论群。
通过“快手”直播,郭梅芸还收到了意外之喜。最早的时候她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而现在,通过“快手”直播她获得了远超工资的收入。粉丝们的打赏,以一种实实在在的方式,给了戏曲演员们大大的动力。
· end ·
记者|武巧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