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祖先和后人(原来在山西潞城)(1)

小时候,我知道孔子这个名字是从一场批林批孔政治运动中开始的。后来的后来,当我更深入了解孔子时,注意到“他的先祖是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这个信息。《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子仲尼,姓孔氏。”再经过一番追根朔源,原来孔子的远祖就在潞城。

孔子的祖先和后人(原来在山西潞城)(2)

周灭商后,微子称臣于周,周以微子统率殷族封于宋(国都在今河南商丘),因此微子成为春秋时宋国的始祖。微子封于宋国,称宋公,宋人以国为姓,因此微子就是宋氏的始祖,后来又被称为宋微子。

为了把孔子的祖上族谱理的更清楚,在这里有必要啰嗦几句。微子死后,其弟衍(微仲)即位;衍(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继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继立;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继立;宋湣公去世后,弟炀公熙继立,太子弗父何却没有即位。弗父何的弟弟公子鲋祀替哥哥打抱不平,杀了叔叔炀公熙,但不知什么原因弗父何拒绝即位,于是公子鲋祀便当上了宋国国君,是为宋厉公,弗父何成为正卿。就这样弗父何的子子孙孙一直世袭宋国正卿,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胜继立;世子胜生正考夫,正考夫先后担任宋戴公、宋武公和宋宣公三朝正卿。正考夫死后,子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继任正卿,辅助宋穆公。当年宋穆公的哥哥宋宣公本来有世子与夷,可宣公临死时却按照殷人的习惯把君位传给了穆公。实际上,这种“兄终弟及”的继承法并非殷商的习惯,夏、商、周三代都有这种习惯,原因皆是因为世子太小。为了不忘哥哥的恩情,宋穆公临死前,立已经长大的兄子与夷即位,并遗命孔父嘉辅助与夷(史称宋殇公),同时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派往郑国。

宋殇公是个喜欢打仗的人,他不知从哪里听说公子冯要回国夺君位,因此屡次对郑、卫等国用兵。宋殇公在位十年,竟然打了十一次战,但多以失败告终,弄得宋国百姓叫苦连天。宋戴公的孙子华督时任宋国太宰,他和公子冯是好朋友,一向反对宋殇公对外用兵。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中了孔父嘉的漂亮妻子,便心生歹念一直想除掉孔父嘉。现在正好机会来了,华督传言说宋国之所以连年打仗,这个主意都是正卿孔父嘉出的,愤怒的百姓信以为真,就纷纷聚集在华督门前,要求他主持公道。华督假意推辞了一番,然后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领着民众和军队一起冲进了正卿府,杀死了孔父嘉,借机枪走了垂涎已久的孔父嘉之妻。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妻子貌美而送命的,孔父嘉是第一人。

孔子的祖先和后人(原来在山西潞城)(3)

宋殇公知道此事后非常愤怒,要治华督擅杀重臣、夺人之妻的重罪,华督心里害怕,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殇公也杀了。华督杀了宋殇公和孔父嘉后,把公子冯从郑国迎回宋国即位,是为宋庄公。孔父嘉被杀后,其子木金父尚幼,被家人抱着逃到了鲁国,从此木金父及其后人成为鲁国人。

木金父到了鲁国安家立业后,生子祈父睾夷。为了纪念生父孔父嘉,木金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祈父睾夷的儿子是孔防叔,孙子是伯夏,重孙子是叔梁纥,也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年轻时是鲁国著名的武士,身体强壮,力大无比。前563年,晋国荀莹率十一国联军进攻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中区),逼阳诈降,联军入城后即降下城门准备袭击之,千钧一发之际叔梁纥快步上前用两手托住城门,使联军安然退出逼阳。孟献子称赞他:“有力如虎”。叔梁纥因为战功被封为贵族中最低的一等--武士,做了小县城陬邑的县令。

叔梁纥有一妻一妾,妻子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但孟皮有脚病是个瘸子,不能担当起养活全家的重担。叔梁纥就到平日里来往密切的颜氏家中求亲,颜氏有三女,大女儿和二女儿皆不愿意,只有三女儿颜征在同意嫁给他。时颜征在正当十八豆蔻年华,而叔梁纥已经是七十二的老人了,因年龄悬殊太大,成婚于《周礼》不合,于是颜征在只好跟随叔梁纥在远离人群的尼山同居并且怀孕。由于叔梁纥没有给于颜征在正式名分,所以他们的结合就是《史记》中所说的“野合”。怀胎十月,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颜政在生下孔子。孔子生下时头上圩顶(即头前有突起),故名“丘”;而又因怀孕于尼山,在家男子中排行老二,故字为仲尼。

孔子的祖先和后人(原来在山西潞城)(4)

孔子三岁那年,叔梁纥去世,施氏就将颜征在母子连同孟皮一起赶出了家门。颜征在带着孔子和他的哥哥孟皮辗转到了鲁国郭都曲阜,过起了清贫的生活。孔子长大后,也不得不为生活所迫做许多粗活。孔子后来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勤奋好学,16岁时就是一个熟知礼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