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是很大的话题,分形体松、心意松、神情松,松是无止境的,有一门很深的学问。松的核心是“心”松,是无为、虚静、放下,这是修行的范畴。而这里,仅聊聊初练太极拳的朋友练习中“形体”的松。

松,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是通往太极圣殿的基石,打开太极拳大门的钥匙,也是体现太极拳功夫的重要标志。各门派太极拳家对“松”大都有经典论述或名言流传,杨澄甫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

太极拳自学入门捷径教学(太极拳难松难在这里)(1)

黄开明传统杨式85式左蹬脚

松的本质,就是内气在身体内各个部位,包括经络、肌肉、筋腱、内脏、肌肉等,畅通无阻运行,而逐步形成内劲,并能随心所欲发放出来;松的外在呈现,是筋骨、皮肉、肌肉等呈现出一种蓬松、膨胀的具有活性的弹簧力。

不松,是练不出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一大功能就是健身、养生、调病,其作用机理就是一个字“松”。反之,不松,多练套路,拳技提升慢,养生功效弱,有的会引起肌体损伤,如伤腰、伤膝关节、练出高血压,等。

很多拳友练了很多年太极拳,却从没尝到过“松”的味道,还苦行僧一样坚持、再坚持。这不是时间没有练够,也不是没下功夫,是没练对路。

练太极拳都知道要松,仅知道要松没用,关键是要知道“怎样松”,通过什么方法“拥有松”,“松”着去打拳,享受拳;“松”着去生活,享受生命,这才是最重要的。

太极拳自学入门捷径教学(太极拳难松难在这里)(2)

混圆桩

一、“松”的状态

2000年前的老子讲:专气致柔,如能婴儿乎。

松,应有如下一些体感。关节是撑拨开的,各骨节似乎脱开不关连;双手臂象是用麻绳挂在肩上,手掌硕大;骨肉分裂,马窜皮感;双腿不是自己的,轻沉兼备;身体内在是通透,精神舒适,自在安祥,时时开心;神意能自由支配肢体;自身感到很高大、能量大、胆量大、很自信。

这就是太极拳松的状态,这才是生命的原本态、自然态,也是养生态。

太极拳自学入门捷径教学(太极拳难松难在这里)(3)

二、“松”,难在哪里?

根据成年人身心状态,结合我在十多年教学中常见问题,总结“松”之难。

1、松与组织结构

太极拳是人体科学,是行为艺术,我们的身体结构须合理,生理结构须健康,运动模式须科学。松,是内气在身体内的畅行无阻,承载内气的载体包括筋腱、骨节、内脏、肌肉等各组织器官结构要合理、要松通。

松到最好的是婴幼儿,平衡性好,柔软性好,为什么?人体结构是完美、是太极态。年纪大了,身材变矮小了,沟腰驼背,脊柱弯曲,容易摔跤,为什么?结构坏了,平衡性差了。

人过三十岁,脊柱为了适应直立行走和运动,变成三道弯,劲路不再顺畅;上半身重力压在胯上,胯越来越僵紧,松开难度大,胯不开,太极拳永远打的“半截子拳”;在行为习惯上,坐卧立行不当身姿,如外八字,都会让身体结构发生改变,甚至病变;稍节用力的习惯,让胯、脊柱等大关节弱化、退废,用则进废则退。

练太极拳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身、心回到太极大道上来。就身体来说,矫正变形的骨架,立身中正,打通关节,撑拨筋腱,接骨斗榫,养成用大关节带动小关节的运动习惯,这就象做一台外科的身形矫正手术,把身体练开、练松、练顺、练通,再按运动生理科学有序地重组、整合,才具备了练好太极的身体条件。

太极拳自学入门捷径教学(太极拳难松难在这里)(4)

黄开明传统杨式85式下势

2、僵紧不分

很多拳友忌讳“紧”,谈紧色变,其实真松是紧中的松,紧是必须的。太极乃阴阳,松与紧乃一阴一阳须臾不可分离。紧是松开后的紧,松是紧张中的松。

没有紧的松是假的,是懈;紧过了则是僵,僵是硬,没有活性和崩弹力。该松的要柔如流水,该紧的要坚如磐石。只有松紧相济,才能达到“极柔软然后极坚钢”。

太极拳自学入门捷径教学(太极拳难松难在这里)(5)

3、松与阴阳

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界万事万物均由阴阳气化而成。

太极本阴阳,无论在静态或动态情形下,身体处处、动作招招式式均要分出阴阳来。分出阴阳,才能阴阳共济共生,才能和谐平衡,才能放松。

人体是小宇宙,人身体阳面如背部、四肢外侧、手背、脚背为阳,阳面的对应面如胸腹、四肢内侧、手板脚板为阴面。阳面必须紧,阴面必须松。身体筋骨为阳,肌肉为阴,故紧在筋骨而松在肌肉。

