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一共开了几次大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视频解析

考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支持作战,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新经济政策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决定调整政策,即新经济政策。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斯大林模式”

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通过两个五年级化的实施,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

但是这种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改革斯大林模式,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但由于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改革以失败告终。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为了与美国争霸,他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但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此时的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改革不见成效。随后他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

苏共一共开了几次大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

例题

(2019全国2卷)

苏共一共开了几次大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3)

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解析】A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钢、煤的实际产量与计划相差很大,但产量不少,肉、蔬菜和瓜类的实际产量远远没有达到计划任务,结合题中时间1970年可知苏联改革并未突破经济困境,经济发展的问题难以解决,A项正确。其余三项在题中并未体现,均可排除。

(2018全国3卷)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解析】A 根据题意,1959年制定的七年计划发展重心仍然在重工业方面,说明此时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1947年提出,苏联为应对于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会;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本题无关;题中并未强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此三项均可排除。

练习

1.(2018江苏卷)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2017全国3卷)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C A

【解析】1.根据题意,苏联在地方设立了经济行政区,把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交给相应的经济特区,以扩大地方的经济自主权,C项正确。苏联的改革均突破斯大林模式;题中并未体现对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摒弃;题中并未提及公有制经济的削弱,此三项排除。

2.根据题意,苏共中央改变劳动报酬发放办法,让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工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1953年,苏联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并未改变;题意与消除城乡差别无关;30年代农民已经开始走上集体化道路,此三项均可排除。

苏共一共开了几次大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4)

,