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岁时记》曾道:“相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而兼之,听之历历也。”相声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以讽刺笑料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色。

而著名相声演员于谦却认为相声最大的障碍就是,它本身就是街头文化难登上大雅之堂的。然,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何作为现代相声大师会有此番言论呢?

作为起源已久的民间口技艺术,展望当今相声行业,德云社,可以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相声行业的代表。而郭德纲和于谦这对经典搭档也让世人们看到了相声的新气象,但这种极具传承性的民间艺术为何又被于谦认为是街头文化呢?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1)

(一)相声创新变味

“时衣古画当令的笑”相声曲艺最重要的就是要达到让观众开怀大笑的效果。这也就是说,相声要恰到好处的抓住观众的笑点,正是如此,有人会认为相声的演绎形式本身就是街头文化,它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

创新过于急功近利。纵观当下相声界的发展,德云社算得上是相声传承的一把好手。

最初我们可以看到以郭德纲和于谦为代表的传统相声还是属于中规中矩的路线,而后的改良增添了一些时代的幽默感和新段子,但是相声的过度创新反而变了味,也难怪于谦称其无法登上大雅之堂。

何出此言呢?作为德云社元老级别的于谦,他深知当下相声界最大的障碍存在传统文化的丢失,街头文化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并不是无依可据的。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2)

其一,市井用语过多。要知道为了达到逗哏的效果,往往相声演员会追求效果,而学习流氓地痞的口气和言语,要知道这种演绎方式在相声效果中所占比重较大,新生代演员有些还未成年,过早的训练这种口气难免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其二,以搭档亲人作为包袱梗,熟悉相声的观众知道,在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中经常会以占对方便宜的包袱进行相声段子,这种小家子的风范实在是难显大家风范;

其三,“性”话题擦边球,德云社将有些关于性方面的社会共性问题加入到相声的演绎中,暂且先不谈此话题适不适合,不得不承认现存的问题还是与传统相声背道而驰,创新似乎过了火。

不仅如此,相声本身就来自于民间,在人们的思维定势早就把相声归类到“俗文化”中,从一开始,它的出现就被一些人冠上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名称了。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3)

依我之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下相声界经过新人的一番创新似乎更像是段子的集合,过度的包装让传统文化变了味,人们很难品味到传统相声那番滋味。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商业相声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赚钱而加入许多低俗的语句,这也难怪会被人认为相声终究是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于谦直言道,当今很多年轻相声演员为了走捷径,快速博得观众一笑,什么流行他就加什么,基本功没做好,三脚猫的功夫倒是技艺娴熟。久而久之,街头文化相声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倒像是旧时混口饭吃的行当,也难怪于谦会直言那番言论。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4)

(二)何谓街头文化? 何谓大雅之堂?

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声发展亦是如此,相声早年间诞生于街头巷尾,群众基础十分夯实。可以说相声的发展和起源就是服务于底层群众。正是因为这种亲民性和随意性,所以相声可以说是一种街头文化,博人一笑即可。

而后,相声也开始登上大雅之堂,毕竟大雅之堂是一种完美的境界,是艺术发展最高的境界。

但事与愿违的是,相声在上个世纪末就开始面临“灭临”,相声变成了一种歌颂的相声,毫无疑问失去搞笑和基础群众土壤,随着时光流逝,久而久之相声也变成了一种过场形势,这也导致了相声后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的原因。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5)

单从起源和发展的趋势来看,相声还算不上是一个雅俗共赏的一门艺术,说相声的职位也不及其他职位那样看起来光鲜亮丽,从片面上来看,相声的确最大的障碍就是它本身就是街头文化,于情于理登不了大雅之堂。

拙之己见,暂且先不谈相声是否因为这种街头文化而登不上大雅之堂,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太过于在意相声的出处,而忽视了怎样让它更好的发展,要知道缺少正确引路人,估计相声也许连街头文化中的“文化”二字也算不上吧。

所以,抛开相声的起源之说,对“相声最大的障碍是因为它的街头文化而无法登上大雅之堂”这番见解,作者只能说见仁见智。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6)

(三)辩证性见解

但,劳烦各位客官仔细品。您得知相声这一行当是从何处呢?

大多人认识相声的渠道是从春节晚会,于谦所说“相声是街头文化难登大雅之堂”此见解值得商榷一二。相声并不是因为它的出处而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相声来自于民间的街头文化,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将它归类到“俗文化”中去,但严格来说,这只不过是将文艺雅俗作为阶级等级的产物罢了,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乃至当下狭隘的思维定势。

客观上看,这些“街头文化”毫无疑问也有着其“雅”的标准。相声也是一门能雅的艺术,何出此言呢?

要说谁能将相声这个街头文化登上大雅之堂呢?此人就有,他就是相声艺术史上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他为了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果断抛弃了以往低俗难入大堂的非艺术成分。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7)

侯宝林先生在相声创作上重视相声理论研究,潜心研究相声说演的语言,通过“化腐朽为神奇”的方式将相声带到剧场乃至更高的舞台,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雅的艺术之所以能够登上大雅之堂,并不是因为这门艺术本身的独特,相声的衍生没有特点吗?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雅”字,艺术之所以高雅那远远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乃至传承人形成一套严格的趣味评判标准和风格体系。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8)

简言之,相声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它原生就是街头文化,而是在于主题的开掘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是否得到了正确的指引。

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相声界后继有人着实是一大幸事,但以“功利性”而急于迎合当下笑点而将相声变成四不像,这还不如不创新来得自在。

当然,我们大多数是门外汉,雾里看花罢了。世人总说某些传统艺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这一观点不敢轻易苟同。

毕竟,任何民间艺术都能够雅俗共赏,最重要是是否有真正的传承人将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给民间艺术简而易之换个包装。培养一个高超艺术水准的相声从业者,或许才能将街头文化相声带到大雅之堂吧。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怎么样(相声最大的障碍是这个)(9)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民间艺术要想登上大雅之堂,就必须要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下功夫。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可别乘凉不及,根基就断了。

当然,相声一事,也非传承即可,学会与时俱进是必然之结果,但在此结果之前,必然是保住先人们的精华之处,加以浓缩升华,方得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