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看这个题目,好像今天这一讲与孩子的培育没有关系,我还是想重复上讲李老师所说的那句话:社会上的事情都是人的事情,任何关系问题都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每个家庭健全了,家庭和谐了,国家社会也和谐了。有时候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往往是一句话的问题,实际是我们的表达与沟通出了问题,有时候,我们没有等爱人和孩子说完,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导致了矛盾与冲突,有时候越沟通冲突越厉害,有时候我们赌气又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去沟通,消除矛盾,这样导致关系越来越僵,隔核越来越深。轻者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严重的夫妻离婚、家庭破裂,产生家庭矛盾,试想,孩子生活在实样的家庭环境中,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性格会产生影响?古语说得好“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其中也说明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代代相传的好家风对培育孩子的重要性。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如何才能更好地沟通呢?才能为孩子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实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呢?

今天主要讲倾听与沟通,要更好地沟通,首先要学会倾听。如何学会倾听呢?我这里谈谈我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关于倾听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一、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各位,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是否听懂了他人说话的内涵,真正意思呢?有时候我们还没有等他人把话说完,就急切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我们所说的话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来理解他人的说话,这样,我们所说与他人所想所表达有差距,达不到他人表达所想要的效果,有时甚至产生争论与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听明白和听懂他人说话中的感受和需要,没有理解对方说话的真正意图。

为了倾听,我们需要先放下己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体会对方。

在家里,有时候先生从外面回来,太太满心欢喜地迎上去告诉先生,今天,我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了,先生“啊”了一声,放下包在沙发上坐下来,太太看到这种情况很扫兴地对先生说“你从不好好听我讲话。”先生:“我怎么没听?”太太:“你就是没见!”如果先生这样说:“正因为我取了个勤劳贤惠的妻子,我才这么舒心。这时太太他需要的是先生的一句赞美、对他的一份体贴与关心。”下次太太干家务、带孩子的干劲更足。如果,长期太太从事家务劳动,得不到先生的赞美,有时还受到先生的指责,你干点家长算什么,我在外面打拼容易吗?你们吃穿用的钱还不是我辛苦挣的。这样夫妻双方相互指责,造成的隔核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受害最大的是孩子。试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会形成好性格?会快乐吗?

我的邻居陈医生是个牙医,他开了自己的诊所,有次窜门,刚好他回家在吃晚饭,桌子上摆了6菜一汤,很丰盛,我情不自禁地赞美了一句:陈医生真幸福,回家有这么丰盛的饭菜。陈医生笑着答了我一句:都是老婆的功劳,老婆每天干家务比我还辛苦。坐在桌旁的陈医生的老婆脸上笑开了花,接着说了一句,老公每天给病人治病很辛苦的。夫妻理解对方的不易,及时的赞美,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身体和心理都是愉快的,能不健康?能不健全?陈医生家有两个孩子,主要靠他挣钱,老婆是家庭全职主妇。我接着陈医生的话说,陈医生真男人。陈医生又一本正经地说:本来就是,人们往往认为在外挣钱辛苦,实际家务活更琐碎更累,老婆把家里打点好了,我才能在外面专心工作。实际,他家请了保姆。我要说的是难得有陈医生这样的男人认识到家务活的重要,这么尊重老婆。他们夫妻虽已五十多岁,我与老公走公园多次遇到他们走公园都是手牵手。有时,周天陈医生休息,就听到他们俩唱K。家长们,这就是幸福,我是很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的,也愿意自己的孩子找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给结婚。

家庭的富有不等于孩子心灵的富有。孩子心灵的富有是父母给他营造好的成长环境,耳濡目染地丰富他的心灵。我很喜欢这样的家庭,我还想给大家讲讲我先生的同事,学校合同工司机李师傅。因为同为学校的同事,李师傅对人热情,在他孩子读初三时,我先生教他儿子化学,儿子学习成绩中偏上,李师傅让儿子每周找先生帮他辅导,作为感谢,李师傅邀请我们夫妇春节到他家作客。家有老父亲、两个孩子。他老婆是一个学校的临聘校医,也是合同工,家庭并不富裕。老父亲由于前年摔跤,坐着身体不由自主地往摔断骨头的一边倾斜,吃饭时,两个孙子不断地给爷爷夹菜,李师傅的老婆也是帮老人家倒酒。吃完饭,两个孙子给爷爷倒茶,扶着爷爷去洗澡。后来,我们常常去李师傅家打扑克,成了李师傅家的常客,每次也都能感受到他家尊老爱幼、夫妻恩爱的良好氛围,我每次和先生去都深受感动。虽然,李师傅家物质上并不富裕,但敬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留下的是富裕的精神财富。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会更有爱心,试想一下他分工到单位后,与领导、同事相处是否更让人喜欢,是否能获得更好地发展呢?

