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

农历七月十五

民间称“中元节”

俗称“鬼节”

每年七月十五这一天

神木家家户户都要捏面花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

当地俗称捏面人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水中游的样样都得有

这些面人大都五彩缤纷

栩栩如生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4)

妈妈辈捏的面人是这样的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5)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6)

娃娃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7)

大公鸡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8)

小老虎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9)

兔子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0)

孔雀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1)

年轻人捏的面人是这样的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2)

佩奇

乔治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3)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4)

玫瑰花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5)

皮卡丘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6)

鸭子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7)

大象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8)

蜗牛

海豚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19)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0)

梅花鹿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1)

花仙子

小鸡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2)

是不是都很棒呀

以前很多九零后

只会看着妈妈奶奶捏面人

现在很多九零后

开始自己学着捏面人

如果你还不会捏面人

也不要急

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

怎么捏面人

还有面花背后的传奇故事

流程:神木面花有讲究

捏制面花除了白面和水,需要的工具有案板、碗、碱、刀、锥、剪、梳子、竹筷、火柴棍、食用色素和做眼睛用的红花椒籽、高梁杆等简单道具。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3)

揉面更是一项技术活,即使面软硬正好,如果揉不好,蒸出来的面花身上会有裂纹,脸上会有皱纹。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4)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5)

面人头部是一个圆形馒头大小的面团做成的,再弄个小剂子,淋上点油、掺上点锅底黑,反复揉搓,做好了发亮的黑面团,做成漂亮刘海与发型,再搓上柳叶眉、小巧玲珑的鼻子,附在上面,在眼睛部位垫一个小面球,放上圆圆的小黑豆,微微一按,一双笑眼便形成,把豆子垫上面垫,镶嵌进去做成樱桃小嘴。再用搓好的面绳,卷成两只耳朵,点缀在头的两侧,一个栩栩如生的面部造型就出来了。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6)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7)

接着用一块大小适当的面团,揉一个椭圆造型的上身,与头部相衔接,用一条细面绳,系在颈部,不但美观,还可以遮挡头与身衔接处的缺陷。再搓两条粗细匀称的圆条,放在椭圆面团的两侧便是两条胳膊。然后用小梳子在胳膊末端轻轻压五个梳齿印便是两只手,把两条成形的胳膊环抱在怀中,随后搓一根如麦秆粗细的面条,合适的长度,两头顺时针盘圈,直到重合后,用刀剪分别裁出一朵类似菊花的面花,然后放在面人的肚脐上,再做一些小面花,点缀在面人的身上、胳膊上,如此一来面人就大功告成了。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8)

蒸面花是一道关键程序,把摆放好面花的笼屉放在已烧开水的大锅上,大约15至20分钟后,一个个光洁如玉的面花出锅了。把热气腾腾的面花端出锅后,用筷子在酒樽里蘸一下食用色素,在面花身上轻轻点缀一下,给面花画眉心,点小嘴以及身体各个部位,准确利落地点着红绿小圆点。经过一番装扮,面花变靓了,犹如一个个从画像中跃出来的鲜活生命。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29)

面人蒸好后烤干了更好吃

咬上一口又甜又脆

过去人们用大锅烤干

现在用烤箱一会就烤干了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0)

探秘:面花背后的传奇故事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麻谷节”,相传在神农时代,我国就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了,但那时的农作物只有麻子和谷子,所以在七月中旬麻谷成熟之际,会请求神灵保佑多打粮。渐渐地祭祀麻谷就成为人们重视农业生产的象征。在果熟之时,人们用新麦磨面,仿麻谷之形,捏出胖乎乎的麻谷神,将其拴于庄稼地里,进行祭祀,这是捏面人的最初来源。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1)

神木面花作为丰收和庆祝丰收的象征,包含着人们对土地的期望和对庄稼的祈祷,以及对于天灾人祸的深刻体验,它不仅体现了人们祭祀神灵和祖先、趋逐鬼魂、护佑儿孙及亲朋的美好祈愿,更成为这片土地上广大妇女展示才艺的一项重要精神活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2)

创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先捏龙后捏虎,双头狮子滚绣球,有福的在后头;中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样样都得有;最后一定要捏大肚罗汉佛手手,一年捏来十年有”“龙天虎地,捏上老虎陪福地”“双头狮子滚绣球,有福的在后头”……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品,神木面花寓意深刻。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3)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在面花花样上不断推陈出新

使面花得到最美最灿烂地绽放

我市通过举办面花大赛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精粹技艺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4)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5)

此外,社区也组织居民举办各式各样的捏面花活动,展示神木民间艺术魅力。家家户户更是亲朋齐聚一起,共同交流面花技艺,面花成为节日里人们走亲串友、相互馈赠的礼品。同时,老一辈向年轻人传授面花的传统技艺,年轻人则根据时尚元素进行创新,丰富了面花的形式和造型,使得陕北传统民俗文化得以传承。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6)

经过人们灵巧双手的变幻,一个个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且富有地域特色的面花瞬间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些面花形象地诠释着神木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7)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8)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39)

赶紧抓住七月十五的“尾巴”

一起捏一波面人吧

记 者:韩艳艳

编 辑:乔娜

黄岛区麻姑面艺馆面塑艺人(七月十五神木巧媳妇捏面人)(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