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纠正庸懒散拖 树立行业新风“,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到的是北京市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直播间节目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北京市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和大家就”主动作为、打造精品农业、造福首都百姓“的相关情况进行交流首先认识一下今天的三位嘉宾: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丽英,欢迎您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区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区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市农业局谈主动作为)

区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

主持人:“纠正庸懒散拖 树立行业新风“,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到的是北京市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直播间节目。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北京市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和大家就”主动作为、打造精品农业、造福首都百姓“的相关情况进行交流。首先认识一下今天的三位嘉宾: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丽英,欢迎您。

马丽英: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处长王艺中,欢迎您。

王艺中: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克武,欢迎您。

王克武:各位网友大家好。

一、北京市农业总体情况和形势

主持人:其实这期访谈预告发之后有收到一些网友的问题,有这样一封邮件有意思的:这位网友说,请问三位嘉宾,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输入城市,又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农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马丽英: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网友进行流。北京市农业局主管本市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机械化工作。负责全市管理职能11项,我们出主动作为、打造精品农业、造福首都百姓,这也是我们农业局的职责所在。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尽管传统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功能有些弱小,但城市对鲜活安全农产品需求大,农业在城市应急保障、生态屏障、景观功能、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等方面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农业仍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北京已经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农业发展面临多元化的需求。市民需要通过发展农业来为其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需要到郊区养眼、洗肺、休闲、观光,需要农业满足其宠物养殖、家庭园艺的需求;农业对农民需求的满足,特别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比如说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送到田间地头,这样能直接增加家庭收入;第三块是如何满足涉农企业。涉农企业需要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需要农业进一步发挥在生态保育、应急保障和治理”城市病“中的重要作用,为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北京农业依然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业不仅要存在,更要发展,以满足社会方方面面多元化需求。

主持人:我觉得农业现在更趋向于向观光农业发展,北京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是不是有一些农业需要退出这个市场,或者是哪些农业方面加大发展?包括我们说面对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背景下,和新常态下,我们农业是什么样的形势?

马丽英:2014年书记视察北京,谈到了农业用水的问题,就北京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北京农业发展转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我们作为农业主管部门,以此为契机,创新发展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同时收到很好的实效。比如说形成了一批如三元食品、德青源鸡蛋、鹏程肉食等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6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体现出了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都市“和”现代“的基本特征。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农业的着眼点是要满足市场高端需求,这样是以需定产。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计划“,也就是”水十条“,农业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依据划定的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水产养殖场也要搬出我们的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不能扩建或者是新建。这些硬性任务的着眼点,是生态环境的问题,所以要以环境承载力定产。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以水定产、以需定产,还是以环境承载力定产,都是在倒逼我们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以后,我们大致格局就是剩下的2万亩畜禽养殖占地、5万亩渔业养殖、70万亩菜田、80万亩粮田,也就是说已经形成的”2578“,就是未来农业的主战场。

”十三五“期间北京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北京农业的生产空间将发生深刻变化;水资源与环境对农业约束趋紧;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也要加快提高,这是挑战。我们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农业提供广阔的舞台;北京四个中心定位为农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互联网 “发展趋势为农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产业融合拓展了北京农业的新外延与内涵。可以这样讲,这些机遇和挑战将是北京农业未来的新常态。

主持人:机遇和挑战永远并存。

马丽英:是。

在这样的内外环境和要求下,我们主动作为,发展精品农业是顺势而为。北京农业已经根植于广阔的京郊大地,融入于广大北京市民的生活,为社会提供着优质农产品、生态景观、观光休闲等服务,也是我们的应尽的职责。

二、北京市蔬菜生产总体情况

主持人:接下来说一说我们的菜篮子。刚才马局介绍了70万亩的菜田,目前北京市农业包括蔬菜生产方面的一个总体情况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艺中:各位网友,大家好。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市民的菜篮子建设,2014年出台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的16号文件,确定了关于北京农业产业”调转节“的”三种发展思路“,在这个基本方针的指引下,北京蔬菜生产总体上形成了”三个三“的发展格局:一是形成了”三个菜园“的优势产区。即:以大兴、房山为核心的南菜园,主要以冬淡季设施蔬菜生产为主,约占全市菜田面积的40%;以延庆、怀柔、密云、昌平和门头沟为核心的北菜园,主要以夏淡季蔬菜供应为主,约占全市菜田面积的20%;以通州、顺义、平谷为核心的东厢菜园,主要以特色、精品、高档蔬菜为主,约占全市菜田面积的36%。二是本市生产蔬菜自给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维持在85万亩左右,产量维持在290万吨上下,栽培品类达到140多个,花色品种达1000余个;三是三种发展业态优势开始凸显。北京一直致力于发展安全型蔬菜产业、生态型蔬菜产业和精品高效型蔬菜产业,据调查,市民对本地菜的认可度较批发市场蔬菜高出23%。蔬菜产业已经成为郊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成为丰富市民菜篮子的重要保障。

主持人:在蔬菜供应保障方面做了什么工作?