作为父母,孩子长大后,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谈对象时,找到一个心地善良、宽容大度、有责任心的另一伴,希望孩子家庭幸福。但怎样才能找到孩子所希望的另一伴呢?

专家告诉我们,问两个问题就知道了。“你家里老人家都好吧?你爸妈关系挻好吧?”

为什么第一个问题要问对方家里老人的情况呢?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很多人不明白老人为何是个宝。其实,从老人现在的状况可观察到一个人家里很多隐秘的东西。

首先,人们大多二三十岁谈恋爱,父母这时候一般五六十岁,家里的老人应该是七八十岁。如果对方家里的四位老人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说明这家人的遗传基因不错。当然,因特殊原因早逝的除外,哪怕对方家里只有-位长寿老人,也说明这家还是有长寿基因的。其次,家有长寿老人,说明这家人的生活方式不错,饮食合理。长寿是用日子一天天垒出来的,不认真生活的家庭是不会出长寿之人的。再次,老人能长寿,说明子女对老人不错,也说明老人教子有方。如果教子无方,子女不成器,就会算计老人的钱财。老人为了自己晚年有保障,防子女就像防贼一样,见到他们回来就紧张,能不得心脏病吗?教子有方是可以家传的,能福泽子孙后代。

问完老人的情况,接下来就要同对方父母的情况了。你让他聊父母,注意看他是什么表情。如果他很高兴、滔滔不绝,说他爸妈很风趣,爸妈感情很好....那么,这种人就很好,你可以闭着眼晴跟他结婚。

有的人就不一样了,不愿跟你聊父母的情况,会说:“今后是咱俩过日子,咱俩谈就行了,你管我们家那么多事干吗?”这种人可能家里有难言之隐,或者对你有戒心。有的人会说:“我爸特不是东西,就知道喝酒,天天喝得醉醺醺的,回来就发酒疯。”有的人则说:“我妈就会打麻将,什么也不管。”像这种家庭要慎入,因为家风不好。

其实,与一个人结婚,就是与一个家庭结婚。如果对象的家庭不正常,你未来的婚姻生活就容易有变数。所以,你既要看这个人本身,还要看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一个人早年的家庭背景很重要,上两代人会决定他是什么样的人,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更大。如果父母恩爱、家庭和睦,这个人一般不会有心理问题。要是一个人性情古怪,父母一定有问题。所以,把个人的“前世”看明白了,就能看明白他的今生。

我的家乡,孩子谈恋爱,有进行暗访的风俗。父母知根知底的由媒婆说定,媒婆介绍,距离远一点的,双方父母不认识和不了解,父母会抽个时间悄悄地到女方和男方家居住的村子,找熟人打听这个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再决定是否交往。

由此可见,好的家风,不是一代人的事情,它将泽被后世。好的家风必然家庭和谐,家庭和谐体现在家庭成员之员的相互体贴、好好交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好地倾听家人和孩子的需要,是一种生活需要,是一种好家风、更是一种品质。

好好理解他人的需是,是好好交流的前提。当然我们理解了家人的需要,还要给予积极的反馈。

二、理解倾听品质,给他人反馈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对此作出了描述:“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然而,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特别是对家人和孩子,更不容易,我们往往缺少耐心。各位家长,大家可以留心一下自己是如何与家人和孩子交流的?家人和孩子下班回家和放学回来,有时候是委曲、有时候是发泄不满,我们有时没等他们把话说完,就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特别是对孩子,更是以居高临下的优势,认为我吃的盐比与走的路还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我不是说家长不要给孩子指导,是说我们要听孩子把话说完,考虑其需要,分析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再给予建议,不要一棍子打死,也不要一味地站在自家孩子的角度进行袒护。我们只要留点心,处处都能听到父母教训(不是教育)子女的对话。我今天(2022年7月10日)在路上走,就听到一个妈妈对10岁左右的儿子说:你为什么要先去倒垃圾呢?你作业还没做完,你的饭也没吃,你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你偏要先去倒垃圾,你做事应有先后主次之分?我当时走在母子的前面,心想,母亲能否听听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我曾回过头想问问孩子,让她妈听听孩子的想法,心理有所顾虑和担心,也觉得不妥,只是随着母子俩走了一段路。总之,我听到的是妈妈在不断的数落儿子,儿子一句话也没说,一脸的委曲。我觉得孩子挺可怜的,我呼吁各位家长在训斥孩子、提出自己的高见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需要,把孩子看成我们的朋友、尊重一下孩子、让孩子在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这样的孩子是否会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家长是否应该抓大放小。如果我们家长这样做,是否更好些呢?听完孩子的叙述,问问孩子当时没有吃完饭而去倒垃圾的原因。我们再根据孩子当时的想法分析其好的方面。肯定表扬孩子倒垃圾是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是光荣的。再和孩子探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调整一下做事的顺序,是否更合理些。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一味地把父母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样势必束缚孩子的自主性。我女儿到美国读研,有句话曾深深刺痛我,她说,他们分小组做课题,中国的孩子做课件、电脑水平、写作水平都很好,但犹太籍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我就在想,我们的孩子是否从小就是服从,在家里听父母说,在学校听老师说,把孩子们的主观性、创造性、语言表达的机会在无形中剥夺了。我们是否要多尊重孩子,给他们更多的表达自己想法和主张的机会,这是否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需要。

