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过四大名著的人都以为,《西游记》是虚拟的神话故事,而其它三部小说所描述的应该都是真实的历史。其实演义只是小说,虚虚实实,并不全都是真实的,与正史相距甚远。

在我国,杨家将的传说也是妇孺皆知。大家对戏曲《四郎探母》、评书《杨家将全传》,电影《忠烈杨家将》等作品都耳熟能详。

杨家满门忠烈更是让人们钦佩不已。杨业怒触李陵碑、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精彩故事更是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然而这些故事却与正史大相径庭。

据《宋史》、《辽史》记载,杨业是死于被俘后绝食;而穆桂英也是查无此人,当然更不可能是杨文广的母亲了。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1)

穆桂英戏曲形象

杨业死因之真相

我国历史上抵抗外侮、精忠报国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而要说到英雄家族,最著名的当属杨家将。

无论是杨继业指挥的七郎八虎,还是佘太君带领的杨门女将。每个人物都是事迹动人、个性鲜明。与民间演义中对杨家将丰富生动,内容详实的描述不同,正史中对杨家将的记载并不多。真正能对上名号,事迹有据可查的人物,主要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人。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2)

杨业雕像

杨业为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籍贯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也有说出生于山西太原或者河曲的。杨业出生年月不详,据考证应是公元932年。

杨业原名杨重贵,戏曲中也称其为杨继业。他从小善骑射、好打猎,立志长大后要当将军。

成年后,他果然成为北汉世祖刘崇的保卫指挥使。因英勇善战、屡次战功,在北汉赢得了“无敌”的美称,职位也一路上升,并被赐予皇家的“刘姓”。

公元969年3月底,宋太祖亲征北汉,围困了太原。杨业率领数百名骑兵偷袭宋军,被宋将党进打败逃回。

6月,杨业再次突围,但因马失前蹄,摔断了腿。幸亏辽国出兵救援,才解了太原之围。

打打停停支撑了10年后,北汉皇帝刘继元终于不敌宋军征讨,率部投降,并亲自劝说杨业一同降宋。宋太宗爱才,见杨业归降后大喜,当即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后来派他任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担当镇守边境、对抗辽国的重任。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3)

宋太祖

公元980年,杨业在雁门关之战中一战成名,当时数10万辽兵大举入侵中原,攻打雁门关。

杨业接到报告后,只带领数千名骑兵从西陉关出发前往救援。与北宋开国大将潘美南北夹击,突袭辽军。

辽军没料到杨业来得如此之快,在杨业的勇猛冲杀下,辽军顿时阵势大乱,溃不成军。

辽军在此战中,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杀,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被俘,士兵死伤不计其数。

从此,杨业威震边疆,辽军只要见到杨业的旗号,都是闻风丧胆,退避三舍。杨业因此升任云州观察使,深受宋太宗信任,但也招来不少官员的忌妒。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4)

杨业(剧照)

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收复燕云十六州,分东西两路大军北伐辽国。西路军以节度使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宋军很快就收复了云州、寰州等四个州。

不料,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掉了链子,在岐沟关之战中大败。

辽军乘机反扑,寰州等地失而复得,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宋军只得全线撤退至代州。朝廷要求西路军将四个州的百姓护送回内地。

杨业献计道:“我带领士兵前往应州,吸引辽军主力,此时让百姓赶紧出城,经石碣谷返回内地。王侁带1000名弓箭手埋伏在谷口两侧,潘将军率骑兵在中路接应,这样就能让百姓顺利迁徙了。”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5)

杨业(剧照)

王侁等人却主张全线出击,与辽军在雁门北川大张旗鼓地决战一场。还嘲笑杨业这个“无敌”将军贪生怕死。杨业流泪道:“我军刚吃败仗,还要掩护百姓撤退,而辽军士气正旺,我们需避其锋芒,不能让士兵白白送死。”

说完后,他指着陈家谷口说:“我不是怕死,你们先去这里摆好阵势,我将敌军主力引入此地后,我们前后夹击,敌军必败!”

