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
  1. 去枕仰卧位

适用于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椎管内麻醉或吉水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防止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

抬高头胸部10度~20度抬高下肢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

3.屈膝仰卧位

适用于腹部检查时,可使腹肌放松有利于检查;导尿及会阴冲洗时便于暴露部位。

卧位的分类方法(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1)

侧卧位

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前,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软枕支撑病人,以稳定卧位。适用于①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②预防压疮时,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使用,便于减轻局部受压。

卧位的分类方法(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2)

半坐卧位

使用摇床时,用摇把摇起床头支架30度~50度,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卧位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适用于①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②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③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以使渗出液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④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腹部切口缝合部位张力,缓解伤口疼痛,有利于愈合。⑤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⑥疾病恢复期体质衰弱病人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逐渐向站立过渡。

卧位的分类方法(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3)

端座位

适用于①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病人极度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呼吸。②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病人,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卧位的分类方法(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4)

俯卧位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双臂屈曲置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部、髋部、踝部各放一软枕。适用于①脊椎手术后,腰、背、臀部检查会有伤口的病人。②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③俯卧位能使腹腔容积增大,可以缓解胃肠胀气引起的腹痛。

卧位的分类方法(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5)

头低脚高位

颅内压增高病人禁用。适用于①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排出。②肺部分泌物引流,有利于痰液咳出。③产妇胎膜早破时,可以减轻腹压,防止脐带脱垂。④跟骨、胫骨结节、骨盆骨折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头高脚低位

适用于①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②颅脑手术后③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

膝胸卧位

①用于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②促进产后子宫复原③肛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检查和治疗。

卧位的分类方法(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6)

截石位

①会阴与肛门部位检查、治疗或手术等②产妇分娩时。

卧位的分类方法(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