倾听他人的表达是一种尊重,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此时此刻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既不反驳也不自责。特别是倾听一个处于痛苦的人。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记得一个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在讲他如何创办父母学校时说过一句话,他说:那些妈妈来你这里抱怨孩子不听话,满肚子委曲。你只需要用心听,很多全职妈妈或单亲妈妈,她们成天在家里照顾孩子,孩子有问题了,还要遭到丈夫和婆婆的数落,她们心里有委曲,没地方说,是想找到一个能倾听她们说话的人,听完,她的心情已轻松了许多,你再和她聊聊天,她的心情大好,而不需要你发表多大的高论,更不是需要你滔滔不绝地建议。由于可见,倾听也是解决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我,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脸上长这么多痘痘,丑得像一只猪。”“这说明你青春,是青春的美,你无论如何在妈妈心理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说道。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摔上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这些痘痘,你对你的形象感到很失望吗?”所以,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他们想要的。

我们倾听了他人的需要,以怎样的方式给予他人反馈,他人更愿意接受呢?霍利.汉弗里举了一些例子,请大家判断一下下列哪种交流方式更愿意让人接受。

建议:“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了......”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安慰和询问可能更易于让人按受,但没有千篇一律的套用,还是要分析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具体感受和具体需要。

倾听了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人的意思,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给他人反馈,帮助他人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用哪些表达更易让他人接受呢?

二、沟通注意事项

(一)不要和争论的人进行辩解,慎用“但是”、“可是”、“不过”

倾听明白他人的需要后,不要急于和他人辩解,这时的辩解是苍白无力的。我在2022年的7月8日早晨和先生有段对话。早晨起床,先生说,他的同学昨天打了很多电话,他没接到,我接着他的话说:为什么这么多电话你没接到呢?他对我大吼一声说:你在指责我。然后就摔门出去了。按照我年轻时,我肯定要与他辩解,一场架肯定要吵起来。今天我也没有追出去跟他讲道理、也没有觉得自己委曲、也没有为自己辩解。吃完早饭、气氛也轻松下来,我见他冷静下来。我就问他:你早晨说你同学给你打了很多电话你没接到,我应该怎样回答你的话。让他说出怎样做,而不是我来辩解我没有指责他。他一时无语,也知道自己错了,我也没有再与他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如果当时先生怒气冲冲地说我指责他时,我与他争辩,我是关心他、在意他,才接这句话的,好心当成驴肝肺。越说心理越委曲,自己的善意非要跟他说清楚,非要他给我道歉。试想,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不仅说不清楚,还让他觉得你就是这个意思,越描越黑。所以,我们要避其锋芒,不要在当时和他争辩。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但是”、“可是”、“不过”之类的词。对方听起来,你就要在为自己辩解。

(二)保持关注,注意我们说话的语气,多用疑问句。

他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倾听他人说话,保持关注,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在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也十分重要。可以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以便予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和指责,他就不会产生反感。如果他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他会产生好感,并感到很惬意,我们进行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作为老师,很多次开家长会,我经常听到家长特别是母亲抱怨:“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孩子不论我和他说什么,他都不听。下面是我35年教学生涯中遇到了许多母亲的困惑。学生的名字,我是隐去了真实姓名。

