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评弹演出(评弹上演银元之战)(1)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用评弹怎么呈现?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海评弹团全新创作的中篇评弹《战·无硝烟》将在7月31日首演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再度探索评弹的叙事广度和呈现方式。

《战·无硝烟》讲述了在上海解放一年间,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定金融、稳定物价,打赢经济上 “淮海战役”的故事。虽然故事主角刘浦生、梦奇奇、杨柳青等都是虚构人物,但故事展现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经历的大事件都是有据可考的。据上海评弹团艺术室主任姚勇介绍,为完成这部作品,主创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当年的报刊和党的文献中搜索、梳理1949年至1950年间,陈云同志在上海主持经济工作中各个历史事件的细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虽然艺术作品容许虚构,但我们始终坚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合理加工,希望观众通过《战·无硝烟》不仅能感受到评弹艺术的综合魅力,更能透过演员的表演了解红色金融的发展史。”他表示。

1998年评弹演出(评弹上演银元之战)(2)

作品创作过程中,陈云纪念馆作为学术指导单位给予了全程关注,不仅提供了大量相关资料,还为创作团队举办专题讲座,解决创作过程中的难点、疑点。“有专业学者提供学术支持,我们的创作也更有底气了。”中篇的策划人吴新伯介绍说。吴新伯近年来创作了中篇评弹《初心》等红色题材作品,当谈到《战·无硝烟》的特色时,他认为是最关键的是“接地气”三个字。虽然故事反映的是一场宏大的,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命运、新中国未来走向的惊心动魄的金融战争,但观察“战争”的视角却主要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1998年评弹演出(评弹上演银元之战)(3)

《战·无硝烟》是汇集上海评弹团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参与的“大制作”。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青年演员侯骁晟共同担当男一号。毛新琳、黄海华、姜啸博、周慧、陆嘉玮、朱琳、陆锦花、陶莺芸、徐一峰等中青年艺术家在中篇中都会有精彩的演绎。“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保留了评弹的说噱和流派特色”。高博文特别介绍说,编剧为这部作品创作了大量文采斐然又贴近人物的唱段,一定会让观众大呼过瘾。“除了7月30日在逸夫演出的版本外,我们还计划推出AB组,一来有利于更多演出推广,同时也希望在排演过程中锻炼青年,让他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所提高。”高博文说。

1998年评弹演出(评弹上演银元之战)(4)

近年来,上海评弹团先后推出了《林徽因》《繁花》《初心》《医圣》等一系列新品佳作,作品内容包含了传统题材、现实题材、红色题材,涵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形式上,既有传统中篇评弹形式,也有评弹剧的新探索。当谈到《战·无硝烟》的表现形式时,上海评弹团团长,该剧主演之一高博文表示:“对于《战·无硝烟》,我们并没有在形式上下一个定义。它虽然被冠于中篇评弹之名,但有别于传统中篇评弹一桌二椅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的说表形式,但人物上下场更灵活。”他解释道,“有些像《繁花》,但又不尽相同。”评弹如何在当下探索表现形式,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是近年来高博文始终在思考的话题。“形式首先是为内容服务的,”高博文认为,“‘度身定形、量体裁衣’是我们的创作思路”,高博文表示:“也许当我们的积累足够多时,新的形式自然而然也就诞生了。”

作者:王筱丽

编辑:徐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