王艺中:为适应都市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局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落实扶持政策,不断提升产业综合保障能力。2015年,市农委、市财政、市农业局三个部门,以”增面积、提产量、保安全“和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三率“)为目标,联合出台了北京市基本菜田补贴政策,对发展蔬菜生产、提高蔬菜产能和实行”三品认证“的本市种植主体实行定额补贴,从政策的角度,给蔬菜种植业者吃了一个定心丸。

二是不断依靠科技优势,着力提升蔬菜现代生产能力。在产前,着力构建设施生产和集约化生产模式,近年郊区发展现代化设施生产面积35.5万亩,周年均衡供应能力显著提升;扶持建设集约化育苗场69家,集约化育苗能力达到1.96亿株,占比达1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产中,着力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扶持建设农机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22家,开展了全程机械化服务试点和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在产后,着力提升预冷加工和配送能力,全市扶持建设预冷车间18万平米,产后包装水平达到30%以上,初步形成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率方面,我们确立了以扶持”5个万亩镇、50个千亩村和500个百亩园“为核心,打造5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按照推进规模化布局、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模式。今年,我们重点打造了3个蔬菜万亩镇和15个蔬菜千亩村,推进了28个生态标准园的创建。

三、北京市农业局在保证菜篮子质量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

主持人:其实刚才您介绍的是我们关于菜篮子大家关心的有没有的问题,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大家更关心好不好的问题,也就是质量安全的问题。在这方面,北京市农业局都做了哪些工作,如何保证我们菜篮子的质量安全?

王艺中:您问得很好。安全农产品既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的肉、蛋、菜、奶、渔,本市主要强化”三个方面的监管“。

一是完善生产基地管理,强化生产源头监管。不断完善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农业标准体系,按照”区级建设、市级评定、动态管理、优级奖励“的整体建设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生产基地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明确”以保住存量、促进增量、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重点“的指导思路,确保2016年底全市菜篮子产品”三品认证“覆盖率达到45%以上,切实提升生产源头控制能力。

二是推行”四位一体“监测模式,强化产品质量监管。通过风险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监测查找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做到产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针对监督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实施”问题链“跟踪管理和检打联动,从根源消除同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和隐患。

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深入开展农资打假、蔬菜质量安全、畜禽屠宰等八大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说鲜不鲜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也知道京津冀1小时物流圈,我们如何让市民吃到更鲜的菜?

王艺中: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北京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这个战略背景下,签署了《2016年京冀农业协同发展工作要点备忘录》,市农业局制定了14项折子工程,今年重点围绕菜篮子1小时物流圈建设,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蔬菜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聚焦环北京20个蔬菜主产县,率先实现产销数据共建共享;开展蔬菜新品种联合展示1000多个品种;在张家口:承德地区我们重点推广蔬菜产地商品化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节水技术等5项;在津冀共建设164个蔬菜生产基地,其中:绿控基地95个,扶持建设建设外埠蔬菜生产基地达69个。

二是在畜牧业协同发展方面:签订了《京津冀畜牧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重点从产业对接、执法联动、检测资源共享、人员科技信息协作等方面,按照做精畜牧业要求,不断优化畜牧产业布局,疏解畜禽养殖总量。目前,本市已在津冀建立畜牧业外埠基地57个,年出栏生猪45万头,肉禽6000万只,年产生鲜乳7万吨,实现了产业疏解和首都市场畜产品安全供应的有机结合,提升了首都肉蛋奶市场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在渔业协同发展方面。三地签署《关于建立京津冀渔政协同执法机制的协议书》,北京市农业局、河北省农业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官厅水库禁渔期的通告》,共同举办了”2016年京冀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暨官厅水库联合禁渔启动仪式“,实现了官厅水库放流时间、禁渔时间、执法时间的”三统一“,为实现官厅水库、拒马河、潮白河等水域协同执法提供了政策保障。另外,逐步形成以北京市苗种企业为龙头,扩大河北、天津虹鳟鱼、鲟鱼、观赏鱼的养殖面积,产品供应首都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四、北京市农业局在农产品科技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

主持人:谢谢您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菜蓝子工程的一系列情况进展。除了有没有、好不好、鲜不鲜的问题,大家还关心花样多不多,品种多不多的问题,实际上我们说了,农业局主动作为,打造精品农业、造福首都百姓,包括来满足大家的胃口。我们在花样翻新上面,科技创新上面做了哪些工作?