辽朝萧太后听说杨业孤军前往应州,大喜过望。下令辽军务必借机除去杨业这个心腹大患。辽将耶律斜轸设下了重重埋伏,杨业等人被辽军层层包围,顿时陷入了苦战。杨业只得退守狼牙村。

双方从上午激战到下午,杨业料到百姓已经转移完毕,于是下令部属朝陈家谷口方向突围。宋军且战且退,辽军穷追不舍。终于在傍晚时分来到了陈家谷口,而杨业却没有见到潘美率领伏兵如约出现。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6)

潘美

原来,潘美大军早已跟在百姓后面完成撤退,急着回去邀功去了。

杨业悲愤不已,他对身边数百名将士说:“我已打算以身殉国,你们趁机突围吧,争取能与家人团聚。”

手下将士无一退却,愿与杨业共进退。杨业大喝一声,率队返身杀入敌阵。无奈寡不敌众,身边的士兵纷纷倒下。

杨业奋力作战,杀敌数百名。终因坐骑受伤无法作战,在前往树林躲避途中,被辽将射中,落马被俘,包括次子杨延玉在内的宋兵全部战死。

杨业被俘后,拒绝辽国劝降,他大义凛然:“我被奸臣所误,吃了败仗,没能守好边境,无法报答陛下,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呢?”

于是不吃不喝,绝食三天而死。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7)

杨业(剧照)

杨业死后,脑袋被割下送往辽都。百姓听了杨业的事迹后,无不痛哭流涕,后人在代州钟鼓楼上悬挂着“威震三关”和“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以纪念杨业的忠勇,即便是辽国也在古北口建立了“杨无敌”庙来祀奠他。

宋太宗得知杨业的死讯后,十分痛惜。专门举行典礼,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给杨家一千石米和一千匹布帛。

同时将潘美连降三级,将王侁、刘文裕等人撤职流放。《宋史》和《辽史》对杨业殉职经过都有记载,说明还是比较可信的。

而在民间传说中,对杨业殉职的方式做了另一番演绎。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8)

李陵碑

元朝的朱凯在杂剧《昊天塔》中首次提出了杨业撞死在李陵碑的说法。

其内容为:杨业被困后,派杨七郎前去向潘美求救,潘美不仅见死不救,反而射死了杨七郎。杨业力战至全军覆没,不愿被俘受辱,最后撞死在李陵碑前。这一说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在各种小说、戏曲中出现定型。

之所以要在杨业死因上面进行艺术加工,主要还是百姓更愿看到“杨无敌”那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当场撞死在碑前总比被俘绝食要壮烈、完美一些,也更加高、大、上一点。因此,真相反而很少有人再提及了。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9)

杨业

杨文广与穆桂英的关系

杨家将第二代人物中有历史记载的是杨延昭。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杨六郎。杨延昭作风简朴、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而且从不居功,所得赏赐,皆与部下分享。他深得部下拥护,也得到父亲杨业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

杨延昭镇守边关20余年,屡立战功,曾任莫州刺史,宋真宗评价他“治兵护塞有父风”。辽军认为他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正是辽国的克星,杨六郎因此得名。

在正史中,杨延昭名叫杨延朗,应为杨业的长子。辽宋签订檀渊之盟后,杨延昭担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多次请求伐辽未果,于57岁时病逝。

杨延昭生有三个儿子,其中最小的杨文广在正史中记载最多,在传说中也是风头最盛。正是因为过度演绎,造成了杨文广的身世与正史差距甚大。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10)

杨文广

据正史记载,杨文广于公元999年出生于太原。作为官三代,杨文广进入仕途比较顺利。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杨文广自身实力也颇为了得。

1043年,杨文广随大军赴陕西南部平定张海起义,因表现突出,深受陕西宣抚使范仲淹赏识,于是效力于范仲淹麾下。

1052年,枢密副使狄青发兵平定邕州蛮族首领侬智高的叛乱,征调杨文广率队前去助战。功成后,杨文广留在当地任宣州、邕州知州。

1064年,杨文广再次回到陕西,任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陕西在修建保护西北边境居民的城堡时,屡遭西夏党项人出兵骚扰、破坏。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11)