梁莹的故事发生在六年前,六前我接到一位陌生女人的电话,接到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吴老师,我打听了好久,才知道您的电话,今天终于找到您了,我太高兴啦!她给我讲述了她的女儿读初三,上课睡觉,晚上玩游戏,不听父母管教,现在死马当成活马医,希望能帮她的女儿过正常人的生活,成绩好坏都无所谓了,让我以辅导政治的名义给她女儿进行心理辅导,听到她恳切的声音,我答应了她的要求,她把女儿送到我这里,我第一次见到的情景是:女孩与她母亲走路相隔很远,横着且背对着她母亲,看母亲的眼神是愤怒敌视的。母亲非常难堪且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先回家了。我说:您先回家,孩子就交给我了。

我第一眼见到的梁莹头发和衣服脏兮兮,六月的广州还穿着冬天的校服,没洗脸,睡眼蒙眬,过一会就用手使劲抓头,然后张开嘴巴拼命地打哈欠。接着凶狠地问我:“我妈都给你说了我什么?她之前给我找了老师补习政治,我把老师赶走了。”然后得意洋洋地看着我,意思已很明白,直接向我宣战了,没等我回答她的问题。她接着说:“没用的,不用给我补,初二时她将我送到四川一个偏僻的地方,与世隔绝,我在那里呆了一年,你知道我有多煎熬吗?我恨我妈,说着已泣不成声。”我连忙给了梁莹纸巾,帮她擦眼泪,看她大汗直流,头发蓬乱,不断用手抓头发。我说:“梁莹现在是否很热,老师给你梳梳头,可以吗”?她没有出声,我摸了摸她的头,她没有拒绝,我知道她很热,心理默许了我的请求,我拿来梳子给她梳了个麻花辫,扎上漂亮的蝴蝶结,然后拿着镜子给她看,看到镜子中自己,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没有了刚才的抵抗与敌视,我打心理高兴,好像从没有谁对她这么好。这时,我觉得与她还是有点尴尬,我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们就各自坐着,沉默了一会。看得出,她这时已经对我有些许好感,我问了句:梁莹,你穿的冬天的校服热吗?我把女儿的一件花格子裙子拿出来,问她是否喜欢”?很腼腆地很小声音说:“老师,我不要,我叫梁莹”。并把她的名字写给我看,我见沉默的气氛被打破,表扬梁莹的名字写得好,同时表扬梁莹人与字一样,柳叶杏眉,樱桃小嘴,椭圆形的脸,是个美人。梁莹对我的也慢慢打开了话匣子,讲了同学排斥她,母亲对她的暴力。通过谈话我知道,孩子在青春发育时期,母亲脾气暴躁,缺乏耐心,常打骂孩子,父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误入社会结交损友,父母又采取极端的方式将她送入四川实行封闭教育,导致了她对父母的敌视和仇恨。

我与梁莹的第一次交往很快就结束了,我牵着她的手送她上了公交车,送走梁莹后,我并立即打电话告诉她母亲,孩子已上公交车,大概一个小时可以到家,并在电话里告诉她,今天梁莹回家你什么都不要问,我把我的做法反馈给了她,建议她给孩子去买几套夏天穿的衣服和校服。其它并没有多讲。

梁莹回家后的一天,我接到她母亲的电话,说:孩子提出下周要到我这里来学习,她说这是她从没有遇到的事情,说到我她女儿很高兴。吴老师,您是怎么做到的?我只是告诉她,我根据孩子的需要,满足她。她又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世界上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和她爸省吃俭用,也给她买好手机,梁莹的外婆奶奶爷爷更是对她宠爱有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别人家的孩子都有青春期,怎么那么优秀,我怎么摊上这么个孩子。电话那头梁莹的母亲声音都有些哭,情绪也很激动。我意识到,不仅仅是辅导梁莹的问题,梁莹母亲的辅导更需要。

我与梁莹的母亲约了个时间,她讲了青春期孩子叛逆,沉迷于手机游戏,她先生上班,也没时间管孩子,她说,孩子不听,她就打骂孩子,最后,母女俩越闹越僵,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她也慌了,听别人说,四川有个封闭式管理学校,专门管教沉迷网络的学生,她就把孩子送了过去。还讲了她之所以不给孩子买漂亮的衣服,担心孩子打扮漂亮了早恋,影响学业。梁莹母亲继续说:事情发展到今天,我对孩子的成绩已无任何要求,只要她心理健康,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听了梁莹母亲的讲述,首先打消她其中的一个顾虑,建议她给女儿买几件漂亮的裙子,我告诉孩子母亲,这个阶段的女孩子都有爱美之心,你让孩子衣着不整到学校,有同学愿意和梁莹交往吗?早恋不是漂亮导致的,相反穿着整洁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我建议梁莹的母亲尽快抽时间和孩子上上街,买几套适合中学生的夏服。