马丽英:北京市自2009年开始,组建了蔬菜、食用菌、家禽、等10个产业创新团队,共研发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111个,筛选引进适合本市的新品种209个,建立了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为市民带来口福。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玩笑话:”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我们现在做到了 ”鸡蛋里剔基因“:就是把鸡蛋里的鱼腥味剔出来。比如说现在”京白1号“”京红1号“、”京粉1号“、”京粉2号“蛋鸡品种,北京一共有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系列高产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种鸡年产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再有是我们的”北京鸭“,也找到了特色品质相关分子标记,老百姓一眼就可以识别出真假,满足了市民的需求。再有西瓜的一些新品种,有一个品种叫”超越梦想“,符合北京市民口味,形状,个头大小还适合家庭采摘。再有像平谷大桃、顺义蔬菜、门头沟樱桃、通州观赏鱼和葡萄、密云的板栗、房山食用菌与核桃、延庆的出口蔬菜以及怀柔的冷水鱼、昌平的草莓等等。

通过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业态的创新,让广大市民吃得更好、更安全。

主持人:感觉我们是一个实验室的感觉。

马丽英:对,这几个产业都有专门的推广站,实验室,非常规范和正规。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餐桌说吃的每一种新鲜花样的菜,背后都有农业局工作人员的努力和付出。

马丽英:对。

主持人:虽然有这么多的科技创新,但是网友也提出来,科技是进步了,产量也提高了,品种也丰富了,可是怎么就不是小时候的味儿了,不知道这问题有没有身边的朋友也会质疑或者是跟我们探讨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回答他们?

王克武:主持人好,这个问题我来谈一下。这个身边经常有人问。是这样的,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国家农业新品种的选育以高产为主要目标,目的是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随着品种的变化,口感也发生了变化,就有时候会说找不到小时候的那个味了。现在,口粮问题解决了,市场供应充足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个性化需求也增强了,不仅要吃得饱、吃得营养,而且要求有特色,有口味。

这方面我们农业局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只谈其中的两项:一是重新发掘和保护了北京地方老口味特色农作物品种近百份,如心里美萝卜、核桃纹白菜、北京刺瓜、苹果青番茄,由于一些老口味品种并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只分布在密云、顺义、昌平、怀柔等区一些观光采摘园。二是在畜禽生产上,我们也一直在挖掘和保护地方品种资源,培育了优质的畜禽产品,像北京油鸡、北京鸭和北京黑猪等,已经形成了”黑六“”百年栗园“”金星鸭业“等知名品牌。以后,我们会在政策上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让您和您的朋友能逐渐找回小时候的味。

主持人:谢谢您。下次我觉得咱们的访谈应该找一个观光园,介绍的时候现场尝一下是不是有那个味道啊。接下来说说北京在依托科技创新,打造高精尖现代农业发展,保证城市运行发展,我们北京市农业局做了什么工作?

王克武:近年来,我们依靠科技创新打造”高精尖“现代农业,我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对于首都城市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我介绍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了提升首都菜篮子供应能力,我们研究和应用了蔬菜工厂化生产技术、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番茄最高亩产达到5万斤,平菇最高亩产达到15万斤,小型西瓜最高亩产达到12800斤,草莓最高亩产达到6800斤,”十二五“期间,蔬菜平均单产水平提高了16.6%。

二是为了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形势,我们研究和推广了粮食测墒灌溉技术、蔬菜高效节水技术等。目前,全市九成农田实现了不灌溉或者是节水灌溉,不灌溉我们靠雨养就能生产。

主持人:这样的技术节水多少有测算吗?