在行功走架中,还要分出动态中的阴阳。老话讲:“实中实,虚中虚”,又说“一虚三实”,就是讲实而充分实到位、虚要充分虚到位,如该虚的地方挂力或用意太重,就是双重,平衡破坏,就难以放松。

太极拳自学入门捷径教学(太极拳难松难在这里)(6)

4、重力不借

人体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由此产生了地面的反弹力,这是自然之力。引力为本,反弹力为用。太极不用力,唯一可用之外力为此反弹力。松得越好,这一自然能量用得越充分、完整、随心顺意,反之又会促进松的纯度和深度。

站桩、练拳,全身的重力要完全沉到脚底,身体其它处不挂一丝拙力,这就是“松沉”,有了松沉,才有松通、松静、松展、松空。力沉落脚底了,脚、脚踝不能僵紧,还要放松、放空,才不至于阻隔地面反弹力节节上行。

5、蹬步乃大忌

太极拳手眼身法步,步是根基。太极步走好了,太极拳打好一半了。

但当下绝大部分拳友,重心前、后移动是用脚、腿用力“蹬”,如果初始练拳,还可理解,但练了多年还在蹬,就是没有弄清阴阳、虚实的道理,没有放松。

蹬是行为意识很强的动作,参杂着重力,这明显与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核心理法相违背,一蹬就用力,用力则肌肉僵,内劲受阻,内气凝滞,地面反弹力难以借用。还会伤及膝盖和筋骨。

太极步是被“摧”动的,是被动的,而绝不是主动的蹬。做到这一点,必须全身松开让重力下行,再节节向上涌动。

太极拳自学入门捷径教学(太极拳难松难在这里)(7)

6、撑筋拨骨

撑筋拨骨,就是松开关节,撑拨大筋,对拉拨长,这是所有传统武术的基本功,也是健身养生的核心机理。太极拳掤劲为八劲之首,是母劲,基本外形特征就是撑筋拨骨。

撑筋拨骨的表现形式是身背五弓,脊柱、两手、两腿的五张大弓,骨与骨关节为弓把,身体内肌腱、韧带、筋膜、结缔组织等大筋为弦。要做到五弓合一,内劲六面对争,就能大大提升松展度,以及练拳的整劲和气势。

民间谚语“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黄帝内经》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撑筋拨骨能大大提升太极拳健身养生功效。而许多拳友,把松做成懈,软塌塌,毫无生气和活力,太极拳是没有前景的。

7、松与腰胯

身躯松的核心是松腰胯。拳论讲:腰为一身之主宰。腰胯是身体这部精密机器的主轴承,主轴承灵动了,才能驱动身体其它关节灵活、整体运行。如果处于身体中节、运动核心地位的腰胯松不了,谈松就是梦想。

腰不松,力弊在腰,直接伤腰脊;胯不松,力压膝盖,直接伤膝盖。

太极拳自学入门捷径教学(太极拳难松难在这里)(8)

三、“松”要单独练,一直炼。

如何较快拥有高质量的”松“,我个人习拳经验和教拳体会是:“松”要独立练习!

松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意念出来的,是炼出来的。不能在套路中练松,初学者可能越练越僵,练坏身体,从此与太极拳无缘。

黄老师习拳37年,教拳16年,首创了“3 1≥4太极教习高效结构”,松柔功列为此结构之首。我从习练武当、杨式府内太极、心意六合拳等师门传承中,提炼出练松柔的19个核心功法,创编了易能太极松柔养生功。这套功法有三个主要功能:

1、 松柔。松活全身关节,伸张全身筋腱,包括腰胯大关节,还包括26个脚趾等小关节。柔化身躯和肢体;

2、养生。通经络,运内脏,开关窍,深呼吸,松身心,气血通畅,调节免疫。对骨关节病、睡眠障碍、腰腿无力、身心紧张、更年期综合症等有调理作用。

3、 技击。大多数招式,均能筋骨崩弹、松活发力。起到防身自卫功效。

这套功法,由19个单式组成,易学易练,每个动作可独立训练,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根据自己身体情况侧重练习哪几式。每认真练习一遍,能迅速放松身心,能大大提升太极拳的气感和健身功效,也适合企业家、白领、年长者日常健身养生。

视频内容:黄开明老师谈松与人体结构、松与松紧、松与阴阳、松与重力、松与蹬步、松与撑筋拔骨、松与腰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