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得体,是对语言更高层面的要求,它往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知识底蕴、文化修养、语言的应变能力等等。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得体的语言,能给人美的享受,会带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

怎样做到言语得体(说话得体例说)(1)

学会交流

例1.1949年,毛泽东在西伯坡接见傅作义先生和邓宝珊先生,一见面,毛泽东便亲切地握住傅作义的手,愉快而幽默地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分难舍。”(王连昌《幽默的毛泽东》)

例2.中美断交22年之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在机场,周恩来总理见到尼克松的第一句就是:“你从大洋彼岸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我们已经22年没有联系了!”(赵发安《和中学生谈美》)

例3.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乘专机飞抵东京,园田外首相亲自登上机舱迎接。邓小平满面春风地握住他的手说:“我还是来了嘛!”园田外相致欢迎词:“你给我们带来了艳阳天!”(陈继安《邓小平之魂》)

上面三例中,都使用了得体的语言,对说话这门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天衣无缝;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怎样做到言语得体(说话得体例说)(2)

学会欣赏

例1可谓热语暖人。毛泽东、傅作义原是对立的两党,傅作义又是在解放军大军压境,反复做工作的情况下,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义心存疑虑,怀有负疚、负罪的心情。

身为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恰在这种情况下,与傅作义认亲,一句贴心话使傅作义如释重负,心头的疑虑顿时冰雪消融。

例2可谓语出高雅。中美两国首脑的重新接触,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适逢这种重大意义的外交场合,周总理的话形象含蓄,既对客人表示了欢迎与尊敬,又对这一历史性会面作出了高度评价,以及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的胸怀。

例3可谓一语双关。翻开中日关系的崭新一页,园田外相显然被邓小平朴实真诚的话打动,说出了“艳阳天”这一贴切得体的双关语,既对邓小平一行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又对缔结日中友好条约表示了最美好的祝愿。语言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怎样做到言语得体(说话得体例说)(3)

学会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得体的语言。例如,某县一位在农村工作过的领导,后来主管教育,在全县一次高中教师会上,频频使用“驾篾(开始)”、“牵开(展开)来讲”、“数米米(考上大学人数)”等词语,引起会场交头接耳,嘘声四起。

下面是某电视台“青少年节目”的一个场面:

(一位72岁的老人介绍了自己勇斗歹徒、流血负伤的经过后,来自观众席上的“嘉宾主持人”对老人、同学进行了现场采访)。

嘉宾主持人:老伯伯,您老多大了?

老人:72岁。

嘉宾主持人:如果再遇到歹徒,您老怎么办?

老人:(略)

嘉宾主持人:听了老伯伯的话,令人高兴!老一辈用鲜血做出了榜样(边说边走到观众席,把话筒伸向一位同学),那你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件事呢?

显然,上面有几处用语与“嘉宾主持人”身份不合,因而也不够得体。

一是“多大”,应该用尊称“高寿”;二是“令人高兴”不够友好,应该说成“令人感动”或“令人钦佩”;三是“你们”是第二人称,不够亲切,应该使用第一人称,改为“我们”。

怎样做到言语得体(说话得体例说)(4)

学会独处

再举一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的日本好友举行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非常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一个中国人。”李太太一愣,随即回答:“是吗?我看咱俩站在一起,好像一对姐妹,分不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日本太太显然知道自己谈吐不妥,歉意地一笑,却又不感觉尴尬。

这是家中私下交往的一幕,表达同样的意思,也要使用得体的语言。

日本太太用语太直露,语中无人,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中国太太机敏灵活,说话文明高雅,礼貌得体,值得我们说话时效仿。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要做到说话得体,一是要根据目的、对象和场合,选择恰当的词语;二是说话要注意身份、地位和国籍,用语要文明贴切,语气态度要恰当。

怎样做到言语得体(说话得体例说)(5)

学会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