王克武:我们有一个数据,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1年的0.56,提高到2015年的0.71;全市农业用水总量由2001年的17.4亿立方米,下降到2015年的6.4亿立方米。

主持人:这个下降幅度相当大。

王克武:对,这有两方面,一是面积减少,第二是节水技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为了确保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研究和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19万亩次,化肥亩用量减少了18.2%;全市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从46.7万亩,增加到113.6万亩,化学农药亩用量减少了34.6%。这个幅度其是比较大的。

四是为了保护和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我们研究和推广了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到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7.7%,基本杜绝了农田焚烧秸秆的现象,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率达到了70%,平均回田率达到85%。这是我们的工作。

主持人:谢谢您。其实您说到化肥的使用,我在网上查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因为现代农业的生产是离不开化肥的,但是化肥对于土壤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推广的是生物肥料的方式,不知道北京用这种生物肥料的利用率能达到多少,是怎么推广使用的,还是什么样的新理念?因为提高产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承载力,我们的土壤的承载力。

王克武:对,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都市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耕地肥力提升工程、秸秆还田工程等,化肥用量下降明显,亩均化肥用量由2005年的100公斤下降到2015年的67公斤,减少了33%,化肥利用率由20.0%提高到29.8%,减少了化肥过量施用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我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5.6g/kg提高到18.5g/kg。

生物肥料是农业投入品的重要组成,合理使用生物肥料能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护土壤和环境。但是,生物肥料也不是万能的,它对农作物产量的提升这方面的贡献不如化肥,因为作物生长需要实实在在的营养,只能部分替代化肥,目前来说生物肥料的使用是促进绿色生产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们北京每年应用生物肥料面积约20万亩,相对总体来说比例还是偏低的,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政策补贴、技术推动、宣传培训等手段,不断促进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主持人:它是一个方向?

王克武:对,它是一个方向,但还需要一个过程。

主持人:再来看网友留言。感觉很多产品不见得在市场上买到了,我现在不是网上买就是去当地买,比如京西稻米,大兴西瓜,平谷大桃,我现在不是网购就是去当地买,说是种植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是这样么?

王克武:的确,我市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不大、产量有限,例如京西稻不足2000亩、昌平草莓约4000亩,大兴西瓜4万余亩、平谷大桃约22万亩。虽然这些产品在批发市场确实很难看得到,但是多数能够通过超市、连锁店或网购买得到,基本能够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

主持人:其实就是所谓的精品农业,对吧。

王克武:对,这是精品农业很重要的体现。我们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市有限的农业资源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是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动力,是发展现代精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在这方面加大科技支撑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尝到本地的特色农产品。

主持人:另外再来看网友的留言。感觉今天的访谈不仅是介绍情况,也是和网友互动的平台。网友说,不知道马局长有没有看过网上流传的德国农业机械化的视频,真得太震惊了:活鸡进去后在流水线上转一圈就拆分得妥妥当当可以拿到市场售卖;收割胡萝卜、玉米等也是如此,机器在地里跑一圈下来后,可以直接进入市场售卖了。不知道咱现在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

马丽英:我也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视频。

主持人:有没有震惊?

马丽英:有点。的确,德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领先水平,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就拿刚刚主持人提到的肉鸡屠宰来说吧,我们的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实现了从屠宰到初级分割等环节的全部自动化,整个流水线的人员不到200人,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能。我们北京市呢,不光肉鸡,整个畜禽屠宰行业管理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有一批企业,像鹏程、二商、华都、金星鸭业这样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屠宰企业,产品质量非常优质,受到大家青睐。

主持人提到的收割胡萝卜、玉米机械化,在咱们京郊已经基本实现。尤其是一些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露地圆白菜的全程机械化,胡萝卜的耕、种、收也实现了机械化,只不过受京郊地块较小,受农机具进地的局限性,这两块是没有问题的。再有是目前,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预计今年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将分别达到99.9%和91%以上;未来智能化的农业机械也会不断的得到发展和推广。

主持人:之所以会被视频所震惊,一方面是看到大家的差距,另外一方面也是大家没有走到北京周边的农田看,如果去看了,也会同样被震惊。

马丽英:是这样。

五、北京市农业局在发展生态景观、观光农业方面所做的工作

主持人:谢谢您。另外就像您说的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面积,那么大的机器可能也不好走。接下来说一说农业观光的问题。现在一到周末各大高速采摘,因为采摘的采摘,观光的观光,刚才同事还说明天要去采摘核桃。说明采摘非常受大家欢迎,也是大家追求田园的理想境界。所以我们在发展生态景观,观光农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克武: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养眼“”洗肺“”休闲“的需求,我们已连续三年每年投入千万元打造景观农业。按照我市有关规划,到2020年京郊要培育、提升20万亩景观农田,给市民营造一个大美田园,让人们置身其中,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目前,京郊农田观光点已陆续打造了300余处,遍及京郊10个区,总面积12万余亩,包括一些油菜、向日葵、薰衣草、水稻、杂粮、中药材、花卉、食用菌、南方水果等观光主题,我局已连续六年举办农田观光季活动,累计吸引市民大概超过2000万人次前去观光休闲,为增进市民幸福和提高农民收入也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其实对于我们这种生态景观观光农业来说,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包括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会去注重它的这种特色发展,它的这种差异化发展。所以是不是接下来介绍一下,在这种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那我们有哪些特点,包括有什么样自己的特色?您说这么多,肯定不能是完全同质化、单一化的发展。

