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32°20′西经64°45′的大西洋处有一个地带被称为“魔鬼三角”。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可能听说过的比较多,也就是“百慕大三角”,一个发生过许多神秘事件,至今也是众说纷纷的地区。
要耐磨,也要轮胎节油,还要雨天抓地好……各位都想能得到一款“全能轮胎”。但现实中有轮胎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能么?——今天我们来为大家揭秘轮胎界的“魔鬼三角”!
“魔鬼三角”是专业度较高的话题,当我们了解“魔鬼三角”的原理之后,就明白轮胎要做到“全能”是多么的“不容易”!“魔鬼三角”原理涉及到3个轮胎的关键性能。它们分别是:
耐磨性能
耐磨性越好的轮胎,使用寿命也就会越久。这对于用户来说显然能带来省钱的好处。比如别人的轮胎5万公里就磨平了,必须更换;而您的轮胎10万公里后花纹依然挺深,还能坚持使用。
汽车全寿命周期内您更换轮胎的次数远低于其他用户,意味着相比其他人省下更多钱。这就是为什么营运车辆都很在意轮胎是否耐磨的原因。
而需要橡胶耐磨,通常的办法就是提高橡胶内炭黑的添加比例,降低二氧化硅的添加比例。但这样做会导致橡胶弹性变差,从而影响轮胎在滚动阻力和湿地方面的表现。
滚动阻力
轮胎滚动阻力越小,理论上汽车就能够越省油!这道理和我们骑自行车一样:轮胎滚动阻力越小,同样的力气骑起来就越远。同理,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也能让车辆行驶的更远。
同样胎压前提下,有些轮胎滚动起来费力、沉重(高滚阻);而有些轮胎滚动起来省力、轻快(低滚阻)。如果我们选择(低滚阻)的轮胎,发动机工作的也就越轻松。同样多的汽油就能跑出更远的距离。这意味着能帮助我们节省更多的汽油钱和完成更长的续航。
要降低轮胎滚阻,就必须提升橡胶的弹性,特别是橡胶受压之后的“瞬间回弹速度”(专业上叫做降低橡胶“回弹滞后”)。通常的办法就是提高橡胶内二氧化硅的添加比例,降低炭黑的添加比例。但这样做会导致橡胶强度变低,同时变得不耐磨。
湿地抓地
雨天地面湿润,摩擦系数大幅度降低。橡胶与路面之间产生打滑的可能性就变大了。另一方面雨天路面会存在“水膜”,如果轮胎的排水速度不够快,那么轮胎会被水膜“托离”路面,导致严重打滑。
轮胎在雨天如何能不打滑,一直都是各家企业努力去追求的目标。一方面工程师会调整橡胶配方,另一方面会改善花纹排水速度,双管齐下才能解决问题。然而这么做的背后,却往往是牺牲了部分滚阻性能,或者影响耐磨指标。
耐磨、滚阻、湿抓
三者此消彼长就是魔鬼三角
那什么是魔鬼三角呢?又为何要叫做魔鬼三角呢?其实所谓魔鬼三角具体讲的就是轮胎这3项性能之间的“跷跷板”关系,只是这个“跷跷板”有3个“玩家”。
比如说:某轮胎特别耐磨,那么它在滚动阻力、湿地方面的表现必然就要受影响!同理,一款滚动阻力小,同时雨天抓地性能优秀的轮胎,它在耐磨性能方面的表现也会有所牺牲!
各企业都试图捅破魔鬼三角
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
耐磨性能、滚动阻力、湿地抓地——这3项性能之间,一直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诡异关系。性能A好了,结果性能B和性能C就差了;性能B好了,结果性能A和性能C就不行了……以此类推。这就是困扰轮胎行业的轮胎界的“魔鬼三角”!
为攻克“魔鬼三角”,轮胎企业的工程师们煞费苦心。工艺配方、炼胶工序、花纹设计……几百上千次的不断尝试,就为了找到破解“魔鬼三角”的钥匙。如今在各大轮胎企业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已经能很大程度克服“魔鬼三角”的约束了,相信未来综合性能更优秀的轮胎也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