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到当时王位传承中所谓的“禅让制”,虽然表面和平,但是还是一场场不流血的战争,若说相对和平的皇位传承制度那就只有世袭制,但是这个世袭制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一、兄弟相承

其实所谓的兄弟相承最早出现在夏朝时期,就是最后一位禅让者大禹的后系子孙们。当时的夏朝比较注重亲源,所以这样传承。

但是在王位传承的时候也挺不容易的,因为当时的一夫多妻的制度已经成立了,而且普遍一位王有多位嫡妻,当然嫡子也有很多,因此,当王位传承到第一个兄弟的时候,小兄弟可能年纪比较轻,但是因为是兄死弟承,所以,要轮到小兄弟的时候那就太遥远了,自然心有不甘,想要提早获得权位。

因此,当时夏朝的传承是相对较乱的,内部战争频发。

王朝更迭的规律(王朝的更迭世袭制)(1)

但是在唐朝时期,由于先皇帝无子,因此只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虽然皇位得以传承,但是先皇帝的妻子也就是现在皇帝的嫂子们就显得十分尴尬,基本上都是年轻寡居,而皇帝也相对年轻,这也为后世流传出许许多多的皇家绯闻。

二、父子相承

商朝时期,王位的传承制度就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父子相承,但是只能传给嫡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但是如果没有嫡子,那么就由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在商朝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度已经成为上至王室下至平民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了。

王朝更迭的规律(王朝的更迭世袭制)(2)

因此,哪怕司马衷是傻子,司马炎都要立他为太子,就是因为是嫡长子,有没有其他儿子,有,但是因为制度的存在,所以只能是他,当然,除非司马衷出现意外死亡。但是就是因为司马衷为帝,最终导致了晋朝的“八王之乱”的存在。当然,大多数的父子传承是相对较好的,也算得上是和平的,当然这里只是说传承的过程,并不表示在其他情况下的争斗。

当然除了嫡子和长子继承外,在清朝也出现了“立贤”之说,因此,清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是非嫡非长,所以在清朝身为满洲人入关竟能统治中华长达两百年的时间,也算的上是奇迹了。

三、叔侄相承

王朝更迭的规律(王朝的更迭世袭制)(3)

叔侄相承就十分好理解了,其实就是皇帝没有孩子,还不想立弟弟,那只能把弟弟的孩子养在自己这里,成为自己的孩子,然后再让他继承皇位。

这种叔侄相承的皇位继承最有名的就能数得上是宋朝了,尤其是最近热播的《清平乐》中的皇帝赵祯就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全部夭折了,所以才将自己的侄儿抱进宫中,继承皇位。

而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这样继承的皇位,反而大潮流的父子相继在宋朝实现的概率相当小,这就不得不吐槽一下当时宋朝的医疗水平了。

但是除了叔侄相承外,还有侄叔相承,当然,这样的继承方式看起来也是十分不合理的,但是他还是依然存在。

比如人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怡,就是直接从自己侄子的手中继承了皇位,但是这是当时唐朝中期宦官弄权的结果。

当然还有最著名的就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将建文帝拉下皇位,自己成为皇帝,虽然有永乐盛世的存在,但是还是难以避免杀侄的骂名。

四、异姓相承

王朝更迭的规律(王朝的更迭世袭制)(4)

异姓相承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存在还是相对较少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周太祖郭威将自己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外甥柴荣,这也是因为郭威的孩子全部被杀,而且柴荣也是自小在自己身边长大,因此也就放心的把皇位传给了柴荣。

王朝更迭的规律(王朝的更迭世袭制)(5)

虽然柴荣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但是他实在是过于短命了,最后国家也被别人拿走了。

总结

虽然世袭制的存在使得政权得到平稳的过渡,但是“家天下”的理念也使得国家民众的思想越来越固化,所以也导致封建王朝的存在时间无限拉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