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雄”甘地以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的姓氏真切地深入到印度70万个村庄,崇尚非暴力的主旨。

66岁起的甘地真切地看到农村对于印度的重要性,决定像托尔斯泰一样生活地如同一个农民一样。

他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能够冲破印度暴力重生的社会环境,用一个更加强大的宗旨暂时弥合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争议。

《印度政府法案》似乎证明了甘地所领导的“食盐运动”的阶段性胜利,但是甘地很快就发现国大党的成员们就要从政治活动中获得回报,甘地同时发现很多门徒也有一般政客无二。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1)

甘地

甘地此时也陷入一种内外交困的状态,家庭中大儿子本身的精神与实际生活的贫困,党内对他的排挤以及党外活动的种种不如意都让甘地无比痛苦。

实际上,1948年的刺杀行动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当时整个印度马上就要陷入内战状态,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下台更是令整个印度陷入另一种说不出的恐慌当中。

而当蒙巴顿公爵决心着手完成印巴分治这件事情开始,印度内部已经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快要走向四分五裂的状态了。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2)

甘地

刺杀前的喧嚣

甘地虽然作为印度独立的“国父”,但是在印巴分治这件事情上他一再地表示不赞成,但是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一个事实,甘地并没有确实地参与到印巴分治的政治漩涡当中。

甘地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印度的和平发展,致力于将印度塑造成一个没有仇恨祥和、多元化的国家。不过甘地的主张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不堪入目的。

甘地在印度还属于英殖民的时候,在政治时局中恰当定位,发挥所长,堪称伟大的战术家。甘地最大的党派支持者尼赫鲁看重甘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甘地在底层人民中的影响力,尼赫鲁赞成甘地对于种族制度的强烈批判。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3)

印度殖民史

他本身对于甘地所提出来的“不抵抗运动”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赞成,在私底下尼赫鲁多次对甘地过于强调宗教作用表示恼怒,他很清楚甘地在建国之后的利用率并不是很大,他尊重甘地的道德,将甘地作为印度一个重要的象征。

而刺杀甘地的人同样认为甘地代表着国大党的利益,认为甘地违背了最开始渴望和平的用意。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同样如此认为,他当时就是因为反感甘地用宗教的名义而谋求现实利益,认为国大党对于宗教并不是绝对的尊重,退出国大党自立为穆斯林党派。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4)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尼赫鲁在二战后期为了印度独立向英国施压表示要集体退出印度政府工作让真纳感知到穆斯林联盟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他想要印度变成一个彻底的伊斯兰国,并于1940年3月在明托公园举行了具有一定政治意义的穆斯林联盟集会,发表了《拉合尔决议》。

这个决议的通过让国大党以及甘地都大吃一惊,《拉合尔决议》中很坚决的表明等到二战结束之后穆斯林与印度教要开始争夺印度国家主权。而这个隐患很快就在1947年蒙巴顿公爵作为印度最后一任总督的到来爆发。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5)

蒙巴顿

实际上,对于甘地而言,蒙巴顿的到来是一场说不清楚的灾难。

蒙巴顿在印度媒体上所宣传的观念极其乐观,他认为自己抵达印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与甘地对话,但这件事情似乎有很大的困难,当时甘地正在印度北方邦的比哈尔邦阻止不同宗教之间的械斗。

3月31日,甘地与蒙巴顿见面,但是双方没有实现很好的对话,甘地并不认为英国政府能够真正地为印度的未来制定好完备的计划。

在此次会晤的最后甘地提出想让真纳出任印度总理。为的是想弥合印度内部的宗教之争,获得来自于穆斯林联盟的信任,只有这样做,印度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统一。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6)

尼赫鲁

然而,甘地不知道的是,蒙巴顿在与甘地会晤之前就已经与尼赫鲁见过面并且对于印度的未来以及个人未来做出了种种规划,他与尼赫鲁以及另一个好友之间的印度未来大计,没有一个穆斯林获准进入到这场会议当中。

尼赫鲁提出一个诱人的条件,他承诺,独立以后的印度将以成员国的身份加入英联邦,这让蒙巴顿眼前一亮。

可想而知,甘地的提议对于蒙巴顿而言没有半分价值可言。甘地清楚地知道暴力行动即将爆发,比哈尔邦民众之间的残杀将会再次开始。

1947年5月,蒙巴顿与真纳达成共识,《印巴分治》成立,紧接着的六月,所有领导人齐聚一堂开始在协议上签字。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7)

尼赫鲁

暴动立刻席卷整个印度,尼赫鲁对此感觉十分担忧,他们纷纷将眼光投向具有印度精神导师的甘地,希望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影响将暴动暂时停息。

事实上,即使尼赫鲁不说,甘地也在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他离开比哈尔邦进入争议最大的克什米尔邦,当甘地乘坐的列车缓缓进入克什米尔车站的时候,悲剧的苦果已经酿成。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8)

克什米尔军队

刺杀事件

克什米尔车站上布满了印度教的年轻人,甘地主动坐到车窗,向人群之一,突然,这群年轻人暴起愤怒地冲着甘地大喊:“甘地,滚回去!”