王克武:对,你说的没错。我们北京的景观农业可以总结成”五种发展模式、四种景观类型、四季有景可观“。

五种发展模式:一是中心城区,有阳台农业、屋顶农业、社区农业、校园农业等;二是近郊模式,有观光园区、租赁农园、会展农业等。

主持人:开心农场是不是租赁农园林?

王克武:对。周末的时候可以带着家人去。三是远郊平原模式,有规模农田景观、作物迷宫。

主持人:这个有意思。

王克武:对,我们前几年做的玉米迷宫挺受市民欢迎。四是远郊山区模式,以沟域景观为主;五是京津冀合作农业发展圈,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特色明显、品牌突出的景观农业产业集群。

主持人:我听出来这五种模式是由小到大介绍的。

王克武:对,也可以说是五个圈。

主持人:先是家门口的,逐步往外变成更大的一个圈,那么四种景观指什么?

王克武:四种景观类型:其中大田景观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顺义万亩方、房山长沟千亩葵海等,以生产为主,通过规模化的种植方式形成视觉冲击力;第二是沟域景观,如延庆的四季花海沟域、百里画廊沟域,借自然山水景色,充分发挥山区农田的魅力;第三是园区景观,比如朝阳的蓝调庄园、密云的人间花海,具有鲜明主题,具有能看、能玩、能体验等多种功能;第四是设施景观,如小汤山特菜大观园,大兴的南果风情园,以现代温室为载体,集合了采摘、景观、科普等多种功能。

主持人:还有一个四季有景可观,这应该好理解,每个季节都可以理解,有颜色可以看,可以互动,可以玩,您看我理解的对不对?

王克武:您理解的太对了。我再简单介绍一下。

四季有景可观:三月麦田踏青,四月油菜花开,比如说我们在海淀的水稻田和油菜的农作非常好,五月牡丹香园,六月玫瑰情园,七月草花世界、黄芩茶园,八月向日葵海、万寿菊台,九月风情菊园,十月观赏草畔,冬季设施果蔬观光采摘。总之,我们想让市民可以在不同季节感受到别样的北京农田风光。

主持人:听着确实是相当有吸引力,您介绍的很多东西,很多内容其实还都是挺有名的,包括也有很多市民参与进去,切切实实感受到它带来的成果,包括我看网上的照片拍的真是美极了,而且也看到有新人在里面拍婚纱照。

马丽英:对,他刚才说的冬天的这几个月,在我们的蔬菜大棚里边,各种颜色的蔬菜也是一个景观。

主持人:确实是。说了这么多,更多的感受是给观光的市民有一种视觉上和生活上的体验,但是我想让您说一说,或者是介绍一下更深层次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它对生态环境和农业有什么样的贡献?

王克武:我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融生态、生产、生活、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坚持一个理念不变,以绿色理念引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特别是加大农业节能减排力度,特别是加大农业正的外部线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土壤保育、涵养净化水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我想介绍我们”十二五“期间做的一些具体工作。

第一个是我们完成都市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任务,农业生产条件、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第二个是实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805家,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十二五“农业水污染物减排目标的省市;第三是通过开展北运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45万亩,化学农药、化肥减排量超过20%以上,这方面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

接下来还有两方面的计划。第一是我们局制定了生态农业三年行动方案,将清洁空气、净化水源、改良土壤作为未来首都生态农业发展的三大核心目标。第二是我们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在京郊打造200个环境优美、装备精良、技术先进、产品安全的生态农业标准园区。通过园区来带动整个首都生态农业的发展,最终为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业产品和优美舒适的休闲场所。

六、结束语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作客演播室,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知道北京农业的发展,水平还是相当高的,也注重了北京的资源的承载力,包括节水,和资源的涵养等等,也能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还是相当给力的,也希望以后再接再厉,一方面注重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这是我们的原则,同时在这个原则上提供更丰富,更新鲜,品种更多的农产品。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作客演播室,也感谢网友们的关注,本期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