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沈婷 记者 何丽娜 许紫莹

“收到,好的,没问题,我现在马上出发。”

3月18日晚上21点,正在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局“流调溯源专班”岗驻点值班的郭长满接到支援海宁的命令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紧急赶赴单位及家中整理好工作物资及生活用品后,他便直奔杭州市疾控中心集合。

19日凌晨0点左右,郭长满与来自杭州各个区县疾控支援的同事们抵达海宁市,稍作休息后便马上投入疫情监测、流调、密接与次密接排查工作,8小时内连续完成排查密接及次密接几十人次。

支援上海抗疫事迹(一个支援海宁一个支援衢州)(1)

郭长满是个90后小伙,去年刚进入单位便加入了传染病防治科。疫情期间,传防科的工作压力不言自明,一次次疫情现场处置,一次次密接、次密接的判定排查,一份份精准的流调报告撰写堆砌成他的无数个通宵达旦。

各项任务来临时,郭长满总是抢着说:“我年轻,我上,你们快去休息一会儿。”一旦投入工作,他总是不慌不乱,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沉着冷静,善于思考、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的他总能很快完成手头的工作任务。虽然是一名“新兵”,但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历练出了扎实的业务水平,通过现场经验的积累,郭长满俨然成为了一名“小老师”,经常会向新加入的应急小分队成员们传授自己的工作小技巧。

“有一次我给几个同宿舍的人流调时,发现他们口述的轨迹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正不知所措时,满哥耐心地告诉我遇到这种‘五同’(同吃、同住、同工作、同交通、同场所)人员案例,可以彼此求证,即流调某一个人的时候同时向他求证另一个人是否也一起去过某个场所,通过‘互相求证’来准确地掌握所有信息,避免遗漏。”一位流调小分队成员透露。

支援上海抗疫事迹(一个支援海宁一个支援衢州)(2)

日常生活中,郭长满也与同事相处融洽。“他很照顾我们,除了耐心传授工作经验,晚上一起加班时还会请我们喝奶茶。”几个年轻的同事笑着说。

郭长满跟妻子新婚不到半年,由于疫情,迟迟没有在杭举办典礼仪式。“我爱人也是医务工作者,她能理解,我们领完结婚证就简单吃了一顿烛光晚餐,毕竟特殊时期,婚礼简办并不影响浪漫。”他说。

郭长满的妻子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此时正在衢州市支援抗疫工作。每天早晨6点出发,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变身暖心“大白”,穿梭在不同的社区之间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在任务点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直到凌晨才能回宾馆休息。

郭长满表示:“由于彼此都很忙,这几天基本没有时间通电话,都是抽空给对方发个微信,然后马上各干各的,很多时候微信都是隔几个小时才回复一下。对话很简单,就是问下吃饭了吗,今天采了多少个样本,早点休息这种。”

支援上海抗疫事迹(一个支援海宁一个支援衢州)(3)

夫妻两人一个驰援海宁,一个驰援衢州。他是疾控工作者,身处流调一线,在前沿阵地当好“侦察兵”;她是医生,负责核酸采样,在前沿阵地当好“排雷兵”。

有一种爱叫“并肩作战”,有一种信念叫“为爱守护”,他们彼此牵挂又相互鼓励,既是夫妻亦是战友,坚守在抗疫一线,共同负担起守护群众健康的职责和使命。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