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话,也就是黑话。走江湖的人,行话尤其丰富,写出来每一个字都认识,可是偏偏听不懂。

有一些当年的江湖黑话甚至流传到今天,比如把警察称为“条子”,艺人去各地演出被称为“走穴”等等。

可是有一点你可能没想到,就是说相声的也有一套外人听不懂的行话,被称为“春典”。这就奇怪了,小偷强盗说黑话,目的是为了掩人耳目,防止暴露。说相声的,为什么也要说黑话,怎么也要掩人耳目呢?

其实,恰恰是因为说相声要当众表演,春典才格外有用。当着众多观众的面,有一些话不方便说,只能用别人不懂的春典说。比如,后面的演员迟到了,相声班子里管事儿的人就会冲台上的演员喊“嗨着点儿使啊”或者“马后”,意思是让他多表演一会儿,拖会儿时间。如果要提前结束呢,就喊“撅着点儿”或“马前”。

江湖行话顺口溜(江湖行话的作用)(1)

不过,除了这种当众掩人耳目的作用以外,春典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说个故事,相声大师马三立的故事。

话说马三立年轻时,在天津南市说相声。南市当时有个臭名昭著的大流氓,名叫袁文会(解放后被政府枪毙了)。他要求所有南市卖艺的都加入青帮,拜他为师,按月给他交钱。马三立不愿意加入青帮,更不愿意给他交钱,但这样一来,在天津就待不下去了。马三立决定,去山东济南“跑码头”。

一路卖艺到济南以后,已经身无分文,马三立赶紧打听哪儿是能卖艺挣钱的热闹地方。当时济南有个南岗子市场,是类似北京天桥的地方。马三立到了南岗子市场一看,还真热闹,是个卖艺的好地方,可是市场各处都被占满了,马三立这个外来户根本没有地方说相声啊。

找来找去,找到一个变戏法的,围着看的人还挺多。过去,说相声和变戏法的经常在一起演出,也算是同行。马三立站着看了一会儿,等到变戏法的演完并且收完钱以后,上前说:“辛苦辛苦!我是从天津来的,是圌(chui,第二声)春的,这几天念啃。您能否赏个穴?”

江湖行话顺口溜(江湖行话的作用)(2)

你看,这都是春典,行话。什么意思呢?

解释一下:“圌春”是“说相声”,“念”是“没有”,“啃”是“吃饭”,“穴”是“演出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从天津来,是说相声的,这几天没钱赚吃不上饭了。您能不能让我在您这儿借个地方,演出挣点儿钱?

变戏法的人一听是同行,立刻满口应允,把场子让出来,并且帮着向观众吆喝,招揽生意。马三立说了几段相声,观众反响不错,总算把这天的饭钱挣出来了。

这时天也黑了,马三立就把收入的三成交给变戏法的,算是场租钱。变戏法的热情邀请他明天再来,还介绍了很多当地市场的情况,比如这个场子上午挣不到钱,挣钱就靠下午半天等等。

这以后,马三立连着十多天就在这个场子和变戏法的一起演出,算是在济南立住了脚。

显然,在艺人中间存在一个跨地区的互帮互助的网络。某艺人来到陌生地方,仅凭同行的身份就可以得到当地艺人的帮助:包括找到卖艺的场所、分享市场信息、临时救济、现金资助、生活上的照料等等。同行遇到难处了嘛,尽量要帮一把。

问题在于,怎么知道你是同行呢?过去的艺人,又没有工作证、介绍信,也不可能打电话电报核实身份,靠的就是春典。

江湖行话顺口溜(江湖行话的作用)(3)

只有正式拜师长期学艺的艺人,才能从师父那里学会春典。会说春典,就是艺人身份的证明。如果把全国艺人的这个互帮互助网看作社会保障,春典就是社保缴费证明,凭此证明才能享受社保待遇。

因此,把春典传授给圈外人,是非常犯忌讳的行为。春典只能传授给有明确师承关系的艺人,这一点非常严格。

艺人之间互帮互助的责任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往往比明文规定还要严格。如果某人对其他艺人吝啬,不肯帮忙,消息很快就会在圈内传开。这人名声就臭了,以后就不好混了,不但师父师兄等人会出面责罚,更重要的是,他再遇到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忙——相当于社保被取消了。

你看,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是政府发明的,也不是必须依靠政府才能运转的。在现代官办社保制度出现以前,社会各界其实已经演化发展出种种相当于社保的互助体系。

事实上,考察历史上的民间社会,类似相声艺人的这种互帮互助网络并不罕见,只不过形式各种各样。比如分布在各地的寺庙,另一个作用其实是佛教界的“连锁酒店”:接待外地来此的游方和尚、居士等人。

江湖行话顺口溜(江湖行话的作用)(4)

你要是经常参观佛寺,你会发现中国寺庙的第一座大殿里面,往往是弥勒佛像。转过弥勒佛像身后,都有一个韦陀菩萨像,手里拿着一件兵器,叫韦陀杵。各位下次去寺庙的时候,可以留心看一下韦陀菩萨像手中的杵的情况,共分三种。

据说,这韦陀杵扛在肩上的,表明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韦陀杵平端在手中的,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杵向下杵在地上,意思就是本寺太小,不提供食宿接待服务。

你看,不但是“连锁酒店”,还有统一的星级划分标准和识别标志。和相声艺人不同的是,和尚外观特殊,容易识别。要知道,任何社保体系都必须先设法解决身份识别问题。

其他诸如同乡会馆、商会、宗族祠堂等等,也都有为内部人提供保障,应对紧急情况的作用,当然,也各有各的身份识别办法。

江湖行话顺口溜(江湖行话的作用)(5)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传统社会,没有商业保险,没有官办社保,不过大家还是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互帮互助。

我们再来看现代社会,保障水平当然要高得多,人类的整体安全感也提升了很多。但是,现代社会的保障其实也有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养懒汉,这个我们以前多次说过,就不展开了。

现代社会保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让人孤立而不是融合。

从我们今天说的相声界的春典现象来看,在传统社会中,你要想获得保障,首要条件是,你必须有一个办法亮明身份。背后的潜台词是,你必须深度地融入一个社群,获得一个身份,尊重一种规范。社会保障,不仅是一种道德需求,它还是社会自身发展的保证。

但是在现代社会保障中呢?只要一个人符合某个标准,比如收入低于多少,他就可以不必理解当地文化、不必尊重当地习俗、不必融入当地社会、不必遵守当地规范,也可以在那里活下去,而且活得很舒坦,活得理直气壮。

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合分离了。这样的现代社会保障,其实是值得我们这代人反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