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给各位整理了舌尖上的桐城美食(一),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推荐一些当地特色的美味小吃和茶饮品。

NO5:大关水碗

桐城市美食排行榜前十名(舌尖上的桐城二)(1)

大关水碗之名源自传说:清乾 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大关,作客一茶馆。店家见原料太少,竟以 汤水凑之。帝食,鲜美醇香,问店家此乃何羹名,店家一时无语作答,竞随口应之“水碗”。帝问此何地,答曰:大关。帝边品尝边赞叹道:“此美味佳肴乃‘大关 水碗’也”。后来,得知此客乃皇上,“大关水碗”之名乃出其金口玉言也!有诗为证:易牙梵正做美食,京川扬粤菜一族。大关水碗闺中叹,皇言一赞惊口福。自 此,大关水碗形成特色、传统,成为居家待客,逢年过节,喜庆欢乐、婚丧嫁娶筵席中必不可少之美食。或是有学子赶考,赴乡试、殿试,家里都要做一桌丰盛的大 关水碗,为他送行,主要是取顺汤顺水、吉祥如意的意思。 水碗”选料精良,诸如肉类、禽类、蛋类、菌类、大枣、莲子及豆制品等等,都是新鲜优质品。“水碗”做工考究,花样异彩纷呈,多达数十种,老少咸宜。 为方便广大顾客可零碗单色小吃,亦可承办多色水碗宴席。日常供应的水碗大众化,常见花样有肉片水碗、肉圆水碗、鱼片水碗、鱼圆水碗、蛋条水碗、蛋圆水碗 等。

推荐地:桐城古镇大关

NO6:方记水饺

方记水饺, 是桐城市城关镇一位方姓老人制作的汤类美食。方老的水饺以皮白而薄、馅细而嫩、汤鲜而不腻闻名远近。市民不分男女老少,行人不论来自何方,均爱品尝方记水 饺。如今方老年事已高,但喜艺有传人,子承父业,于城区多处经营方记水饺。设在公园路清风市的方记“传名馆”,名不虚传,日夜营业,座无虚席,常常出现 “人头上接钱,排队占座”的火爆场景。

桐城市美食排行榜前十名(舌尖上的桐城二)(2)

NO6:桐城菜心粑

是桐城市风味独特的传统早 点,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美名远播。当时古城居民最喜爱的早点就是一碗清茶,一碟光洁晶莹的菜心粑。县城街道两旁到处开设有经营菜心 粑的早点店和茶社,生意十分兴隆。桐城菜心粑的制做极为讲究,用七成籼米、三成糯米,在温水中浸泡半日,捞起沥干,再用碓春成粉,选嫩绿白菜心,微煮揉成 泥状,剔除菜茎,再掺以猪油、白糖作为粑馅。蒸熟后,外形如琢玉,内心如悲翠,柔而不粘,甜而不腻。

桐城市美食排行榜前十名(舌尖上的桐城二)(3)

NO6:桐城丝枣

NO7:桐城火烘肉

安徽桐城一带比较传统的“火烘肉”有点类似于四川、贵州那边的烟薰肉,但是没有烟薰肉浓烈的烟味,做法自然也不太一样。这火烘肉为什么叫“火烘 肉”而不叫“火烤肉”呢?这也是有讲究的,因那炭火烧得不能太旺,只用火钳慢慢拨出小火来、慢慢地加热,这个过程便是“烘”了。一用大火肉就容易烤焦,搞 不好还会点燃竹筛、引发火灾什么的。待到五花肉片烘到开始有油冒出来、落到炭火中“嗞嗞”地响,便预示着“烘”的过程已经大功告成,待肉片凉了,保存好。 每次吃的时候呀,用筷子夹一盘,放锅里蒸一下便OK!蒸好的火烘肉,外脆里嫩、肥而不腻、香气四溢,就连辅料米粉都好吃呢。

桐城市美食排行榜前十名(舌尖上的桐城二)(4)

NO7:桐城六尺巷

当小编在仙龙湖渔港吃到这道菜时,甚觉有趣,菜名采用桐城六尺巷,寓意包容、礼让之意。渔港位于汪洋水库旁。环境优美,做鱼餐也是桐城一绝。

桐城市美食排行榜前十名(舌尖上的桐城二)(5)

桐城市美食排行榜前十名(舌尖上的桐城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