他们已然将印度的暴动现状所带来的痛苦全部施加在甘地的身上,甘地不得不用双手紧捂着耳朵,直到列车驶离车站,那震耳欲聋的叫喊声才随之渐渐减弱。

印度教徒身上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达到顶点了,而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但是甘地并不开心。此时的甘地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他已然没有很强的求生欲望。

8月底,印度媒体忽然爆出克什米尔附近的旁遮普邦发生屠杀事件,甘地决心去看一下,但是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他还是想用非暴力的形式进行绝食抵抗,在接下来的4天时间里,甘地一口食物也不吃,只是喝几口苏打水。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9)

甘地

当地的官员担心甘地死在这里,决心先平复这里的暴乱。达到目的之后,甘地第二天就离开前往德里。

但是,甘地的行动并没有阻止整个印度的暴动,印度似乎走向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印度各邦游走一遍之后的甘地,决心在1948年1月13日再次进行绝食抵抗活动,甘地在广播中说:“和平降临德里之日,就是我结束绝食行动之时”。

当天晚上有一个瘦弱的老人出现在德里的火车站里,他是一个印度教联盟首领,他们决定如果甘地此次绝食没有走向死亡,他决定用枪将甘地杀死。

18日这天,在甘地的影响之下,印度各宗教果然共同签署了一份声明,表示印度各宗教组织及社会团体将承诺“德里的各教派成员要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

甘地挺过了此次绝食行动,但紧接著甘地开始碰到各种各样的暗杀事件,因为有甘地的门徒庇护都一一躲过。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10)

暴力事件

1948年1月30日下午5点,绝食已经毁坏了甘地的健康,他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站稳,甘地在两个信徒的搀扶下挣扎地起立前往平台上例行进行祷告。

他要为最近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的死亡人做祈祷,同时也想用自己无穷的爱去融化这些看似牢不可破的仇恨坚冰,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已经微乎其微了,但是他还是秉承着“非暴力”不合作的自尊原则坚定地向自己的神灵做出属于自己的努力。

忽然,在无数的群众中猛地钻出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子,他身穿亮绿色套头衫,这个男人是一个印度教右翼狂热分子南度拉姆.古德斯,他见到甘地就将自己的帽子放下,跪下向甘地行了摸脚礼,甘地赶忙弯腰鞠躬回敬。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11)

甘地遇刺

没想到一站起来就看见男子拿着一把左轮手枪对准对准他的心脏,只听砰的一声,紧接着又连开了三枪。要不是因为站在近旁的印度空军中士迪夫拉杰.辛格一把夺下古德斯的手枪,他就很有可能还会多开好几枪,众人都惊呆了。

然后是妇女巨声尖叫,甘地似乎很平和只是身体无力抵抗子弹带来的冲击力整个人向后仰,嘴里念着:“罗摩罗摩”。

甘地遇刺以后,举国震惊,当时的国大党内部不断有人说着:“他们把甘地打死了!”

尼赫鲁本打算在当天晚上完成祈祷之后去看望甘地,没有想到得来的却是这个消息,甘地的遇刺让尼赫鲁久久无法回神。

当天晚上,尼赫鲁发表演讲:“朋友们、同志们,光明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已经陷入了一片黑暗。”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12)

甘地

甘地的遗体周围布满了他的信徒摩奴布罕和其他门徒按照宗教仪式对甘地的遗体进行了轻疾厄,一些人吟唱着《薄伽梵歌》,其他人在旁边落泪。

门徒德瓦达斯坚决要求要把甘地的胸膛裸露出来:“任何一个士兵的胸膛都没有办法与之相提并论”。

甘地的遗体用军用汽车运送,周围布满了由家纺棉线编织的花环,以及一串念珠,葬礼刚刚开始,四周围就有将近100多万人聚集在一起,沿着漠河缓缓向前。

不同种族、宗教、种姓的人排成一条长长的队列,三架军用的飞机在空中不断向送葬人群抛撒花瓣,甘地的离世让正处于暴动的人都陷入静止状态。甘地生前一直致力于印度和平的愿望在这一刻居然成为了现实。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13)

甘地

在河岸的尽头就有一堆用来进行火葬的柴堆,甘地安详地躺在上面,拉姆达斯点燃火把,忽然有十几位甘地的妇女信徒,齐齐从两边窜出跳入火海为这位“圣雄”殉葬,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世人印度教的传统,印度教的精神永远深刻在印度人的骨髓中。

甘地的死亡于她们而言相当于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看不到印度美好的明天,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甘地的遗体焚烧了将近14个小时,直到圣雄的身体化成了灰烬。人群中常常传来此起彼伏的“圣雄甘地万岁”的声音,但是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14)

甘地

当天夜里,甘地的大儿子从家乡赶来吊唁自己的父亲,尽管他从来没有试图理解过父亲的作为,但是他还是像甘地表达了属于儿子的敬意。

甘地去世的消息传到国外,当时无数伟大的领袖都纷纷发来唁电,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蒋介石、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和国王乔治六世都对甘地表达了沉重的哀思,他们哀悼这一位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不朽的现代印度国家的伟人。

而有一位公众人物没有——丘吉尔,他一辈子都将甘地作为自己政治上前行的绊脚石,他与印度教的人一样认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裂罪魁祸首就是甘地。

甘地的逝世对于丘吉尔来说似乎像除去了一个心头大患一般。

甘地被刺杀原因(甘地最后的日子)(15)

尼赫鲁

其次,他也没有时间去哀悼甘地,冷战的到来让丘吉尔不得不再次披挂走向政治战场。

甘地逝世不久,甘地的追随者尼赫鲁正式上台,去面对印度一团乱麻的现实,独立的开始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幸福。

相反,独立的印度反而有着诸多解不开的乱麻,甘地去世所带来的暂时的和平很快就被打破,尼赫鲁不得不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去处理不同宗教所带来的困扰,他和他所领导的国大党将开始展开一段艰苦而又不得不走的现代印度建国之路。

甘地的一生依靠着“非暴力为最上法”的基本信条,以重视非知识分子远过于知识分子的心,深刻地激起了印度最底层人民渴望自由的热情,他代表的是印度最悠久的传统,代表着人民内心最深处的欲望。


参考文献

《甘地与丘吉尔》

《不顾诸神:现代印度的崛起与发展》

《东方文化八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