第二,今天孩子回家,你可以针对女儿的变化表扬她。看到什么变化表扬什么,要具体。我同时也给梁莹的母亲针对梁莹的情况,讲了我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及正确的做法。

我对梁莹的母亲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看到的别人家的光鲜亮丽,也许我们只是看到了面子,别人家的里子又是怎样呢?也许还不如我家,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今天你回家仔细看看自家的女儿,看看她遗传你们夫妇的漂亮的五官、苗条的身材,你们夫妇这么好的遗传基因给了她,仔细欣赏一下你的宝贝女儿,看看自己是否是一个幸福的母亲。说到这里,梁莹的母亲也有些自责,说,我那时太年轻,脾气很急,缺乏耐心,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实际,也是自己不懂教育方法。我说,从现在做起,我们还来得及。

接下来,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我利用学习功课中遇到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对梁莹渗透感恩教育,让她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知父母是爱她、关心她的。这期间,有进步,也有反复,但总的来说,改变和进步已经很大。每次孩子回家后,我就电话及时与她母亲联系,告诉她孩子今天的进步,和父母应该做的事情,现在每次来我这里学习,梁莹都穿着她母亲买的新衣服和鞋子,像换了一个人。她妈妈告诉我:梁莹已经不再敌视她了,但还没有达到亲热的程度,母女俩的隔阂并没有完全消除,我告诉她需要时间和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母亲也无限感慨地说,我从吴老师这里学会了如何当母亲,孩子的情况我也有责任,吴老师你辅导了孩子也辅导着我,听到她对我的赞美,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我更坚定了退休后,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满足父母需要的辅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成绩放榜,我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梁莹妈妈打给我的,兴奋地让我猜猜梁莹考了多少分。并告诉我:“吴老师,我真没想到,梁莹居然考了529分,虽然这个分数只够民办高中录取的分数线,但对于一个多月前的梁莹来说,那真是巨大的进步,天壤之别,是我想都不感想的。我无限感慨,一个人只有改变了她的思想才能改变她的行动。每个人自己主动改正并为之努力才可以创造奇迹,难怪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所以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学生的认可,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我和梁莹母亲都分外高兴,不只是中考分数,而是孩子巨大的转变,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轨道,那一刻,泪水浸满了我的双眼,我无比幸福。后来,梁莹选择了复读,初三继续跟着我学习进行辅导,直到考入理想的公办高中广州市86中。经我转变的问题学生很多,通过对问题学生的转变,我认识到走进学生心理,想学生之所想,无私地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和理解。同时也看到问题学生背后是家长教育的问题,这一代家长还没有学会如何做父母,就已当上父母,面对唯分数论的攀比,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导致了对孩子不恰当地一些过急的错误教育,当然,父母也是在养育孩子中成长为合格和优秀父母的,我们都有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呼吁社会给即将当父母的年轻夫妇进行育儿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营造良好地成长环境,让孩子的成长更顺利,身心更健康。

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倾听,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卡尔、罗杰斯这样写道:“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从这个意义来说,倾听使人身心痊愈,能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学会了关注他人的需要,使人际关系家庭和谐,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让我们学会了沟通,使谈话生动有趣,沟通更有效,为孩子营造了良好地成长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讲个倾听与沟通的幽默故事:有个美女在逛超市,一不小心,手机和钱包被人家偷了,只能心急,这急咋办呢?碰巧一个熟人路过,在了解情况之后,只见熟人不慌不忙拿起了自己的手机,向丢失的手机发短信,短信内容是关键点,内容是这么说的,“姐啊,我刚到超市,可是,我找不到你了,我有急事,那我先走了,你今天要用这3000元钱的现金,我把它放在超市寄存箱B09箱里,密码是9527,拿到钱以后,你给我回个信息。”大家猜猜怎么样呢?不一会儿这小偷就主动根据这个信息找到那个寄存箱B09,小偷主动送上门来了,手机和钱包轻松的找回来了。如果你丢了手机和钱包,你正常情况会怎么做,你肯定会找保安,调监控、报警。所以,我们用满足对方的需求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这也叫逆向思维,那就是你不想我现在在想什么,我只想小偷现在想什么。听懂对方说话的真实需要,实际,就是满足对方他想要的,才能顺便满足你想要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

原创作品,保护产权

倾听促进沟通(倾听与沟通)(1)

倾听促进沟通(倾听与沟通)(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