杨文广

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等策略,数次出击,大败西夏兵。据《宋史·杨文广传》记载,党项人再也不敢前来捣乱。城堡建成后,杨文广受到宋神宗诏书表彰。

1070年,杨文广任河北定州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候。此后,辽国要挟宋朝割地求和,75岁的杨文广仍积极献策夺取幽燕地区。不料,杨文广壮志未酬,于几个月后病逝,被追封为同州观察使。

杨文广所处年代宋辽已经议和,对外并无太大的战争。杨文广虽是忠心报国,却无太多的用武之地。其从军经历远不如祖辈、父辈辉煌。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12)

杨文广剧照

可是在传说中,杨文广的故事却是十分精彩离奇。

在《杨家将》等流行的小说中,杨文广直接被降了一辈,成为了杨延昭的孙子,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儿子。

这凭空多出来的“爹妈”二人可是《杨家将》中风头最劲的角色。穆桂英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在各种小说、评传中出尽了风头。

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大破开门阵,佘太君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为世人津津乐道。

可以说,以穆桂英为首的杨门女将是整个杨家将故事中最出彩的部分。而杨文广在这些传说中也是光芒四射,十分传奇。

传说穆桂英在与敌军交战时,临阵生下了杨文广。15岁的杨文广在朝中比武时刀劈王伦夺魁。后随穆桂英南征,与吴金定临阵招亲给杨家招来大麻烦。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13)

穆桂英戏曲形象

杨文广因平定了广西南天王侬智高和南闽王蓝凤高的叛乱有功,而被赏赐与百花公主成亲。传说中,杨文广一共娶了19个妻子,生下了4个儿子,其中以小儿子杨怀玉最为出色。

然而,在正史中,却并无杨宗保和穆桂英两个人物。小说中对杨宗保的许多描写与正史中的杨文广雷同,可以推断,杨文广应是杨宗保的原型。穆桂英自然也就不是杨文广的母亲了。

小说中穆桂英的事迹与杨文广的妻子慕容英等人类似。可能是小说作者把慕容英移花接木成了穆桂英。但这样一来,就把杨文广的辈分、身份全弄混乱了。

这不仅是事迹的美化增色那么简单了,而是将他们的血缘关系都进行了杜撰加工。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14)

影视形象杨宗保

演义与正史的差异

在杨业众多后人中,除了杨延昭、杨文广父子外,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也是有据可查的真实人物,其他如杨怀玉、杨士瀚等人皆为虚构。而杨门22女将中,也只有佘太君能找到本源。

据《岢岚州志》记载,佘太君本名佘赛花,为西北望族折家族长折德扆之女。佘赛花出生于将门世家,文武双全,确实是女中豪杰,在杨家有很高的威望。而其他的女将们,应是在佘赛花的基础上演绎派生出来的。

其实不仅是北宋的杨家将,三国,隋唐等时代流传下来故事与正史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因为小说巨大的影响力,后人对当时人物的评价都以小说的叙述为基础。例如,曹操在罗贯中笔下是残忍、奸诈而多疑的形象,为大众所不耻。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15)

曹操

戏曲中的曹操造型就是典型的白脸。而在陈寿写的正史《三国志》中,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奇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为了美化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罗贯中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等故事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让人大呼过瘾。

实际上,关羽以上战绩中,只有斩杀颜良是真实的。在史书记载中,赤壁大捷主要得益于周瑜的谋略和指挥。

至于诸葛亮借东风,三气周瑜等故事都是虚构的。因此有人评价《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还是比较恰如其分的。

杨家将杨继业撞李陵碑(杨家将正史传说大不同)(16)

关羽

小说演义之所以与正史有所不同,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民间对精忠报国、忠勇仁义之士的敬重。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演绎、美化,让人物故事有趣味性、可读性,使之流传下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正能量的价值观。

无论杨业是撞李陵碑而死,还是被俘绝食而亡,都不影响后人对杨家满门忠烈的崇敬和褒扬。

文学和历史都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完全是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参考资料

王晓帆:《史实、演义与传说》,文化学刊,2019年第7期;

余蔚,《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

韩铁铮,《杨家将》,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