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来说,欧盟在乌克兰危机中坚持制裁俄罗斯的立场正在使之付出代价,石油、煤、天然气的涨价严重影响了欧洲主要工业国,因制裁而放弃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只能选择价格高昂的美国海运天然气。

这种局面加剧了从去年开始的欧洲能源价格高企的问题。欧洲此前引以为自豪的化工、机电等产业开始遭受打击,通货膨胀也随之加剧。到今年第二季度,引领欧盟的德国已经出现了经济停滞。意大利、法国的经济也出现了危机。北溪2号管道的泄漏事故,更让欧洲暂时失去了与俄罗斯和解,确保国际政治、经济均势的机会。

欧盟与美国关系还能走多远(美国的一再收割)(1)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对华经济问题上的反复,代表了欧洲的态度)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逐渐加剧,英镑、日元等传统西方避险资产也丧失了价值。美国的美元、能源在欧洲也开始呈现收割的势头,加之美国从两年前就通过美元的天量“放水”收割全球,这让以经济安身立命的欧盟甚为紧张。欧洲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必须在当前俄乌冲突引发的“制裁”风潮中找到一条生路,而把目光转向中国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合理的选择。

被意识形态左右的欧洲可能面对中国仍有一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别扭感。一年前,欧洲跟随美国,在中国的某个内政问题上大做“教师爷”。就在前不久,以美国总统拜登为首的西方阵营仍想继承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理念,在半导体等领域拉起小院高墙,与中国“脱钩”。欧盟内部很多受美国影响,又加入北约的“新欧盟”国家对此是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欧盟与美国关系还能走多远(美国的一再收割)(2)

(北溪管道遭到破坏,让欧洲暂时失去了与俄罗斯和解的机会)

但是,以德国、法国为首的传统欧洲国家已经再也不能坐看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失衡。随着传统的、在美俄之间的欧洲格局开始在大萧条中崩溃,欧盟哪怕只是为了经济考量,也终于呈现出风向转变的新态势。而不能与中国“脱钩”,已经成为欧盟内部新的共识。

对此,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经济贸易的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近日就在柏林机械工程峰会上专门发表讲话,从欧盟角度出发,欧洲公司认为与中国脱钩不是合理选项。法国财政部长也发表讲话,认为欧盟不应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无独有偶,几乎就在东布罗夫斯基斯发表讲话的同一时间段,曾经发表口号,要求德国企业“减少对中国贸易依赖”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在柏林发表了类似讲话。当时,路透社甚至发表号外,称朔尔茨反对德国与中国“脱钩”。加之柏林方面同期也传出消息,披露朔尔茨有望在近期带领一支庞大的商务代表团前往中国访问。这对于欧洲政界、财经界人士来说,不啻于一大冲击。

欧盟与美国关系还能走多远(美国的一再收割)(3)

(德国汽车工业早就把中国作为主要基地和市场)

不可否认,德国经济界面对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早就有了应对措施。很多德国巨头对朔尔茨此前的发言只当耳边风。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巴斯夫公司因为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关闭了位于德国国内的最大化工厂,另一方面,又与德国主流媒体“外资逃离中国”的论调唱起对台戏,高调宣布在中国建立全球投资额最大的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宝马、奔驰、奥迪等德国企业也在寻求与中国合作伙伴加大投入力度。甚至在朔尔茨的“根据地”汉堡,汉堡港也在寻求中国企业帮忙扩建和运营港口,以便拉动投资。而今,随着朔尔茨改变调门,德国企业也可以“大摇大摆”地前往东方。

欧盟与美国关系还能走多远(美国的一再收割)(4)

(巴斯夫公司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德国财经界的眼光)

来自欧盟和朔尔茨的表态,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中国外交部强调,中国支持全球化进程,反对脱钩行为,还指出开放合作,增强经贸联系,是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的表现。这使得中方虽然此前对朔尔茨访华的传言不做评论,但态度已经是一目了然。

当然,德国或欧洲企业面对中国可能还有点基于意识形态而来的惯性,心里还有些不情愿。但面对因自己而起的能源危机,德国或其他欧洲企业总不可能冒着被美国彻底收割的风险,把工厂搬到美国去。

更不用说如果中、德“脱钩”,德国引以为自豪的汽车工业可能会没落的更快。在日本即将因货币贬值,导致其GDP的美元计价低于德国,德国有望重返世界第三经济强国宝座之际,选择与中国进行合作来摆脱危机,也许将是欧洲仅剩的生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