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波诡云谲的1937年,上海这座繁华而辉煌的城市,见证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淞沪会战,如同一幅荡气回肠的油画,将勇敢、坚毅与血泪交织在一起,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上。

岁月流转,当我们再次提及这段历史,内心掠过的不仅是无尽的悲壮,更是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生命的英勇将士们的无尽敬意。淞沪会战,对于每一个炽热的灵魂来说,都是一首永不消逝的赞歌,是英雄们用生命书写的传奇。

站在浩瀚的时间长河前,让我们揭开那已经被风尘掩埋的一页,共同回望这场战争的硝烟和泪水,去感受战火映照下英勇将士们的忠诚与坚守,重新领悟那段久远岁月里为国捐躯的千千万万同胞们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一、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国民党的战略意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展示抗日决心和能力: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首次大规模交锋。这场战役对于国民党来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决心和实力,激励民众积极参与抗战。

2.吸引国际关注和支持: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世界各国在此设有租界和领事馆。在上海进行大规模的抗日战争,有利于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寻求外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支持与援助。

3.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关于这段我本人觉得并不是蒋介石的主要目的,他主要目的还是第二段。

淞沪会战全过程详细(86年前的尘封记忆)(1)

二、在淞沪会战中,双方的主要参战部队和指挥官如下:

中国方面:

参战部队:中国国民党主力部队包括第三战区的精锐部队,如第88师、第87师、第36师等。此外,地方军和后备部队也参与了战斗。

主要指挥官:

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是整个淞沪会战的最高统帅。(之前是冯玉祥,老蒋上来负责微操)

陈诚:时任左翼军总司令,负责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

朱绍良:时任中路军总司令,负责指挥第九和第21集团军。

张发奎:时任右翼军总司令,负责指挥第八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

日本方面:

参战部队:日本主力部队包括其属下的上海派遣军等部队,有第3、9、11、13、114等师团。

主要指挥官:

松井石根大将:时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负责指挥日本在淞沪会战的军事行动。

山室宗武中将:时任第11师团师团长,在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担任重要职务。

三、淞沪会战的战役经过如下:

1937年8月9日,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两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军队当场打死。这起事件也是淞沪会战的导火索。

8月13日,国民政府派出中央陆军第88师和第87师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淞沪会战由此展开。

淞沪会战全过程详细(86年前的尘封记忆)(2)

8月14日至22日,激战持续进行,国民革命军与日军交锋激烈。此时,中国军队占领了沪江大学、宝山桥、八字桥等要点。经过多日苦战,88师等部队伤亡严重。战局陷入僵持,日军龟缩据点负隅顽抗等待援军。

8月23日至29日,第3、第11师团在吴淞口等处登陆,向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发起进攻。第9、第15集团军向日军登陆部队发起反攻,双方展开拉锯战,阵地几经易手。血战至29日,罗店再告陷入敌手。同时,中华民国空军与日本空军展开了激烈的空战。虽然中国空军装备落后,但在战斗中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9月1日至12日,9月1日日军以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连续以军舰、飞机、坦克支援,向防守月浦、宝山的中国第98师夏楚中部发动猛烈进攻,这时间段宝山保卫战打响,血战七日宝山陷落,防守宝山城的姚子青全营牺牲。与此同时,国军第15集团军经过血战短暂收复罗店,但于11日被日军突破,被迫后撤。

9月13日至30日,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了大规模反攻,但由于火力不足、作战指挥欠缺,未能取得明显优势。此阶段,中日双方都进行了大规模增兵。日军在沪总兵力达到20万人,国民革命军总兵力已达73个师、70余万人。

淞沪会战全过程详细(86年前的尘封记忆)(3)

10月1日至10月25日,10月1日为了控制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条交通要道,日军集中兵力进攻蕰藻浜、大场一线,第98师承担了蕰藻浜主要防御任务,中日双方在蕰藻浜发生惨烈的战斗,15日,日军突破蕰藻浜,战局再度告急。19日,中国守卫蕰藻浜南岸的部队,配合廖磊第21集团军发动全线反击。25日日军以重兵威逼大场左翼,中国守军经过艰苦抗击,仍丢失多处阵地,守军为保存实力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

10月26日至11月4日,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为快速解决淞沪会战,日军统帅部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多个师团,组成第10军,准备施行登陆以打破僵持局面。

11月5日至12日,11月5日,新组建第10军八万人突然在杭州湾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后路。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消息,急令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却未能击退敌军。8日夜,日军突破淞江城,第67军全军壮烈牺牲。淞沪70万军队,陷入被围的危境。当日蒋介石下令进行全面撤退,但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四、真实的伤亡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现有资料,以下是关于淞沪会战双方伤亡的大致数据:

中国方面:

死亡人数:约5-10万

受伤人数:约15-30万 (其中近一半是在大溃退损失的)

日本方面:

死亡人数:约1-4万

受伤人数:约3-6万

请注意,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其实淞沪会战日军并没有太好的战术,和国军一样是阵地战,交换比不算后面的溃退损失的,其实差距不大,这伤亡人数是日军占据陆海空优势打出的。

五、在这场战斗期间,有一些杰出的中国将领为国捐躯,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将领:

1.黄梅兴少将,广东平远人,任八十八师264旅旅长。8月14日黄梅兴率领部队冲到八字桥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淞沪会战全过程详细(86年前的尘封记忆)(4)

2.蔡炳炎少将,安徽合肥人,第67师201旅旅长。8月27日,蔡炳炎将军亲率部队攻击罗店日军,不幸中弹阵亡,以身殉国。

淞沪会战全过程详细(86年前的尘封记忆)(5)

3.吴克仁中将,吉林宁安人,第67军副军长。防守黄埔江北岸,阻击日军第十军登陆,11月9日亲临前线督战,在指挥部队后撤时中弹殉国。吴克仁是淞沪会战中国方面阵亡的最高将领

淞沪会战全过程详细(86年前的尘封记忆)(6)

吴克仁将军

4.路景荣少将,江苏武进人,第98师583团团长、师部少将参谋长。9月10日在上海月浦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淞沪会战全过程详细(86年前的尘封记忆)(7)

5.李伯蛟少将,湖南邵阳人,63师187旅旅长。在金丝娘桥与刚登陆上岸的日军第十八师团一部迎面相逢,发生激战,伤亡过半,11月5日深夜,在最前线阵地督战指挥的李伯蛟不幸中弹殉国。

淞沪会战全过程详细(86年前的尘封记忆)(8)

这只是部分阵亡将领,还有无数爱国军人,为了民族付出了生命。这里向所有牺牲的中国军人致敬[祈祷]

尽管最后中国军队未能成功阻击日军的进攻,也不管这场会战蒋介石的目的,但淞沪会战是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彰显了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的决心。这场战斗为后续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